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分韻詠八仙:八仙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分韻詠八仙:八仙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分韻詠八仙

楊焱斌

八仙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說法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自從明代吳元泰的演義小說《東遊記》一書問世後,「上洞八仙」才選定了。吳元泰還排定了八仙的順次:鐵拐李、鍾離權、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仙的組成及排名次序,與後來所傳八仙完全吻合。今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分韻詠之:

鐵 拐 李

鐵拐李相傳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陽、李洪水、李孔目,生於約公元前418年卒於約公元前326年,享陽壽92歲。

據說他本來長得相貌堂堂,十分魁梧,在碭山洞中修行。因約參加老君華山仙會,臨走時對弟子說,倘若元神七日不返,則將屍殼焚化。於是留下屍殼,元神外游。不料到了第六天,弟子家中來報母親病危,弟子無奈焚其屍殼。不久李玄元神回歸,無處可托。忽見林中有一具餓死的人屍,於是從他的前額腦門進入。待站起來之後,似覺不行,趕忙從葫蘆里倒出老君所贈仙丹,葫蘆金光一閃,映出一個醜陋的形象。這時,忽然聽見有人鼓掌,回頭一看,正是老君:「道行不在於外表,你這副模樣,只須功夫充滿,便是異象真仙。」老君授他金箍一道收束亂髮,授鐵拐一根助拄跛足。於是,他常常手拄鐵拐,背一葫蘆,降到人間,治病救人,被人們稱為鐵拐李。

分韻得【】字以詩讚曰:

傳聞百歲方差俊朗容顏多慧黠。

傾倒葫蘆疾病消,強扶鐵拐皈心捺。

鍾 離 權

鍾離權姓鍾離,名權,字雲房,號正陽子,東漢京兆咸陽人。

有關他的出生非常生動,說有一天,一個巨人大踏步地走進他母親的內室,大聲說道:「我是上古黃神氏,當托兒於此。」頓時,只見異光數丈如烈火,隨之小鍾離降生。他一出生就跟3歲小孩一般大,天生一副福相,頂圓額寬,耳厚眉長,口方頰大,唇練如丹,乳圓臂長,更為奇怪的是,他晝夜不聲不響,不哭不吃。一直到了第七天,他突然說了一句話:「身游紫府,名書玉京。」紫府、玉京是玉帝的宮城,他的父母驚嘆不已,以為他是神仙轉世。父母希望他長大成人多掌大權,因此起名「權」。

據說鍾離權長大以後,任朝廷的諫議大夫,後來奉召出征吐蕃,戰敗後隱居終南山,遇到東華帝君王玄甫,得到長生真訣、金丹火候及青龍劍法。後來,鍾離權入華山修道,號「和穀子」。隨後又東遊泰山,遇到華陽真人,學得太乙九圭、火符金丹,洞曉玄玄之道,修成後號「正陽真人」。後又入崆峒山謁見太上老君,得到玉匣秘訣,老君賜號「雲房」。經老君推薦,玉皇大帝封他為「太極左宮真人」,鍾離權從此正式名列仙班,成為道教北五祖之一。鍾離權的形象是袒胸露乳,手搖芭蕉扇,大眼睛,紅臉膛,頭上扎了兩個丫髻,神態自若,一個閑散的漢子。

分韻得【】字以詩讚曰:

老君薦舉得成不懼紅塵物事偏。

葛布難將真態掩,芭蕉總把世風扇。

藍 采 和

藍采和,姓許名傑。

據傳,他經常穿著破爛的衣服,戴著六寸寬的腰帶,一隻腳穿靴,一隻腳赤足,夏穿棉衣,冬卧雪地。他手持三尺有餘大拍板,踏歌而行,沿街乞討,似狂非狂,歌詞觸景而生,隨意而作,高深莫測,頗具仙意。他把得到的錢穿在繩子上,拖著走,即便掉了也不管不顧。有時將錢贈與窮人家,有時花在酒肆中。後來有人見他在壕梁酒樓上飲酒,聽見有笙簫的聲音,忽然拋下靴子、衣衫、腰帶、拍板、酒瓶,乘鶴升空而去。

