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邪不壓正:正因為是姜文的電影,拍成這樣我覺得還不夠

邪不壓正:正因為是姜文的電影,拍成這樣我覺得還不夠

關注我,每天給你講一個故事

2018/7/14

誠實地講,比不上看了多遍的讓子彈飛,但比起魔性的一步之遙,更適合我這種普羅大眾。

偶遇

 偶遇

王菲 

00:00/03:27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姜文還是那個姜文,有些東西也只屬於姜文,比如,手槍上膛,以及,他慣用的,手槍的隱喻。

《太陽照常升起》里,孔維飾演的唐妻,就說唐雨林(姜文)把「那檔子事」比喻成開槍。

《一步之遙》馬走日和完顏英的床戲部分,也始終縈繞著一把手槍。

馬走日將完顏英撲倒,「兩把槍」一同打響後,影片才真正進入主線正題。

GIF

《邪不壓正》也一樣,手槍上膛不久,便是廖凡壓著許晴「開槍」。

GIF

三好學生可能要問:姜文為何如此迷戀暴力和性?

非也。

姜文自己說過:我什麼都是,唯獨不是一個低俗的人。

槍和「那檔子事」,並不能簡單理解為暴力和性。

向一個人開槍前,什麼感覺?

可以想像——

槍管又直又硬,精神緊張又集中,過程會體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激情。

這是不是有點像,我們平常看姜文電影時,那種時而迷幻又時而酣暢淋漓的感覺?

開槍後呢,又是什麼感覺?

好吧,其實我沒開過槍。

但,我專門就此問題,採訪了一位朋友。

他是特警隊員,曾有一次開槍擊斃過劫持兒童的罪犯。

描述事發後的心情,他說道:

我就想,我這手指一動,一條人命沒了?

他雖然不是好人,但其實他也有苦衷

有家有孩子,很可能這一下,他孩子一生都毀了

我還想起他母親,幻想她是怎麼把兒子溺愛養大的

兒子長大後,又是怎麼欺負她的

大腦就跟過電影似的 我對人生和生命的反思都更多了

說白了,就像「賢者時間」。

先是大腦一陣空,而後進入平靜狀態,大腦不禁思慮萬千。

用韓寒的話,再往粗了講:飽暖思淫慾,淫完搞文藝,再去琢磨To be or not to be(生存還是毀滅)。

這就是為什麼,嫖客給完妓女錢後,往往要正襟嚴肅地問一句:你就不能幹點別的?

先沉溺於瘋狂世界裡,再從瘋狂世界抽離出去,這時你就容易進入到一種客觀的理性境界。

茫然與空虛過後,你會隱約意識並察覺到,瘋狂世界的某些不規律。

這就是姜文的電影。

《邪不壓正》改編自原著《俠隱》。

我大概兩年前看的,其實是一部描述了當年北平生活的武俠小說,整體節奏比較平實、壓抑,結尾的快意恩仇也沒讓觀眾覺得多過癮。

所以反而是一本很適合電影作者改編和發揮的小說。

反觀《妖貓傳》和《道士下山》,原著內涵都十分豐富,能拍完故事就已經不易,在此基礎上發揮的空間就少了很多。

姜文的電影,每部都對原著進行了毀滅式的改編。

言歸正傳,談談北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吧。

首先這是一部非常「姜文風格」的電影。

像這類台詞——「那靠誰啊,老蔣?」「一個寫日記的人?」「你寫日記嗎?」「我不寫日記」「誰把心裡話寫日記里?」「沒人把心裡話寫日記里」——比比皆是。

整部電影都在浪漫與黑色幽默的風格中推進,但畢竟是姜文的電影,敘事方式會給人一種「優等生解題不斷跳躍思維」這種感覺。

我認為,對於這部電影的解讀不宜從故事線入手,最好是從人物切入。

這部電影其實是呈一個鏡像的對稱軸的,人物、場景、意境都是兩兩呼應。

首先最主要的兩個角色,姜文的藍青峰和彭于晏的李天然。

他們兩個人是「一個知道自己做什麼,但是不知道怎麼辦」,另一個是「知道怎麼辦,但不知道要做什麼」。

李天然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復仇。(大概彭于晏的肉體完全能夠佔據女觀眾的大腦,哈哈)

GIF

但是怎麼辦,他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雖然第一晚就見到了師兄,但是隨後一直亂闖(也跟他回國時答應先完成任務、再報私仇有關,他一直沒找到他的上級)。

從他回來皚皚白雪,到第二次遇見師兄樹已經綠了,可見時間跨越了多久。

從頭到尾他只是一個棋子,只有電影結尾才真正掌控了自己的命運。

藍先生就更有趣了:他下了一盤二十年的大棋。

在北京有十二棟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宅子;北平的黃包車車夫都是他的特務;跟美國間諜機構有深度合作(能成為美國間諜的上級)

能從溥儀那裡搞到文物;參加過辛亥革命,跟老西子(閻錫山)、小諸葛(白崇禧)有交情;保護了愛國將領張將軍(張自忠);還養了洋人做門客……

但是呢,這麼牛逼的勢力,他要幹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只是在北平發展自己的政治勢力,兩個兒子都曾經犧牲,但是為了什麼目標呢?

