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貸爆雷簡史

網貸爆雷簡史

嚴正聲明:「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商業人物」授權。一切形式的非法轉載,包括但不限於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通過第三方轉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商業人物」將公布「黑名單」並追究法律責任。「商業人物」只願與尊重知識產權的機構進行合作。

作者:李亦儒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一個老段子:是什麼力量讓女人相信按摩胸部可以使胸變大,按摩臉部可以使臉變小?

一個新段子:比特幣9年漲了100萬倍,很多人依然認為它是騙局;A股十多年來從2700點變回2700點,散戶依然認為自己可以在A股賺大錢。

導演楊德昌在電影《麻將》里借角色紅魚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每個人都在等著人家告訴他該怎麼做,他就跟著怎麼做。你只要很有信心地告訴他們,他們要的是什麼,他們會感激你。」

今年春夏以來,各種野雞金融機構「跑路」、「爆雷」所帶來的恐慌,比近年來任何一次都強烈。

但這次「雷潮」相較以往,從爆雷規模和平台數量上看,很可能是最小的一次。

從年初的錢寶事件,到上個月多達百家平台集中爆雷,很容易看出,出事兒的幾乎全都是打著「高返」旗號,而資金用途不透明的平台,甚至是不做任何偽裝的騙子機構——不管它們被成為網貸、私募基金、還是上市公司債券兌付違約。

導火索極簡單:去年年底的現金貸新規,讓這些「高返利」平台瞬間失去活路。銀監會郭主席一句「收益率超過10%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後,P2P炒家迅速離場,龐氏平台一下沒有了資金來源,只能倒掉。

「高返」龐氏平台的常年投資者都極其敏感,一個平台資金鏈斷裂,他們立馬作應激反應:「其它』高返』平台也要出事,我得趕緊撤。」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已經比較規範化的今天,「高返」平台的資金來源主要就是這類投資者——「羊毛黨」,他們短時間內的集中兌付,其結果只能是平台資金鏈斷裂。這是導火索之後每天爆掉幾家乃至十幾家龐氏平台的原因。

「經濟下行期,大家普遍信心不足。當了多年韭菜,再蠢的人也多少具備了點兒危機意識。2018的中國人終於發現股市、房市是一般人玩兒不起的事兒了,互聯網也沒什麼機會了,實業更不敢碰。物價越來越高,錢越來越不值錢。貿易戰一開打,人們一下子想起來,這是十年一次的經濟危機又要來了啊。」一位在P2P行業任職多年的人如此描述。

這種情緒的蔓延,讓人們下意識地捂緊口袋。

據《財新》報道,2018年7月9號,原計劃於2017年3月底前完成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在延期到2018年6月底後,又確定了新的延期時點:P2P網路借貸和網路小貸領域清理整頓完成時間延長至2019年6月。

信號明顯:

1.互金市場今年如此混亂,市場走向尚不明朗,如果「雷潮」和恐慌持續,發了牌照的公司倘若出事該怎麼辦?救不救?是否救得過來?

2.沒有牌照,投機者「踩雷」或被騙,可直接歸咎於這些本就違法違規的企業,有經濟犯罪偵查警察(簡稱經偵)查處,別指望相關部門為投機者兜底。

3、行業雖較幾年前規範不少,但依然亂象叢生,待互金行業再洗牌一年,也許明年經濟形勢轉好,再發便省去諸多麻煩。

這個聲音不知能穩住多少恐慌情緒,也不知在恐慌中,人們除了發現自己不能再當韭菜外,還會不會發現些其它東西。

民間小額借貸中國自古有之。改革開放後,東南沿海一帶更是出現大量的民間信貸機構,雖然行業混亂,詐騙不斷,但市場需求旺盛,皆因很多人的資金需求國有銀行無法滿足。小額民間信貸體系,給很多貸不到款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讓市場經濟得以蓬勃發展。

2005年,英國公司Zopa首創P2P(peer to peer,個人對個人)網貸模式,它提供互聯網社區小額貸款服務,在1000-25000美元之間。利率、還款周期等條款由會員自主商定,平台給予借款人信用評級,和一系列降低會員風險的機制,如將出借人的資金分拆成小包貸給不同的借款人,借款人分期償還。