據說,有一天,藍采和進山採藥,在一個荷花池畔見到一個曲眉大眼、坦著大肚皮的老者在睡覺,肚臍邊一塊黑剌剌的瘡已爛得流膿,滴著黑血。藍采和心中不忍,手擠口吸,將膿血吸盡,然後貼了一張膏藥在那裡,哪曉得老者的肚子立刻鮮血直流,藍采和頓時傻了眼。

老者睜開眼盯著藍采和大聲說:「傻瓜,還不趕快去提一籃水來洗洗,這裡還流血呢!」藍采和二話沒說,拿著籃子去提水,等回到老者身邊時,籃子里滴水全無。正當他一籌莫展時,忽然看見一個俏麗的女子在一旁捂嘴大笑:「大哥,咋不用荷葉?」

藍采和摘了幾張荷葉墊在籃子里,提了一籃子清水潑在老者肚子上,老者的肚子立時光亮如常。藍采和驚異至極。「真傻!你去喝一口水,看看是什麼?」藍采和掬了一捧水喝了下去,一股清香沁入肺腑,身子變得輕飄飄的。那女子撿起籃子,說:「大哥,你成仙了。」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那老者拉了藍采和一把,說:「我們去蓬萊島玩玩去!」藍采和騰空而起,腳下縈繞著蘑菇狀彩雲,追隨著老者和那手持荷花的女子而去。原來,那老者和女子正是全真二祖鍾離權和仙女何仙姑呢。

分韻得【】字以詩讚曰:

赤腳蓬頭塵世何妨身上藍衫破。

竹籃打水朴心生,拍板踏歌仁道播。

張 果 老

張果老姓張名果,是八仙中年邁的仙翁,尊稱為「張果老」。

關於張果老倒騎驢,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話說有一位能工巧匠魯班,在趙州城南郊河上建成了一座大石橋。張果老聽說後,便騎上毛驢前來觀看,路上遇到柴王爺推車、趙匡胤拉車,於是三人一同來到河畔。看過趙州橋後,三人無不暗暗驚嘆魯班的精湛技藝。為考驗魯班,張果老與魯班打賭,如果他們三位能順利過橋而橋不倒,從此便倒騎毛驢。三人走上橋時,張果老轉身施法,聚來日月星辰,裝入身上的褡褳里。柴王爺和趙匡胤也運用法術聚來了五嶽名山,悄悄放在了獨輪車上。由於載重猛增,三人還沒有走到橋頂,大橋就經受不住了,開始搖晃起來。魯班見狀,急忙跳下河去,舉起一隻手,用盡全力托住橋身,大橋才轉危為安。張果老只好認輸,從此開始倒騎毛驢。橋上至今還留有車輪印、毛驢蹄印、柴王爺滑倒後的膝蓋印、魯班的大手印呢。

張果老常常背負一個道情筒,倒騎白驢,雲遊四方,宣唱道情,勸化度人。他所乘的白驢,日行萬里,夜間摺疊如紙,放在箱中,白天用嘴含水噴洒一下,又還原成毛驢。

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

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張果老這故事啟示我們做任何事情,盡量要考慮全面,思前想後,不能只是一味的瞻前顧後。

分韻得【】字以詩讚曰:

此身原在紅塵一葉沉浮撐欸乃。

顛倒毛驢道自然,憫憂俗世心無改。

何 仙 姑

何仙姑原名何瓊(一說何秀姑),唐高宗時期零陵人。

據傳,何瓊出生那天,一團鮮艷祥瑞的紫氣籠罩在何家茅屋上方,一群仙鶴在紫氣中上下飛舞,一隻碩壯的梅花鹿馱著一個頭扎小辮、身系紅肚兜的女童闖入何家,就在這時,何母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嬰。

零陵郡西有一座雲母山,山上盛產五色雲母石, 雲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藥。一條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稱為雲母溪,何瓊家就在秀美的雲母溪畔。

喝雲母溪水長大的何瓊,出落得美麗靈秀。十四歲那年,她在雲母溪畔遇見了一位白髮蒼蒼的長鬍子老翁,老翁向她詢問了一些當地山水情況,何瓊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興,從背囊里取出一枚鮮靈靈的蟠桃送給何瓊 ,何瓊接過,謝了謝老翁,然後三下二下把蟠桃吃了。老翁看著她吃完,滿臉笑容地點點頭,轉身就不見了。回家後,何瓊一連幾天沒吃東西卻感覺不到飢餓,精神比以往更充沛。

