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台灣自造潛艇堪稱地獄級難度,沒技術沒基礎,拉印度幫手更懸了

台灣自造潛艇堪稱地獄級難度,沒技術沒基礎,拉印度幫手更懸了

原標題:台灣自造潛艇堪稱地獄級難度,沒技術沒基礎,拉印度幫手更懸了


近日據外媒報道,台灣自造潛艇已經開始項目評估。


有六家國外公司向台灣軍方提交了潛艇設計方案。其中兩家美國公司,兩家歐洲公司,剩下的是日本和印度公司。

台灣自造潛艇再次成為一個話題。


台灣海軍的潛艇歷史其實不短,但是規模卻很小。迄今為止,台灣海軍共有六艘潛艇。



最早的兩艘是在1956年購買的義大利sx-404型潛艇,噸位極小,只有40噸,只能作為訓練和偵查用,完全沒有戰鬥力。

台軍將其命名為海蛟、海龍號,編號S-1和S-2,目前早已經退役。


在1973年,美國出售給台灣兩艘潛艇,其中一艘是1944年下水的丁鯛級級潛艇,台灣命名為「海獅號」,另一艘是巴勞鱵級潛艇,被命名為「海豹號」。



「海獅號」迄今已經服役74年,幾年前有美國海洋研究人員前去參觀,他們驚訝地發現這艘潛艇上的設備還在運轉,簡直無法想像它還能維持工作狀態。


儘管台灣計劃將其延壽到2026年,不過「海獅」也好,「海豹」也好,這兩艘二戰時期的潛艇就算一切完好,也不過是二戰時期的戰鬥力而已,在現代反潛系統面前就是水下的靶子。

台灣真正具備作戰能力的,是1982年購買自荷蘭的兩艘改進型「旗魚」級潛艇,這就是「劍龍」和「海虎」兩艦。



作為上世紀80年代常規潛艇的先進水平,「旗魚」級潛艇速度快、噪音低,水下排水量2600噸,個頭不小,最大潛航深度300米,續航能力1萬海里。


儘管如此,作為上世紀的潛艇,「旗魚」級已經有些力不從心,而且無法布設水雷和發射導彈,其作戰能力也較為單一。


加上數量太少,台灣迫切想獲得新的潛艇的心理就可想而知了。

儘管台灣軍方此前表示,已經完成了自造潛艇的初步規劃,比如噸位要在2000噸以上,此次也找了六家公司競標,但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相當棘手,而且是全方位的。


首先,潛艇的研發難度極大,涉及方方面面。


潛艇的設計工作就是第一個攔路虎,沒有深厚的技術積澱,是很難設計出阻力低噪音小的潛艇的。


如果這一步能通過國外的公司代為解決,那麼第二個問題又來了,潛艇的製造業是極其困難的。


潛艇的外殼需要特種鋼材,加工這些鋼材還要有特種設備,台灣目前在潛艇鋼的製造上問題不大。


不過潛艇的發動機就是個大問題了,尤其是AIP技術,即使用不依靠空氣推進裝置的發動機,這種目前常規動力潛艇標配的發動機,其研發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


接下來還有潛艇的導航系統、武器系統等攔路虎。


別看台灣能自造導彈,潛艇用的魚雷就造不出來,魚雷技術,尤其是重型魚雷,世界上能自造的國家屈指可數。


而台灣也無法像韓國一樣,整套打包引進國外現成的潛艇技術,拿到國外授權生產潛艇。


因為沒有哪個國家,包括美國在內敢直接給台灣授權。


所以只好用目前這種迂迴的方式進行投標。


目前看來雖然通用公司會提供潛艇的作戰管理系統,但是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全部淘汰了常規動力潛艇,所以能幫的忙也相當有限。


而日本三菱公司派出的是一支退休工程師隊伍,說不好是發揮餘熱還是在多賺一點養老金。



至於印度的研發團隊,大眾都認為他們很可能讓台灣的潛艇建造工作和印度本土看齊,那就是沒有最拖,只有更拖。


所以台灣自造潛艇,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兵 的精彩文章:

各國爭相開發臨近空間,中國這一裝備率先出擊,2萬米高空彌補作戰縫隙
防彈衣無用?美國大兵身中27槍不死全靠它,中國防彈衣可扛槍林彈雨

TAG: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