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世同堂大家庭,清雪堂里好家風

四世同堂大家庭,清雪堂里好家風

首播:河南衛視每周日早上 8:57

重播:河南衛視每周一下午16:50

《金色夢舞台》欄目由金色管家職業培訓學校冠名播出

7月15日(本周日)早8:57,河南衛視《金色夢舞台》清雪堂里好家風

在河南焦作,有這樣一個家庭,家裡老少四代共計37口人。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有家徽「清雪堂」,取父母名字中各一個字組成。家規是朴樸實實的「清白做人、踏實做事、志存高遠、心懷感恩」。 為了能把優良的家風更好地傳承下去,從2006年開始,每年農曆正月初二都要舉行一個特別的家族聚會,還成立了「清雪堂教育基金」,用於獎勵取得教育成績的家庭成員,並資助數名社會上的貧困大學生。

清雪堂里好家風

杜雪娥,河南焦作人,她的家庭四世同堂,有著37口人,8個小家庭。老人今年已經85歲高齡,子孫滿堂,並且個個都很孝順。

大家庭成員眾多,如何才能用一個有效載體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呢?杜雪娥二兒子趙風禎說,2014年春節,全家人從父母名字中各取一個字作為家風文化的稱號,並以杜雪娥喬遷的新居作為家族成員的活動集聚地,取名「清雪堂」,弱化姓氏色彩,強化血緣和親情,家族品牌戰略啟,成為全家人的精神家園,家訓、家風成文傳頌。母親杜雪娥是清雪堂的名譽董事長、精神領袖,大哥是董事長。

在杜雪娥老人的家中,掛著一個「清雪堂」的牌匾,上面「清白做人、踏實做事,志存高遠,心懷感恩」幾個大字蒼勁有力,這就是這家人的家訓。趙風禎說,家裡不管哪個家庭的孩子結婚、成家、搬遷新居,母親杜雪娥都會送給這個小家庭一幅家訓,時刻讓他們記得自己是清雪堂的一個組成,不忘家訓家規。

「清雪堂』的牌匾是用老家門前的香椿樹做成的,老家的香椿樹是杜雪娥的丈夫趙清武當年親手栽種的,寓意子孫後代像香椿樹一樣枝繁葉茂,更希望後人像香椿樹一樣,沒有華麗的外面卻堅韌不拔,為別人帶去實用的價值。

牌匾旁邊的標誌就是家徽。家徽設計成八棱窗戶形,是典型的中式文化符號,代表兄妹八個小家庭相互聯繫、相互支撐,共同撐起家族骨架。

杜雪娥說:「兒生母受苦,過生感娘恩。」在這個大家庭,無論哪個孩子過生日,都要在清雪堂給自己母親跪拜,母親會給一個66元紅包,過生日的人要給自己的母親洗腳。這已經形成這個大家族的優良傳統。

清雪堂里好熱鬧

清雪堂每年大年初二都會有一個保留項目,舉行春節特別活動。初二這天早上會祭祖拜先,大哥公布過去一年家裡發生的十件大事,趙風禎宣布第二年家裡的發展計劃。到中午便是家庭聚餐,杜雪娥老人會給大家準備祝酒詞,由子女們敬酒。下午是清雪堂大講堂,主要是子女們的工作計劃或者學習彙報,會以小家庭為單位,準備自製的ppt,上台一一向老人彙報。

到了初二這天晚上,還會有家庭春晚。節目都是各個小家庭自己準備。有5個小姑子3個嫂子組成的「姑嫂八人組」,穿上鮮艷的演出服,為共同的母親杜雪娥跳一曲「廣場舞」。還有退休幹部、企業高管和80後,賣力地表演自編自導的「家族大事三句半」、時事小品。

清雪堂里好傳承

為將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清雪堂的孩子們收集製作了一本《杜雪娥語錄》。趙風禎說,母親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卻非常有智慧,經常說一些聽起來話很粗但是卻非常有哲理的一些話,後來他們就一起把這些話收集起來,做成了一個老媽專屬的語錄。

語錄1:碗小乾坤大,筷短日月長

家中的規矩是家庭和諧的基礎。家族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應該讓全家人重視家風家規,懂得長幼有序、孝悌傳家。

語錄2:做好事雖無人見,昧良心自有天知

趙風禎說,父母曾在家門口看到一位拾荒的人,便把他接到家裡吃飯,聊天中得知這位拾荒人會做一些木工活。為了幫助他解決困難,父母就讓拾荒人在家裡幫忙做一個並不需要的電視櫃,然後高價買下。受到父母的影響,家裡的其他人在幫助其他人的時候,都會從懂得尊重開始。

語錄3:平時儉省,遇事豐盛

杜雪娥趙清武夫婦憑著良好的家風和多年的言傳身教,將8個子女先後培養成才。當時家裡一個月只有趙清武幾十元的工資,不僅要養活子女,還要贍養父母,並且還要接濟老家的親戚,生活十分辛苦。家裡最小的孩子就要從小要穿哥哥姐姐的衣服。母親會把姐姐衣服的袖口、領口和下擺都用藍布包縫好,這樣讓孩子穿著既節儉又不邋遢也不尷尬,雖然縫縫補補,但每個孩子衣服都整整齊齊,外面看不到一個補丁。

語錄4:娘家鬆寬女氣長 閨女賢良娘壯光

這一點家裡的長媳許翠琴最有感受。

許翠琴第一次去趙家吃飯時,發現每個人的面前都放著一個緊扣的瓷碗。打開一瞧,裡面裝的竟是蒸肉,許翠琴夾一口放嘴裡,味道特別香。若干年後,她的大姑子,也是這樁婚事的媒人趙玉欣告訴她,當年只有她的扣碗里裝的是肉。知道她要來,婆婆杜雪娥都會提前買八毛錢的好肉,蒸熟扣好放在許翠琴面前的碗里,為了讓媳婦安心吃飯,老媽媽在兒女面前也放了對扣著的碗,但卻是空碗。

他們結婚時,許翠琴知道公公趙清武在焦作市王封礦當煤礦工人,婆婆杜雪娥沒有工作,她一分錢也沒有跟婆婆要,但杜雪娥還是託人從上海帶來了體面的彩禮。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是杜雪娥老人常掛在嘴邊的話。見子女們長大,日子也過得比以前好了,杜雪娥還會鼓勵孩子們多做善事,多回報社會。他們家族設立了「清雪堂教育基金」,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和獎勵家族中獲得成就的孩子。

趙風禎和弟弟創辦的企業,每年都會評選最佳孝道員工,在新員工入職登記時候,會登記員工父母生日,會在員工父母生日當天給員工帶薪休假。並親自打電話慰問,不僅使員工十分穩定,並且使他們的心靈得到了升華。

首播:河南衛視每周日早上 8:57

重播:河南衛視每周一下午16:50

覺得不錯,請點贊↓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色夢舞台 的精彩文章:

TAG:金色夢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