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皇帝立嫡長子為皇帝?立長不立賢真的對嗎?

為什麼皇帝立嫡長子為皇帝?立長不立賢真的對嗎?

原標題: 為什麼皇帝立嫡長子為皇帝?立長不立賢真的對嗎?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立繼承人優先嫡長子而不是賢子,有嫡系就立嫡系而不是庶出長子。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立嫡長子那是不是對其他人的不公平?同樣都是嫡子為什麼非要立長子?同樣都是兒子為什麼非要立嫡子?庶出和次子難道沒有意見嗎?為什麼皇帝非要立嫡長子?我們來看看原因。


廢長立幼在歷史上也是有的,我們分別介紹幾位。周幽王廢長立幼,然後長子回到娘家勾結犬戎,殺了周幽王;隋文帝廢長立幼,然後隋朝亡了;康熙廢長立幼,然後九子奪嫡血肉相殘。自古以來,廢長立幼,亂之兆也!每次皇帝廢長立幼的時候,都會有大臣跳出來阻攔。我們了解這三個典型就知道為什麼非要立嫡長子為帝了。


首先歷史皇帝的正室一般都是出自名門望族,極個別皇帝是例外但大多數皇帝的正室都是有背景的。能當上皇后自然要費一番心思,娘家人也會不留餘力的支持,所以後宮皇后多半都是靠手段而不是靠顏值。皇后之所以費盡心思爬上這個位置,為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優先享有皇位繼承權。母憑子貴,母親憑藉著兒子可以繼續榮華富貴,娘家也可以上升為外戚。



周幽王廢長立幼,申後懷恨在心,申後的娘家申侯也同樣惱怒。廢太子來到申侯的地盤,兩人一合計就決定勾結犬戎一同造反,然後殺了周幽王並且編造出烽火戲諸侯的謠言。這就是一大原因,在立繼承人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出身問題。庶出的母親可能只是一般人,而嫡出的母親多半都是名門望族。

立長不以賢這點被楊廣詮釋的很好,隋煬帝廢長立幼的前提就是覺得楊廣賢明,所以廢長立幼。事實證明楊廣和楊勇是一路貨色,只是楊廣更擅於偽裝。皇帝不能辨別皇子的賢明,只能通過大臣和民眾的口中得知。那麼擅長籠絡人心的皇子就有了優勢,只要讓皇帝覺得自己賢明就好,真賢明假賢明如何考證?



九子奪嫡也是一出悲劇,骨肉相殘皇位之路血腥而又殘酷。長是絕對的,而賢是相對的。康熙帝廢長子後,其他皇子就活躍起來了,都想證明自己比較賢明,都想爭奪皇位的繼承權。這個時候所謂的賢明就注水了,你無從考證是真賢明還是假賢明。賢明注水是一個問題,最主要的是骨肉相殘。為了避免骨肉相殘最好的辦法就是設立太子,然而無從辨明賢明所以只能立長子。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大臣們的決定,這個參照李淵立繼承人。李建成和李世民就是大臣們決定的,他們本人也都不是碌碌無為之輩。一部分選擇壓住李建成,也就是東宮集團;另一部分選擇壓住李世民,也就是天策府集團。因為不確定太子人選,所以雙方一直明爭暗鬥。當李淵挑明的時候,李世民就選擇政變,皇位之路充滿了血腥。


那麼有一個邏輯,立繼承人一定要早日確定,如果不確定那麼等其他皇子羽翼豐滿就難以和平繼承。早日確定因為時間太短所以不能分清那個賢明,長大一點就會偽裝賢明,所以賢明也會注水。在皇子們無意識的時候立繼承人,那麼就看不懂那個賢明。有意識立繼承人,那麼就會發生爭鬥。無從分辨賢明,那就只能選擇絕對的長子。確定長子地位後,那就加以輔導,日後不是千古明君那也不至於成為昏君。所以皇帝一般都立嫡長子為繼承人,換成你你也會這樣做。

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香茗 的精彩文章:

第36、87、88師是如何葬送的?三戰打的幾乎全軍覆沒
為什麼漢武帝被罵成千古暴君?我們看看漢武帝做錯了什麼

TAG:書香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