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封給世界盃的「自白書」

一封給世界盃的「自白書」

框哥說:今晚,伴隨本屆世界盃最高潮的開始,狂歡也將由此漸消。而對每一個球迷來說,每一次去往世界盃主辦城市,親身搖旗吶喊、觀看比賽,這不只是他們對待足球本身的熱情,世界盃更是場千里一赴的神奇「約會」。把積蓄四年的熱情親歷賽場「付之一炬」;而親歷世界盃,你才會知道這裡遠不止有世界盃。

撰文、攝影:澍先生

世界盃的下諾夫哥羅德球場

當我傍晚時分抵達下諾夫哥羅德,這座2018年世界盃城市的時候,站在落日黃昏的高爾基銅像前面,在大巴上用手機看著最愛的阿根廷,剛剛在1/8決賽中3:4輸給了法國,那是我世界盃旅行中唯一的難過。

廣場的高爾基銅像

關於下諾夫哥羅德

一座世界盃城市,在來到這裡之前我甚至連他的名字都讀不清楚。

下車之後,站在伏爾加河畔。大河流過如同世界盃的賽程,梅西如同這落幕的晚霞,在大河之上漸漸褪去光彩。一代代的球員被時間的流水沖走,梅西再好也無法阻擋姆巴佩青春的力量,我不是梅吹,可我是死忠的阿根廷球迷,當我與街上身著同樣球衣的球迷擦身而過,相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中。那是因為我們都堅信阿根廷會奪得小組第一而提前訂好第二天在這裡舉行的1/8決賽門票,全世界的阿根廷球迷都會在這裡相遇,可惜事與願違,我們從世界各地風塵僕僕的趕來,卻赴了另外一場約。這只是世界盃一點小小的魔力,如此美好。

伏爾加河靜靜的河水

老式的前蘇聯拉達轎車,靜靜的停在路邊

這裡是高爾基的故鄉,也是俄羅斯的機械工業中心城市,當我走在街頭,走進建於15世紀的克里姆林城堡(俄羅斯很多地方都是克里姆林宮,他的意思為城堡的意思),可以深深感受到歷史的滄桑。當天早起在古城逛到了下午時分,就早早趕去了位於伏爾加河旁邊的下諾夫哥羅德球場。

俄羅斯小妹妹的側顏

高爾基故居一角

走在克里姆林城堡附近,可以遇到很多國人,如同某名宿說的「除了中國男足,中國人都來了」

偶遇團隊球迷,被要求與克羅埃西亞球迷合影

走到球場外時,這裡已經聚集了很多球迷。當天第一場八分之一決賽是俄羅斯對陣西班牙,當看到俄羅斯隊點球獲勝,看球的當地球迷整個都沸騰起來,而我們這些異國球迷也被他們歡樂的氣氛所感染。

准媽媽見證俄羅斯戰勝西班牙隊

比賽畫面,比賽最終點球決勝,一半歡呼,一半勉勵,克羅埃西亞球員疊羅漢的慶祝,而丹麥門將舒梅切爾在鼓勵自己的隊友。

賽後的兩隊球員

看過比賽的同學都知道,那是丹麥門神小舒梅切爾的封神之戰,他沒有失敗。

撲出點球的舒梅切爾

看完比賽走出球場,這座城市的著名地標「涅夫斯基大教堂」在球場外面熠熠發光,歡送著球迷返程。

夜幕下的謝幕(丹麥隊)

紅場上的世界盃與斯巴達克球場的宿命

關於莫斯科的故事,無需多言,讓我們去看看世界盃期間這座城市的樣子。紅場上面的「洋蔥頭」教堂,雖然逆光依然驚艷了第一眼。

紅場上的洋蔥頭

紅場上的五人制臨時球場

通過克里姆林宮的門一眼可以望見宮內的天使報喜教堂的金頂。

天使報喜教堂的金頂

走進克里姆林宮,政府在正常辦公,還遇上了換防的衛隊。

換防的克里姆林宮衛隊

世界盃期間,紅場周圍到處都充滿著歡樂與愛意。

夜幕里的世界盃愛情

再去到莫斯科大學球迷廣場,雖然不在比賽現場,但依然如臨比賽。

莫斯科大學球迷廣場

莫斯科的斯巴達克體育場,迎來哥倫比亞與英格蘭的比賽。那天的賽程讓人感覺到了哥倫比亞,成了他們的主場,進場前的球迷載歌載舞,這就是南美球迷的熱情。

哥倫比亞球迷

比賽的過程與結果也是蕩氣迴腸,哥倫比亞隊雖然在95分鐘搬平比分,但依然倒在了最後的點球大戰之中,而英格蘭隊打破世界盃點球不勝的宿命,朝著冠軍一步步走去。

扮平比分的哥倫比亞球星米納與隊友瓜德拉多

短暫的兩場比賽,走過了兩座世界盃的城市,足球不愧為世界第一大運動,四年一次,就像是全世界球迷大家庭的聚會,語言不通,飲食不適都不重要,只要熱愛足球,熱愛旅行,你一定會踏上世界盃的旅程。

在這裡也許你會遇見愛情

2018年世界盃決賽場地,盧日尼基球場。

最後,再送大家一張阿根廷的帥氣大叔(萬一大叔看到這篇文章,請找我要照片哦)。

馬上說再見,

2018世界盃!

我們卡達見!

帥帥的阿根廷大叔

Tips:

莫斯科時間時差5小時,國內直飛航班時間8小時,夏季溫差較大,多雨多雲,建議帶好外套雨具。

Ps:下一屆世界盃於2022年在卡達舉行,每一屆世界盃是32支球隊入圍決賽圈。

2018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

5月17日正式開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慢的動物們全到齊了,烏龜界的「博爾特」了解一下?
為什麼很多人感覺自己體內有蟲?這其實是寄生蟲妄想症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