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馬來西亞屬於多民族國家,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三大民族)都是同時抵達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華人主要是明朝、清朝到民國時期數百年來從中國福建和廣東、廣西、海南等一帶遷移而來的中國人後裔。

綠皮 南來歷史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據中國古籍記載,於唐朝時期就已有少量唐人南下馬來半島一帶進行商業活動。當時唐人主要是暫居經商,並無大量定居。

到了明代,有大量叛軍和回民開始遷居南海一帶(即馬來群島),由於為明成祖立過大功,鄭和曾多次在滿剌伽停留,後來將滿剌伽,巨港,泗水等營建成其船隊的大本營,也安置了數位回民為當地領袖。 至今馬六甲仍然留有大量與鄭和回民有關的遺迹。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鄭和下西洋

鄭和影響深遠:

1961年伊斯蘭教著名學者哈姆加長老曾明確寫下一句令人深省的名言曰:「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伊斯蘭教之發展,與中國一名虔誠穆斯林密切相關,這位穆斯林就是鄭和將軍。」

滿清王朝時期,許多不願投降的反清義士也逃到南海一代。而滿清時期大量移民今馬來西亞各地則是從鴉片戰爭後開始,當時滿清戰敗,中英簽署《南京條約》,滿清承認國民前往海外謀生的權利,由於當時大英帝國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以開發馬來亞半島,大量的清國工人(或稱為苦力)從清國輸入到馬來亞半島成為礦工、種植工人等。

到了1929年,全球開始經濟大蕭條,大英帝國停止輸入中國勞工。此時,華族女性人口開始大量移民馬來西亞,男女比例結構趨向平衡。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由於資本世界和共產世界的敵對,馬來亞也面臨馬共的挑戰,中國移民來馬基本上停止。此後,馬來亞華人人口完全依賴自然增長,而非移民。

綠皮 華人文化--華文教育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華人初到馬來西亞時多開設私塾以教育下一代,當時的私塾多半以《三字經》、《千字文》或《四書五經》等做為教材。

現今在馬來西亞有1200餘所國民型華文小學、60所獨立中學和3所私立多元媒介大專院校。是目前兩岸三地以外中文教育體系最完善的國家。

綠皮 華人文化--華文報刊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初期的馬來西亞華人對祖籍國有割捨不斷的感情,渴望加強與祖國的聯繫,故早期的華文報刊內容多以中國新聞為主。但在獨立後,馬來亞政府開放讓僑民入籍以及第二代馬來西亞華人的誕生,華文報刊也慢慢地轉變編輯方針,同時加強華人社群與政府及其他民族之間的訊息交流,扮演著橋樑的角色。今天的馬來西亞華文報刊也依然有特刊報導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新聞。

馬來西亞最初的華文報刊是1815年至1879年之間發行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尚存最長青的報刊是1910年由孫中山在檳城創辦的《光華日報》,當地華文報刊在反殖民統治、抵禦日侵和建國獨立等歷史事件上都發揮了反映民情的功能,漸漸由僑報轉型為主流報刊。現今較具地位的報刊分別有:《星洲日報》、《南洋商報》、《中國報》、《光華日報》、《光明日報》和《東方日報》等。

綠皮 華人文化--婚姻觀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大部分馬來西亞華人都不會和異族結婚,尤其不會和馬來族結婚,主要原因並不是種族歧視而是馬來人都信奉伊斯蘭教,而若華人與他們通婚便需要加入伊斯蘭教,這會影響到該華人的生活圈子,且大部分家庭都不太贊成孩子與信奉伊斯蘭教人士結婚,因為這會導致他們的世世代代都需要信仰伊斯蘭教,一旦進入伊斯蘭教根據馬來西亞的宗教法規是不得退出的。

可是隨著時代的邁進,很多華人開始和外族人士結婚,但那還是屬於少數。

綠皮 華人文化--飲食習慣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大部分的華人在家中的飲食以中餐為主,可是在馬來西亞的中餐比較接近於中國南方粵菜(尤其像廣東、香港、福建、台灣),馬來式的中餐也不會有冷熱菜之分,絕大部分都是熱菜。由於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華人飲食習慣受各族影響,因此不像中國般講究。在外,就沒有一定的飲食習慣,有西餐、馬來餐、印度餐和中餐等等。

綠皮 華人文化--信仰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大部分華人都信仰佛教和道教,其中馬來西亞的佛教還有細分,如:小乘(上座部),大乘 (禪宗與凈宗為主),金剛乘等等的,除此之外,華人信仰的宗教就以基督教和天主教為主了,當然還有些信仰伊斯蘭教和其它的。

大部分華人所祭拜的神明都是早期南來時從中國帶入馬來西亞的,如媽祖信仰及觀音信仰。其中有些神明與當地神明融合,形成了拿督公信仰。拿督公被認為是當地類似中國土地神的存在。一般在早期金礦地區可以發現。

馬來西亞最初的華文報刊是1815年至1879年之間發行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尚存最長青的報刊是1910年由孫中山在檳城創辦的《光華日報》,當地華文報刊在反殖民統治、抵禦日侵和建國獨立等歷史事件上都發揮了反映民情的功能,漸漸由僑報轉型為主流報刊。現今較具地位的報刊分別有:《星洲日報》、《南洋商報》、《中國報》、《光華日報》、《光明日報》和《東方日報》等。

綠皮 對馬貢獻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馬來西亞華人歷來都為國家做出偉大貢獻,更為國家爭光。在各方面都有傑出人才也達到了相當理想的成績,而且人數也不少。由於馬來西亞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體制,為國家做出貢獻者都有機會榮獲馬來西亞國家勛銜,而華人也有不少人才榮獲國家最高榮譽。

「敦」(馬來文:Tun):是馬來西亞的最高榮譽,全國只可以有25人擁有此名銜。

另外還有其他國家高榮譽封銜,例如:

「丹斯里」(馬來文:Tan Sri):是繼敦之後第二高的榮譽,全國只可以有75人擁有此名銜。

「拿督斯里」(馬來文:Dato" Seri)是馬來西亞的州封銜中的最高封銜。

「拿督」(馬來文:Datuk),馬來西亞的一種封銜。

淚目,堅持華語 不與外族通婚,原來馬來西亞華人這麼有故事!

◎成龍2015年獲賜「拿督榮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