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港集團:老碼頭闖出新天地

上港集團:老碼頭闖出新天地

上海老電影里經常出現老碼頭的橋段,一群精壯大漢在車水馬龍的港口搬運來自天南海北的貨物,也把彙集與此的各色器物發往五湖四海……前往上港集團進行「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採訪,雖然已經在心裡對這家企業較之老電影里的港口碼頭拔高了很多階,但真正踏足其中,還是極大地翻新了筆者的認知!

2017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000萬標準箱,達到4023.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8.3%,並連續八年保持年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在實現營業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115.36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元。

此次接受專訪的是上港集團總裁嚴俊。嚴俊畢業就來到了上港集團,一干近30年,對港口有感情,對工作有激情,言談之間頗有流露。老港務的嚴俊還很接地氣,採訪過程中幾個比喻讓人印象深刻。一是談及上港集團不俗成績單時,嚴俊形容為「我們把中國海岸線形象地比喻成一張弓的話,長江就是一支箭,上港集團這幾年發展最大的優勢是來自於整個區域經濟對港口的支持」;談及上港集團的港口預約服務時,形容為「就像滴滴打車一樣便利」;介紹起長江支線平台,比喻為「託付集裝箱就像打開網站買機票一樣,想要哪天就哪天」;談起自動化碼頭操作系統,嚴俊更是形容為「就像玩電子遊戲一樣自如」......

事實上,嚴俊口中看似輕鬆的比喻,恰是上港集團未來三到五年窗口期最希望培育起來的利潤增長點。如今,上港集團越來越認識到,光靠碼頭主業來支撐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當前公司營收和利潤都達到較高基數背景下,如何繼續實現穩步增長成為擺在公司面前的課題。

幾十年港務工作練就一身「好水性」,摸透了這個行業的水深水淺,沿著港務產業鏈,上港集團還真找到了新門道。鞏固碼頭主業,適時適度多元,包括在港口物流方面,不斷提升服務功能,加快業務轉型發展,努力打造「公共服務平台」為載體的綜合物流服務體系;在金融投資方面,先後入股了上海銀行和郵儲銀行;在港口地產方面,未來幾年也將進入收穫期;在業務創新方面積極開動腦筋,依託互聯網+技術進行平台建設。隨著客戶需求的不斷變化、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上港集團致力於打造三個平台。一是設備交接單EIR平台,覆蓋貨物流轉的全流程,客戶手機終端可視化,並且由此產生的產業鏈大數據可供各方所用;二是集卡預約平台,解決陸路進入上海港的集裝箱運送方式,使集卡的使用效率最高,從而降低它在道路上行駛、等待的時間,讓進出港口和滴滴打車一樣便利;三是長江支線平台,通過上海港走的客戶,託付集裝箱就像買飛機票一樣,通過平台可以自由方便的選擇出行時間。

思路一變天地寬。科技強港讓上港集團嘗到了甜頭。目前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碼頭洋山四期就是有力的證明。洋山四期2017年年底順利建成並試運行,更為關鍵的是,在洋山四期這個全新的碼頭,投入使用了由上港集團自主研發的碼頭智能生產管理控制系統(TOS系統),進一步提升了港口信息化、自動化和數字化水平,使洋山四期碼頭擁有一顆「中國芯」。自動化碼頭運用科技手段全面改善了整個生產作業環境,使員工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同時,全自動化碼頭與傳統碼頭相比,人工成本也大幅降低,並且作業效率也有很大提升空間。 「以前我們橋吊司機基本沒有女孩子,全是男司機,現在我們中控室裡面,好多都是女同志在作業!」,嚴俊的這番話,讓記者不由感慨:碼頭已經步入自動化時代,碼頭上那些清一色青壯年漢子肩扛手拉的歲月已逐漸成為過去那些有關碼頭的記憶,也該與時俱進更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最猛的火力在香港!獨角獸掀赴港上市潮,上半年香港IPO達101宗,數量全球第一
「三朝國企」報國情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