2007年,中國上海出現第一批互聯網金融創業者,其中包括今天的行業頭部平台拍拍貸。他們讓中國投資者開始接觸這種幾乎去中介化的投資理財模式。隨後,2010年,人人貸成立,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開始形成一定規模。

那時主要以信用借款模式的網貸平台,連接了一些出藉資金的投資人和需要借貸的個人和機構。增量市場下,生意很好做,兩頭都不愁用戶,滿足了借貸雙方的需求,互聯網金融行業開始快速發展。

有利益就會有混亂。2011年底,互聯網金融行業遇到第一次風波,一些借款人和機構開始集中出現不能及時還款等問題,平台開始收縮借款人授信額度。行業增長趨向平穩。

風平浪靜兩年後,2013年6月,餘額寶橫空出世,互聯網金融行業得到空前關注,上億用戶一夜之間被教育,新的巨大增量市場出現了。

隨之而來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雷潮」。

餘額寶出現後一年間,僅倒閉的平台就有1000多家,其中絕大多數是打著P2P金融旗號的線下理財和詐騙平台,它們從反面「教育」了用戶:互金行業和別的行業一樣,都需要投資者有分辨能力,跟你去菜市場買菜一樣,得挑。

對於行業來講,市場處在「藍海」時期,餘額寶帶來的巨量用戶需要金融產品來消化,市場上噴湧出各色互聯網金融平台:有金融專業人士成立的創業公司,有大公司入局,如京東金融,更多的是不具備金融能力的公司,它們發現了一條迅速收集資金的好方法。

2013到2015年期間的用戶都是極容易做的,用戶拉新的渠道清晰。直到現在,資質較好的頭部P2P公司,都是靠那時候紅利積累起來的用戶。

例如,2013-2014年,平台只需在百度上投放廣告就可得到大量用戶,如果運營能力和演算法足夠高效,獲取一個用戶的成本是現在價格的幾十分之一。到了2014年底,流量紅利轉移到了微信公眾號,那時的公號還沒有成熟的廣告體系,能留得住用戶、資質好的P2P公司在微信上又以極低的價格得到了一大批用戶。

幾家頭部平台賺錢,眼紅者自然不在少數,其中不乏一些深諳政策的精明者。這些年的中國互聯網史讓很多人看出了一個規律,即新興行業總是「先發展,後監管」:先在叢林法則里自行生存,等大浪淘過沙子後,再來收編。

這為後來2016年的行業最大「雷潮」埋下伏筆。

資質優良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很好分辨:理財產品收益率穩定,不可能過高;有對應的投資項目,且大量資產端項目為自有;符合國內倡導的「小額分散」投資策略;有行業認可的機構(如大型國有銀行)做資金託管;產品、技術、運營、風控能力過硬……

就算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想分辨一個平台是否靠譜,也就是會不會「跑路」、「爆雷」,並不算件難事。關鍵在於,靠譜平台收益率僅僅大於餘額寶,想要實現財富迅速提升幾乎是沒可能的事。若想得到超高收益率,只能賭風險,也就是去龐氏平台。

「羊毛黨」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

這個帶有戲謔意味的叫法源於趙本山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的台詞,「挖社會主義牆角,薅社會主義羊毛」。顧名思義,這個群體追求的是薄本甚至無本厚利,也就是來佔便宜的,投機心態異常嚴重。這群人最初來自YY語音的網上社群,他們在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之前,不少在為淘寶刷單。

大量「高返」龐氏平台看中的也是這個群體。「羊毛黨」盲目、投機,想在平台上薅一把錢之後就走。平台利用他們的心理,推出極高收益率的產品來吸引「羊毛黨」資金。

雙方博弈的結果是:一些龐氏平台吸到足夠資金之後跑路,不少「羊毛黨」被反噬;還有一些龐氏平台被「羊毛黨」成功薅走羊毛,資金鏈斷裂,平台倒閉。在這個過程中,相當一部分「羊毛黨」不僅沒薅到,還賠了不少錢,甚至血本無歸。但也有一些精明的「羊毛黨」博弈成功,所得比工資多很多倍,甚至有個別賺到了上千萬的神話在坊間流傳。

