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朝書法家,書法造詣在文徵明之上,現在卻鮮為人知!
金琮,字元玉,號赤松山農,明中期金陵人,善詩文,書法尤長,得趙子昂之圓潤而洒脫自如,極為時人所重,文徵明極愛之。
金琮書法偏向於厚重一路,傾向沉穩的風格,這在他書法中得到充分表現。當年文徵明對於他的書法,就非常推崇,據傳文徵明偶爾得到他的片紙隻字,都要裝裱成卷,並且在卷上題上「積玉」兩字,以示珍愛。
姜紹書《無聲詩史》卷二雲其「稟賦穎敏,尤酷嗜字學。初學趙子昂,得其真似。晚師張伯雨,更神雋可愛。畫梅花有逃禪老人筆意。」現存文獻所言金氏效法對象僅及趙子昂及張伯雨二家,已有的相關書作表明金琮的書風面目主要來源於趙氏熏染。
金琮成化、弘治年間活躍於金陵地區,盛時泰稱其與史忠為「金陵二隱」。朱謀垔《續書史會要》云:「金琮字元玉,金陵人,書宗趙文敏公,評者雲松雪在元稱獨步,謂其超宋人而步驟晉唐,若元玉庶幾能望其後塵耳。」給予金琮很高的評價,有接踵子昂之意謂。就《致士行函》帖中罄露的出塵筆致與天機意韻而論,朱氏所言應不為過譽。
金琮書法結字得於張雨,而流利果決的筆法來自趙子昂,是繼俞和之後水平最高的趙子昂書法作偽者。他也是作趙子昂書畫偽的能手。他臨趙氏作品,往往將題款一併臨下,然後,在篇末老老實實落上自己的名款。由於金琮的書法很似趙書,故很多金琮的字,即使不是有意作偽,也被後人挖去原款,添上「趙子昂」三字,以欺世人,他和文徵明是同一時期的人,但是他的書法到現在卻鮮為人知,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金琮作偽)趙孟頫款(局部) 晝錦堂記
金琮年長文徵明三十一歲,有無深交尚不得知,以金氏領袖群倫之書藝及文氏對金氏書法之珍重與推崇,我們似乎沒有理由懷疑金氏書法於文徵明早年學書不無澤溉之功,文氏雅慕與師事子昂、規模宋元、專法晉唐,抑或受金氏啟迪與濡染。以《致士行函》帖較以文氏書翰,好書數行勝千軍萬馬,金氏筆性韻致遠非文氏所能及,遑論吳中諸家,然文氏位高藝顯,聲名遠播,金氏卻為塵埃所淹沒,奈何?


TAG:文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