一個月之後,何瓊又在雲母溪邊遇到那位仙翁,這次仙翁把她帶到雲母山上。只見山上仙鶴盤旋、仙氣氤氳。仙翁於是教她騎仙鶴、採集和服食雲母,調皮的何瓊卻總是倒騎著仙鶴滿山轉。後來,何瓊按照仙翁的話,每天到雲母山上採食雲母,漸漸感覺到自己身輕如燕,往來山頂,行走如飛。於是,何瓊常常上山採摘仙草靈藥,然後手執荷花,為附近的百姓治病,周圍的人都稱她是「何仙姑」。

分韻得【】字以詩讚曰:

蟠桃一顆人成雲母山巔騎倒鶴。

手有回春佛性蓮,身懷濟世靈丹藥。

呂 洞 賓

呂洞賓姓呂名岩。

傳說在呂洞賓的母親要生他的時候,屋裡異香撲鼻,空中仙樂陣陣,一隻白鶴自天而下,飛入他母親的帳中就消失。呂洞賓出生後果然氣度不凡,日記萬言,過目成誦,出口成章。

後來呂洞賓游廬山,遇到火龍真人,得傳天遁劍法。

六十四歲時,呂洞賓游長安,在酒肆遇見一位羽士青衣白袍,在牆壁上題詩,呂洞賓見他狀貌奇古,詩意飄逸,問他姓名。羽士說:「我是雲房先生,居於終南山鶴嶺,你想跟我一起去嗎?」呂洞賓凡心未已,沒有答應。這位雲房先生就是鍾離權。到了晚上,鍾離權和呂洞賓一同留宿酒肆。鍾離權為呂洞賓做飯,呂洞賓卻睡著了。他夢見自己狀元及第,官場得意,子孫滿堂,極盡榮華,忽然又獲重罪,家產盡沒,妻離子散,到老後孑然一身,窮苦潦倒,獨自站在風雪中發抖,剛要嘆息,突然夢醒。這時飯還沒熟,鍾離權說道:「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呂洞賓驚道:「難道先生知道我的夢?」鍾離權道:「你剛才的夢,生沉萬態,榮辱千端,五十歲如一剎那呀 ! 得到的不值得歡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場夢。」於是呂洞賓下決心和鍾離權學道,並經過了鍾離權的「十試」考驗。

呂洞賓有了道術和天遁劍法後,斬妖除害,為民造福,被全真教奉為北方五祖之一,世稱呂祖、純陽祖師。

傳說有一天,二郎神的哮天犬私自下凡禍害人間,剛開始修道的呂洞賓奉命拿法寶「布畫」去收降。哮天犬被收入「布畫」後,呂洞賓擔心哮天犬困於其中被化成灰,心生慈憫,擅自放哮天犬出來,結果反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咬了一口。因此留下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典故。

又有一日,呂洞賓來到洛陽,被一位長得花容月貌、窈窕妖嬈的妙齡美女深深吸引。一打聽,原來她是本地的歌舞名妓白牡丹。

呂洞賓把自己打扮一番,去見白牡丹。呂洞賓本來就是風度翩翩的美男子,又學富五車,白牡丹一見當然傾心不已。天色變晚,借著酒氣,兩個乾柴烈火的人就一起住下了。

「雲雨之際,各呈風流,女欲罷而男不休,男欲止而女不願。且洞賓本是純陽,豈肯為此一泄;牡丹正當陰盛,終無求免之心。自夜達旦,皆至倦而始息。」

如此這般,一連數夜,呂洞賓面對著紅顏知己,愣是沒繳械投降!

