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耿直Boy歐陽修:無懼潛規則,我有我精彩

耿直Boy歐陽修:無懼潛規則,我有我精彩

風月

史官

文∣魚白 ? 主播∣小鹿

《晏子春秋》里有這麼一個官場潛規則的故事:

齊景公派晏子去治理東阿。晏子起初全按規矩來,老老實實埋頭辦事,堪稱道德模範標兵。可是,他不僅沒等到老大發小紅花鼓勵,反而遭到齊景公的訓斥:

「老實人,孤立你!毛毛蟲,塞包里!上廁所,不帶你!鉛筆盒,扔樓里!叫外賣,漏掉你!!!」

經歷一系列悲催事件後,晏子這個老實人終於想明白了。他開始欺下媚上,和貪官污吏同流合污,魚肉百姓,彙報業績時齊景公卻大加讚賞。

這個故事揭露了舊官場上的潛規則,官官相護,仕途才能飛黃騰達。

然而,大宋官場上卻有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無懼潛規則,本色不改的正義人士。他,就是歐陽修。

寒門少年,命運多舛

公元1007年,歐陽修出生在江西吉安。父親任基層幹部,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一家人也算過得幸福和美。

遺憾的是,在歐陽修四歲時,父親撒手西去。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沒有了,生活從此貧困潦倒。

好在其母樂觀豁達,生活雖苦,但她仍不忘用心教育自己的孩子。買不起紙筆,她就帶著年幼的歐陽修,在沙地上用荻桿練字,沒有錢買書,就去找有錢人家的孩子借書。

十歲時,歐陽修讀到了韓愈的《昌黎先生文集》,這本書極大地影響了他的三觀。

他堅信 「少壯及時宜努力,老大無堪還可憎。」

歐陽修發奮苦讀,他要考取功名,帶著全家脫貧致富;他還要改革時下的華而不實的文風。

歐陽修十六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連續兩次科考都沒考上。痛定思痛,冷靜分析後,歐陽修找到了落榜的原因。

北宋年間的科考,辭藻華麗,形式優美才會受人追捧。但歐陽修的文風完全是另一個套路:文章平淡樸素,言之有物。

就像是把乾隆時期濃墨重彩的各種釉彩大瓶和雍正時期素雅的青瓷扁瓶放一起,那是相當地不協調。

顯然,他out了,落伍導致落榜。

一戰成名,雙喜臨門

歐陽修性情耿直,不喜歡華而不實的文字,更討厭這種農家樂的審美。但想到母親渴望期盼的眼神,他只有強迫自己適應環境,不被淘汰。

他寫了一篇《上胥學士偃啟》,成功獲得了時任軍區首長的胥偃的賞識,胥首長求賢若渴,把歐陽修請到家裡做客。

歐陽修受寵若驚,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一個勁地給首長道謝行禮。

胥首長的確是歐陽修的命中貴人。經他引薦,歐陽修參加了國考,省考,發揮出色,連中三元。

多年苦讀,終於有所斬獲,歐陽修正式進入宋代官場,任洛陽中級法院的院長。

有了功名的加持,老首長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樂呵呵地把自己的掌上明珠,許配給了這個一笑就露出兩顆兔子牙的耿直男孩。

金榜題名的同時,又迎來了自己的新婚大喜,洞房花燭,歐陽修的人生像開掛了一樣。

婚後,他帶著嬌妻,在洛陽定居了三年。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遊園賞牡丹,把酒吟詩曲,逍遙自在,好不快活。

「座上常客滿,樽中酒不空。」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不隨波逐流,聽從心的指引

古往今來,在官場上混的人,都會選擇一個對自己仕途有利的隊伍。當時大宋朝堂上有兩派:一是資深老派呂夷簡;二是新銳小生范仲淹。

兩隊實力懸殊,明眼人一看就知何去何從。混跡官場數年,三十歲的歐陽修的內心仍單純得像個孩子。

他堅定地追隨范仲淹,一起在官場上縱橫馳騁。他們不畏權貴,針砭時弊,敢怒敢言。

不曾想,官場太過縱情的他們,隨後雙雙被貶。老范貶去了揚州,歐陽修去了夷陵。

雖遭遇職場滑鐵盧,但此次貶謫的打擊,並沒有讓歐陽修放棄內心的正直和對時政的抨擊。

爾心貴正,正則不敢私。

他更加勇敢地在《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中直接提出:「欲廣陷良善,則不過指為朋黨;欲動搖大臣,則必須誣以專權。」

