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詩經》、《書經》(《尚書》)、《易經》、《禮經》、《樂經》、《春秋》,是孔子晚年整理的儒家經典,統稱六經,是相對《四書》作為「小經」來說的儒學「大經」。其中,《樂經》早已失傳,所以一般也稱「五經」。這些古書,從遠古留存下來,在孔子之前,為王室貴族所有,深為歷代統治者所重視。孔子完成整理工作之後,成為儒學的經典教材。

《易經》,群經之首,是一部淵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其內容包羅萬象,無法簡單定義其書歸類。相傳上古有三《易》:《連山》、《歸藏》、《周易》。前兩本失傳,於是《易經》現在基本等同於《周易》。

《書經》,又稱《尚書》,這是周王室外史所藏的政治文件。《尚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典(立國原則)、謨(治國計劃)、訓(大臣態度)、誥(國君通告)、誓(起兵文告)、命(國君命令)六種類別,是周朝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

《禮經》,又稱《周禮》、《周官》,是記載周王室禮法的典章制度。其與《儀禮》(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制彙編)、《禮記》合稱《三禮》,都在儒家《十三經》之列。《禮記》又名《小戴禮記》,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記載了先秦的禮制,宋代之後位列《三禮》之首。

《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分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即國風,為民間詩歌,雅、頌則是王室的祭歌和頌歌。

《樂經》相傳是隸屬周王室司樂的音樂作品,有人說《詩》和《樂》實際上是一體的,「詩」記詞,「樂」記譜。相傳《樂經》集夏、商兩代音樂精華之大成,由周公在洛邑整理而成,周王室歷代樂官修訂。自秦之後《樂經》已失傳,如今無法知道其原貌。

《春秋》,又稱《麟經》或《麟史》,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其中代表性的是被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相傳還有《鄒氏傳》和《夾氏傳》兩種,但已失傳。

《六經》在周代也稱為「六藝」,是貴族子弟學習成長的必備教材。漢代儒學地位確立之後,這些經典和知識才推廣至普羅大眾,讓所有人都可以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于非闇的字畫價值高嗎?
即念過往,亦不畏將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