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男女有別,不只是性別

男女有別,不只是性別

原標題:男女有別,不只是性別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爸爸、爺爺一定要放在媽媽、奶奶前面。


「外孫、外孫女、外甥、外甥女」其中的女性稱謂一定是在男性稱謂之後加一個女字。

當總統、主席、司機等角色為女性時,要在稱呼前加女字。


髒話裡面大部分都是以女性性器官和性行為為對象。

你曾經對這些現象產生過疑問嗎?


這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見的語言現象,彷彿早已經成為了我們都習以為常的表達方式,

但為什麼要這樣表達?決不是習慣一個詞就能概括和解釋的。


學者們發現了這些一般表達中的不一般,並且發展出了一門「性別語言」的學問。


古希臘的性別語言研究


最早的關於性別語言的研究在古希臘羅馬時期,當時一些人認為名詞的性範疇由性別決定,因為大多數人認為陽性名詞具有積極色彩、充滿力量,所以這些詞與男性有關;而陰性名詞具有消極色彩,帶有從屬的意味,因此這些詞與女性有關。


由此可見,性別語言的研究從一開始,就已經發現了社會對男女不同的角色期待而導致的語言差異。


國內外學者的性別語言研究及差異解釋


而後,隨著社會語言學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興起和發展,國內外學者對語言表達中的性別差異作了細緻、全面的考察。從這些男女用語習慣的不同中,學者發現了社會是如何讓男人成為男人,女人成為女人的。


1. 在語音方面,女性傾向於更標準的發音方式,通常把最低調放在所強調的事物上,;而男性則傾向於把最高音調放在最重要的事物上。女性經常使用疑問語調來表示禮貌、委婉等;而男性語調則較嚴肅與平淡。


2. 在辭彙方面,女性較男性更喜歡運用情態動詞、形容詞、副詞、強勢語、委婉語、語氣詞等帶有情感表達的詞語


3. 句法上,女性比男性更頻繁地使用連詞複合句、疑問句、反意疑問句、強調結構、修辭句等。



4. 在言語交際上則表現為,女性更希望在交流中達到合作的目的,因此更加禮貌與婉轉、更常表達讚美與恭維。而男性則反之。也有量化研究顯示,男性通常控制談話的主題和走向,交際中的話語量也通常大於女性。


這些用語上的差別不是生下來就寫在了基因里,而是由人類社會幾千年逐漸演化的。從人類社會產生之初,由於男女生理條件的不同,社會就已經開始了對男女賦予不同的角色期待,而後由於來自社會各個方面、不同程度的建構,性別(gender)由此形成,男女在語言使用習慣上才出現了差異。


在傳統社會分工中,女性常常承擔著秘書、服務員、護士、保姆等「賢妻良母「型角色,她們被賦予的角色期待通常是溫順、依賴,女性通常不被認為可以去爭當權力的持有者,因此」女首相「」女總統「通常會成為一個巨大的話題點。男性與女性在社會地位上的不對等性,讓男性的主導地位得以形成,實現了對女性的控制,而女性只能淪為男性的附庸。在語言上體現為女性更常使用情態動詞和疑問句表示委婉,而男性更常使用陳述句表示權威等等。


這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社會學家布迪厄曾提出的「權力話語「理論,他認為,話語背後體現的是權力的佔有和對他者的控制。


髒話和禁忌詞中的權力不平等


用語中的性別權力,在髒話里體現地更加淋漓盡致。


許多髒話字眼的語義指向都與性意識有關, 要麼描述男性與女性的性器官, 要麼陳述男性與女性的性行為, 其中尤以指向女性的性器官為大多數。這樣的現象不僅在過去體現了男性對於女性的控制和主導。在今天,由於時代的發展,女權運動的興起, 女性與男性的地位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 女性在社會、家庭、工作中極力追求平等;另一方面, 男性卻在各方面竭力保持自己傳統的的主導地位。這樣, 女性與男性在社會地位上就隱藏著某種對抗, 隨著這種對抗的天平日益向女性傾斜, 男性的主導地位在逐漸的喪失, 因此在內心就產生一種集體性的焦慮感。這種焦慮感表現在語言上就是極力地體現男性傳統的主體地位, 而重塑女性的傳統從屬地位, 針對女性的這類髒話正好滿足了男性的主體願望。


有意思的是,時至今日,髒話已經進入公共領域和社交領域,越來越多的女性說髒話, 髒話已經逐漸過渡到了單純的情感表達和調侃。



這其實反映了兩性對「性」的認知產生了一些變化。人們對待性越來越理解,越來越開放與包容。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女性對自身權力的爭取和男女關係的真正平等化。


性別語言中曾有幾大「塔布」(taboo)現象,即對性禁忌詞語、婚姻、產育禁忌詞語、日常生活禁忌詞語的諱莫如深,如今這些「塔布」正在一一地被「解禁」。這些曾經包含對女性壓抑意涵的詞語「重見天日」,也從根本上體現了女性地位的上升。



回顧對性別語言不同層面的考察,會發現,平時習以為常的表達方式的每一個點、每一個面,都充滿社會的「影子」。


賴特·米爾斯在《社會學的想像力》中告訴我們:要利用信息增進理性,從而能夠清晰看清世事,要學會視角轉換。你今天看似習以為常的語言表達不是簡單地由習慣決定的,也不是簡單地由性格決定的,總的說來,是由社會建構和決定的。


[1]孫悅.性別語言差異及性別歧視的實例研究[J].海外英語,2015(18):191-193.


[2]廖德明.髒話的性意識指向剖析[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04):25-30.


[3]史耕山,張尚蓮.國內語言性別差異研究概述[J].外語教學,2006(03):24-27.



本文為北大新媒體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大新媒體 的精彩文章:

以女性視角重新定義女性的時代來了嗎?

TAG:北大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