這是「羊毛黨」的初級階段。

隨著百度、微信公號的流量紅利越來越小,資質好的頭部P2P平台和大公司的金融業務發展良好,龐氏平台的施展空間日漸縮小。

到了2015年,互聯網金融普遍獲取單個用戶的成本已突破千元,龐氏平台需要大量資金和用戶不斷填充,單靠聳人聽聞的「高返」吆喝和傳統互聯網廣告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龐氏平台們把目光投向了2015年中國互聯網最熱的模式:社群。

「羊毛黨」同時在這裡發現了機會。一些具備社群組織經驗的「羊毛頭子」利用龐氏平台的規則,開始組織起專業的薅羊毛班子。

例如一家「高返」平台放出如下規則:拉來一個用戶返20元,拉來9個就是180元,但拉進來的第10個人,可以返220元。等於一次性拉10人,組織者便可獲得400元報酬。

「羊毛頭子」開始從以往運營的YY群、QQ群、微信群中,10個一組地往「高返」平台里拉用戶。然後再看準時機,在龐氏平台快要「爆雷」之前,通知自己社群里的跟隨者們「下車」,成功套現。

於是,羊毛黨的高級階段出現了,「羊毛頭子」們所帶領的大大小小的社群,成為了「高返」平台的最主要的獲取用戶渠道。

2015年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仍在跑馬圈地的過程中,行業魚龍混雜,仍有大量平台和投資者入局,市場總額依然高速增長。市場空間巨大,「高返」平台和「羊毛黨」有過一段好日子。

然而好景不長,2016年,政府開始整治互聯網金融行業,不少羊毛黨在這一年血本無歸。

2015年底的e租寶事件影響惡劣。從央視、各大衛視,到街邊巨幅廣告,到電梯海報,e租寶鋪天蓋地的宣傳吸引了大量資金。年末e租寶突然被查封,拉開了2016年互聯網金融行業整治的序幕。

有關部門給出的數據,截至2015年12月3日,e租寶註冊用戶達489.9萬人,累計投資金額為729.53億元。由於存在「刷單」等反覆投資的行為,e租寶涉案金額近500億元,牽涉投資人近80萬人。

轉過年來各個部門開始行動。從政法部門,央行條法司、科技司,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工信部,公安部,網信辦,到國務院,發布了多項政策和指導意見,全方位整治互聯網金融行業亂象。

2016年10月13日,中央連發7文,全面部署。

很多「羊毛黨」折在了這個年關。

羊毛黨看到了上層的治理決心,知道得及時收手,羊毛頭子也計劃著讓跟隨者們「賺一波就走,在這個關頭不要貪」。比如,只投一期「高返」平台(這些平台被羊毛黨稱為「羊毛檯子」)短期項目就走,比如14天或者7天的產品,買一期就「下車」。

結果「羊毛檯子」在這個關口就做了那麼一期,這波錢一收,就跑路了。

2016年底,職業羊毛黨基本被消滅。這也是為什麼2018年這次「雷潮」規模實際上並不大的原因——「爆雷」的「羊毛檯子」規模遠不如2016年,「羊毛黨」數量更是今非昔比。

羊毛黨從2017年開始,要麼退出行業,要麼轉向知名頭部平台,投資行為變得保守成熟。整個行業經過2016年的洗牌,頭部效應明顯,前十幾家大平台吸引了市場上大部分資金。

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在協會登記註冊的100多家企業里(總計在貸金額6000多億),有18家在貸餘額超100億人民幣,在貸餘額前20%的平台(共23家)佔總在貸餘額的81%,非常符合經濟學上的「二八定律」。

根據多方消息可以得出,今年受「雷潮」影響的投資者幾乎都是「羊毛黨」,正常投資人基本無損失,他們大多將錢放在頭部平台,而沒有像「羊毛黨」一樣放在貸餘額極少的「高返」龐氏平台中。

從另一個角度看,2016年跑路、倒閉的近1000家平台,數量遠大於此次「雷潮」,大部分「踩雷」者亦是「羊毛黨」,可為什麼今年的恐慌感卻更強烈?

