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仗義執言狄仁傑,冒著生命危險救下兩位將軍的性命

仗義執言狄仁傑,冒著生命危險救下兩位將軍的性命

狄仁傑是高宗和武后朝的名臣,在幾十年的官宦生涯中,始終將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以至公至正之心盡忠國事,贏得了當時和後世人的尊敬。

早年間,狄仁傑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被授予汴州判佐,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的賞識,稱其為「滄海遺珠」,並推薦他為并州法曹。

有一次,狄仁傑的同僚鄭崇質應當出使遙遠的邊區。鄭崇質的母親既老且病,狄仁傑說道:「他母親的情況如此,怎麼可以讓她有萬里離別的憂愁呢?」於是,他找到長史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

當時,藺仁基和司馬李孝廉長期不和,看到狄仁傑如此仗義,兩人不禁相互說道:「我們難道不感到羞愧嗎?」從此和睦相處。

唐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6年),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上任不久,大理寺就遇上了一樁案子,左威衛大將軍權善才和右監門中郎將范懷義誤砍了昭陵(李世民之陵)的一棵柏樹,依法應該除名(相當於現在的開除公職)。

上報給李治後,李治卻特意下令要處死二人。狄仁傑仗義執言,上書道:「這兩人的罪名不夠處死。」李治說:「他們砍了昭陵的柏樹,朕不殺他們就是不孝。」

狄仁傑一再堅持自己的意見,李治勃然大怒,命令他立即滾蛋。狄仁傑不為所動,繼續說道:「冒犯皇帝的威嚴,直言規勸,自古以來都是很難做到的事。但臣以為,遇到堯、舜就很容易,遇到桀、紂確實很難。

依照法律不該處死的人,而陛下特意要殺他,這是法律不能取信於人,那人們將何所適從?漢朝張釋之曾對文帝說:『如果有人盜取高祖長陵的一抔土,陛下該如何處分他?』

現在因砍了一棵柏樹要殺兩位將軍,後代會認為陛下是怎樣的君主?臣之所以不執行處死他們的命令,是擔心使陛下陷於無道的境地,而且也無臉見張釋之於九泉之下的緣故。」

聽狄仁傑如此說,李治的怒氣這才消解,權善才、范懷義兩人被依法除名,流放嶺南。幾天後,狄仁傑被提拔為侍御史。用自己的正直換來官職的提升,這不是狄仁傑的幸運,而是國家的幸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二把手如何取一把手而代之?王君廓做了一個完美示範
三件小事看出李世民也有暴君昏君潛質,但他剋制住了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