按說白牡丹不是一般女子,也是閱人無數,但不管她用盡什麼辦法,還是沒有達到目的。

呂洞賓覺得自己呆的時間太長也不合適,於是與白牡丹約好了再見面的時間就離開了。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呂洞賓的一舉一動被鐵拐李和何仙姑知道了。這兩位神仙也很逗,明知這是一段因緣,卻變成一對乞丐,暗地裡去搗亂。

白牡丹正納悶與呂洞賓的這段奇遇呢,忽然見有乞丐上門,說可以治她的心病,保她如願以償,心中不由一陣欣喜。鐵拐李和何仙姑教罷辦法就不見了。

到了約定的那天晚上,呂洞賓果然來了。兩人一起吃飯喝酒,互訴思念之情,然後同帳歇息。

「至洞賓恣意之時,以手指其兩肋,洞賓忽然驚覺,不及提防,一泄如注。」

呂洞賓大吃一驚。白牡丹告訴他是兩個乞丐教的。呂洞賓知道是鐵拐李和何仙姑,於是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呂洞賓給了白牡丹一顆丹藥,就離開了。據說過了沒幾個月,白牡丹也成仙飛升了。

分韻得【】字以詩讚曰:

道法自然名不好心撞遇無良犬。

溫存但覺牡丹淫,濟渡方知東海淺。

韓 湘 子

韓湘子相傳是唐朝韓愈的侄孫子韓湘,是一位手持長笛的英俊少年。他手中的紫金簫,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神竹做的,據說,這支神簫還是東海龍王的七公主送他的呢。

有一年,韓湘子漫遊名山大川,來到東海之濱。他聽說東海有龍女,善於音律,精於歌舞,很想會她一會。於是,他天天到海邊吹簫。這一日是三月初三,正是東海龍女出海春遊的日子。龍女聽見海邊傳來一陣悠揚悅耳的長簫聲,聽得驚呆了。

韓湘子的簫聲擾亂了龍女的心,那聲聲妙曲把她的魂都勾去了。龍女便身不由己向海邊走來,化作一條銀鰻來會吹蕭郎。

韓湘子一曲吹罷,大湖退去十里遠。

這時,他發覺灘頭上有一條誤了潮的擱淺銀鰻,正淚光瑩瑩地抬頭望著他。

看她的神情似乎還陶醉在樂曲聲中,韓湘子又好氣又好笑地說:

「鰻兒啊鰻兒,難道你也懂得其中的奧妙?你若是個知音,請把我的情意傳到水晶龍宮去吧!」

鰻兒聽了,連連點頭。

韓湘子十分驚異,出於好奇,他又吹起了玉屏簫。想不到,銀鰻深通人性,居然在明媚的月光下婆娑起舞。舞姿之優美,神態之奇異,世上罕見。連闖蕩江湖游遍名山的韓湘子也愣住了。

那銀鰻在月光下不停地閃腰、盤舞、旋轉……速度越來越快,節奏越來越緊,突然銀光一閃,鰻兒不見了,只見月影中站立著一個天仙般的龍女,柳葉眉,杏花臉,玉筍手,細柳腰,金紗披身,蓮花鑲裙。舒腰好似嫦娥舞,起步賽過燕掠水,把個韓湘子也弄糊塗了。

龍女邊舞邊唱:

寂寞龍宮呵聞簫聲,

使君一曲呵鳳求凰,

妾應伴舞呵到天明……

歌舞聲中,月兒漸漸西墜,潮水慢慢回漲、天快亮了。忽然,一個浪頭撲來,鰻兒、龍女都不見了。這樣情景,一連發生了三個晚上。

第四天,韓湘子又來到海邊吹簫。不知什麼緣故,吹了大半天,就是不見龍女出海來。難道玉屏簫失靈了?氣得他把心愛的玉簫摔斷,但龍女還是沒有出來。

韓湘子正沮喪地往回走,忽聞背後有人喊他。回頭一看,卻是個陌生的老漁婆。老漁婆朝韓湘子道個萬福說:

「相公,公主感謝你的美意,特地差我出來傳話。實不相瞞,前幾夜在月下歌舞的是東海龍王的七公主。因事情敗露,被龍王關在深宮,不能前來相會。今天她叫我奉獻南海普陀神竹一枝,以供相公制仙簫之用。望相公製成仙簫,譜寫神曲,以拯救龍女脫離苦海!」

說罷,老漁婆遞上神竹,便化成一陣清風不見了。

韓湘子將神竹製成紫金簫,從此斷絕了在塵世遊盪的念頭,進了深山古洞,日夜吹簫譜曲,果然練出了超凡絕俗的本領。

後來,八仙過海時韓湘子神簫收蛇妖,妙曲鎮鰲魚,大顯仙家神通;而東海龍女呢?卻為了偷送一枝神竹,被觀音大士罰為侍女,永遠不得脫身。

據說,東海漁民至今還常常聽到海上有深沉的簫聲,那是韓湘子想念龍女,心中煩躁,在天上吹簫呢!