一個現象是:羊毛黨今年普遍「踩雷」沒有出乎大家意料,他們被市場淘汰再正常不過。奇怪的是,很多小額非羊毛黨投資者(投資金額在30萬甚至10萬以下)聽說「雷潮」後,迅速撤出互聯網金融行業,他們的資金並沒有受到損失,他們所投平台運營良好,也沒有顯現「爆雷」風險。

十幾家互金頭部平台,甚至京東金融這種大公司,在恐慌情緒下也出現了兌付金額數量上升的情況。

社交網路一片哀嚎,大量自媒體或營銷號煽動恐慌情緒。在這種氛圍下,相關部門發出聲音,如開頭所述,信號很明顯,給行業一年時間,看看誰能活下來。

可對於投資者而言,沒有人想再當韭菜了。

最近「賭國運」這個詞頻頻出現。賭是押概率,押隨機性強、或能部分控制的較微觀的事。國運對於普通人來說過於宏觀,簡直無法下注。

有行業人士表示,這種說法引導的其實是一種無力感,在經濟下行期,普通百姓基本無能為力,只能「賭」國運昌盛。所以在這個語境里,「賭」是營銷語言。這類內容的傳播,本質上是販賣恐慌和焦慮,一種典型的屢試不爽的廣告手法。比如那篇《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用你的焦慮引起你的共鳴,把你的情緒帶走變現。可他們套現與否跟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當時韓寒的評論很平實:「它已經不光光是在販賣焦慮,而是在製造恐慌。沒有賺到大錢就叫被同齡人拋棄了嗎?很多人也都在努力幹活認真生活,成功的定義絕不只是套現幾億幾十億。身價千億的首富,面對一個園丁,一個美編,一個程序員,都不存在拋棄不拋棄的關係,時代里不同人就是有著不同的分工和命運,也各有不同的幸福。安於現狀或不敢如此都是每個人自己的內心意願,他人不可強加。」

這些有著幾萬到幾十萬、多不過百萬的小額投資者們,中青年居多。他們很多是公務員、國企員工、事業編製人員,學生、城市白領,或小商戶主、網店老闆。他們是這個社會的主要構成部分,他們不是「羊毛黨」,他們尋求穩健的投資渠道。他們為什麼要去賭國運?宣傳賭國運的營銷者們奉行的邏輯是「騙子和傻子」的邏輯,即這裡發生的一切都是騙子和傻子的遊戲。

只是問題在於,當個體面對自己的生活時,既不會做騙子也不會去做傻子,而是儘力地遵守客觀規律。並不是每個人都認為叢林法則是一個文明社會應有的樣子;在商業上,很多企業都在儘力地遵守市場規律——並不是遵守市場規律多麼高尚,只是因為這是長期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途徑。

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至今,幾次「爆雷」於行業本身來說具有一定的好處:淘汰龐氏平台,淘汰「羊毛」投機者。投資者在這裡只是為找到一個減少中介的理財方式並得到收益,而不是靠網貸暴富。在這裡遭受損失的,大多正是營銷者們所宣稱賭國運的騙子與傻子。恐慌情緒之外,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明白,「經濟問題是結構性問題,並不是單純的經濟周期和所謂貿易戰的刺激所致」。

反向來看,這種恐慌情緒也會讓普通投資者更加理性。早年紅茶菌、生命一號、腦白金需要多少渠道費,多少營銷人員才能賣出,如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擴大了騙子的舞台,當然,相比移動互聯網帶來的進步,這些便不值一哂。

「你知道為什麼?因為每個人最怕的就是自己做錯事的時候,還要怪自己。他們寧願媽的到時候罵別人騙了他們,也不願來怪自己。」《麻將》里紅魚給出解釋。

*圖片購自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人物 的精彩文章:

獨角獸們著急上市在宣告什麼?

TAG:商業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