他自己要當總統?為了解放勞苦大眾?都沒有。

他只是跟當時的政客一樣,有一個最基本的底線——不當漢奸。

然後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出賣、欺騙、暗殺等等等。

最後像一個無頭蒼蠅一樣,下了一盤二十年的棋,把自己給下進去了。

所以最後藍先生在車上問李天然,「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嗎」,「你真的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嗎?」

李天然答了兩次「知道」,藍先生哭了。

做局的人以為能掌控一切,破局的人卻是自己的棋子。

兩位女性角色,也是互成對應。

許晴飾演的唐小姐,劍橋畢業,受過國外高等教育,但她的思維還是「封建的」,一心想的就是依附男人,還要做正房。

即便她已經有實力買了馬爾地夫的小島,但是男人不跟她「私奔」,她自己的價值找不到依附點,最終從城樓上一躍而下也是情理之中。

而周韻飾演的小裁縫巧紅,從小受封建三從四德的教育、裹小腳。

但是當丈夫對她說別報仇了,她送給了丈夫一個「滾」字,並開了裁縫鋪獨立走上了復仇之路。

兩位外國人也很有意思,根本一郎開書屋、教漢學、讀論語,打心眼裡仰慕中國文化

但是另一方面濫殺中國人,賣鴉片(有一個細節,李天然被打針的地方,一閃而過的一個牌子就是根本書屋)。

而美國人亨德勒,從骨子裡瞧不起中國人,電影開頭罵路人,他兒子還看不下去說不應該車讓行人么,結果他回了一句「這裡是北平」,說白了還是認為自己是高等人。

他面對日本坦克不是勇敢,而是傲慢與蔑視。

最後他對藍先生說了實話:「你們中國人跟日本人,在我眼中就是穿衣服的猴子」。

但是呢,他深愛著李天然,不惜冒著自己生命的風險去跟藍先生攤牌。

這部電影里最大的一個鏡像對映,就是以北平天際線為中軸,對稱的地面世界和房頂世界。

做一個類比,雨果在《巴黎聖母院》等作品中,大筆墨塑造了巴黎的「下水道世界」,居住在下水道的底層人民,雖然貧苦、污穢、掙扎,但是他們有著一顆最善良最純潔的心。

所以雨果會說出「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這句話。

同樣,在天際線上的北平城,有著與地底不同的規則,有著乾淨的黃瓜和西紅柿,有著默契與信任。

他們倆第一次見面,李天然拿起了頭套,巧紅也說「北平也有很多跟人你一樣不想被看見」,展現的就是這個「屋頂世界」。

最後再說一說「復仇」這條主線。

其實復仇真正的完成,是對心魔的消解。

也就是說李天然的復仇過程是前置的,在巧紅打碎了他的心魔之時就已經完成了復仇,最後的戰鬥之時一種形式。

所以導演會選擇一種戲謔的處理方式,打鬥更多的是幽默,而不是震撼或壯烈。

另外對於李天然來說,復仇並不是結局,第一他完成了男人的成長

電影自始至終,他都在認「爸爸」。

第一個爸爸是師父,第二個是美國人亨德勒,第三個是藍先生。

但最後藍先生對他說:「你該去找個兒子了」,這個人物算是第一層圓滿。

另外李天然復仇之後還有兩場戲,第一是救張將軍,第二是把在北平街上濫殺的日本兵扔進火爐里。

這報的就不是「私仇」了而是「國讎」。

就像郭靖真正成為「大俠」不是他在華山論劍中拿下天下第一,而是在襄陽城頭領兵殺敵。

中國式的英雄永遠不可能脫離這種家國情懷、天下大義。

抗日,是完成了李天然的第二層圓滿。

GIF

姜文導演自己也講過,他每一部電影都要嘗試一些「新東西」,都要在藝術上有所突破,不會再在核心層面上重複自己以前的作品。

這一種人物的圓滿和結局的收攏,是在他以往所有作品中都不曾見到的。

或許這也可能是圓了他自己的一個心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巴黎 的精彩文章:

TAG:巴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