字字如利劍,快、狠、准地刺中保守派的要害。

得罪小人的後果就是:歐陽修又又又被貶了。

緋聞纏身,陷入谷底

歐陽修寫過《望江南》一詞:

江南柳,葉小未成陰。人為絲輕那忍折,鶯憐枝嫩不勝吟。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閑抱琵琶尋。堂上簸錢堂下走,恁時相見已留心。何況到如今。

不曾想,自己的詞卻成了官場敵對者用來陷害自己的武器。

他在詩中描寫了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在堂屋裡跑來跑去,玩著簸錢遊戲,卻被人拿來搞事情,說他猥褻自己的外甥女,給他扣上老流氓亂倫的帽子;為此,歐陽修鋃鐺入獄,接受審查。

最後,終於查明真相還他清白;可是沒過多久,歐陽修又被自己曾經提攜過的蔣之奇構陷,彈劾歐陽修勾引兒媳婦。

歐陽修當時身居參知政事一職,可謂位高權重,此等緋聞,真假遑論,單就名譽損失,就夠歐陽修喝一壺的了。

宋神宗下旨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待查清此案系子虛烏有時,歐陽修對大宋官場早已累覺不愛了,他厭倦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慎重思考後,他向宋神宗遞了辭呈,大意是:官場複雜,我圖樣圖森破,請求辭官,回家養老。

61歲那年,白髮蒼蒼的歐陽修,以觀文殿學士的身份出任亳州。

掐指算來,這是他老人家第三次被貶了。回首生平,三次被貶,兩次捲入性醜聞,人生至此,成功觸底。

不如歸去,人間一醉

歐陽修曾說:「君子出處不違道而無愧。」

他一生政途不順、高低起伏,很大原因就是「君子鬥不過小人」,蘇軾所言不虛也。

《宋史》是這麼描述歐陽修的:「他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於再三,志氣自若也。」

這段話說白了就是:歐陽修這個人,剛正不阿,說話太直,明知有些話不該說不能說,但他還是說了。

打個比方:在我們祝福別人健康長壽,長命百歲時,他會不合時宜地來一句:「人嘛,哪有什麼長命的,遲早都是要死的。」

話糙理不糙,但不說出來,聊天的氣氛是不是更好?

包拯和歐陽修本是好友,無奈歐陽修毒舌,好幾次直接批評包拯,氣得包大人老死不和他往來,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歐陽修說話不好聽,但他卻是個好伯樂。他奉行「用人不限資品,但擇有才。」聞名北宋的蘇家三父子,就是他提攜和推薦的。

看過蘇軾的文章後,他毫不掩飾對蘇軾的賞識:「讀軾書,不覺汗下,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

晚年的歐陽修,擔任了幾年的科考主考官。利用這個機會,他堅持古文改革,把那些浮躁的、華而不實的文風,徹底扼殺。

他錄用的一大批進士,後來都成了大宋江山社稷的主力軍。

「我混得不好不打緊,我的學生比我強就可以了。」

想到這裡,他給自己斟滿了杯中酒,露出了老父親般的慈祥微笑。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

年近古稀的歐陽修,終於和自己握手言和,坦然釋懷。

在自傳文《六一居士傳》里,他是這麼解釋「六一」的:

家有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再加上他自己——白髮一老翁。

六一居士,就這麼「問世」了。

歐陽修,一生坎坷,官場沉浮。他始終以正修身,不隨俗流。

白髮戴花君莫笑,人生何處似樽前!

- END -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章版權歸本平台所有 轉載請聯繫「風月史官」

主播:小鹿。有書智庫領讀達人。一個能寫會唱的主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月史官 的精彩文章:

史上那些坑娃的爹
無名女子與闖王的一段戀情,讓一座小鎮聞名天下

TAG:風月史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