話說韓湘子得到紫金簫後在洞中譜曲修道一待幾年。這一日,韓湘子外出訪道尋師,恰遇呂洞賓和鍾離權,得其真傳。後來,韓湘子遊歷到一地方,見一片桃林,仙桃紅熟,他攀樹摘桃,不想樹枝突然折斷,韓湘子墮地而死,屍解成仙。

韓湘子得道後想度化韓愈,但韓愈不信道學,於是韓湘子就用法術來打動他。正好那年天大旱,皇帝命韓愈去南壇祈禱上天降雨雪。韓愈祈求多次也不見雨雪降落,面臨被罷官的危險。韓湘子扮成一道士,在街頭立了一招牌,上面寫著:「出賣雨雪。」有人見此,馬上通報韓愈,韓愈立即派人請他一起代為祈禱。只見那道士登台作法,瞬間天降鵝毛大雪。韓愈卻不信這是道術使然,於是對道士說:「這雪是我求來的,還是你求來的?」道士說:「是我求來的。」韓愈說:「有何憑據?」道士說:「這雪三尺三寸厚。」韓愈派人一度量,果然如其所說,韓愈這才相信道術不同凡響。

又有一天,是韓愈的生日,親朋好友登門致賀,韓愈設大宴招待他們。韓湘子不期而至,向韓愈祝壽。韓愈見到他是又喜又怒,問他:「你長久遊歷在外,不知你的學問是否有長進,請作一首詩,來表達你的志向。」韓湘子開口便吟:

青山雲水隔,此地是吾家。

手扳雲霞液,賓晨唱落霞。

琴彈碧玉洞,爐煉白硃砂。

寶鼎存金虎,芝田養白鴉。

一瓢藏造化,三尺新妖邪。

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

有人能學我,同共看仙葩。

韓愈聽完他所吟之詩,問他:「你難道有造化自然的本事?」於是韓愈命他造酒開花。韓湘子立即搬了一酒樽到大廳,並以金盆將其蓋住。過了一會兒,開樽一看,美酒已成。韓湘子又聚土成堆,很快,只見盛開碧花一朵,花與牡丹一般大小,但顏色比牡丹更艷麗。花上有金字二行: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不明白這是何意。韓湘子說:「天機不可泄漏,日後自會應驗。」在座的賓客無不稱異。酒席散時,韓湘子又向韓愈告辭而去。

唐憲宗時,韓愈因諫迎佛骨,惹憲宗大怒,貶為潮州刺史,限日動身。韓愈別離妻兒,往潮州而去。走了不到幾天,寒風急起,大雪紛飛。韓愈走到一處,雪有數尺之深,馬難以前行,附近不見一戶人家,不知路在何方。想循路而退,也無歸路。風颳得緊,雪飄得急,韓愈是全身濕透,凍餓難捱,萬般愁苦無處訴說。就在這時,只見一人冒著嚴寒,掃雪而來,一看竟然是韓湘子。韓湘子問韓愈:「您還記得那花上所寫之聯嗎?」韓愈問:「這是什麼地方?」韓湘子答道:「這裡是藍關。」韓愈嗟嘆良久,才說:「事物既然有此定數,我為你補齊那花上之聯。」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於是韓愈與韓湘子到藍關傅舍中借宿,韓愈這才相信韓湘子所言皆是真實。這一夜,韓愈與韓湘子談論著往來之事、修真之道,韓愈對韓湘子是心悅誠服。第二天,辭行之前,韓湘子取出一粒仙藥,對韓愈說:「服一粒,可以禦寒暑。」又說:「不久你就會回來,不止是沒病,還將再被朝廷重用。」韓愈問道:「我們後會有期嗎?」韓湘子答道:「不知道。」於是飄然而去。後來韓湘子再次度化韓愈,韓愈終於也得道成仙。

分韻得【】字以詩讚曰:

師承呂祖始為煉得長生不朽身。

東海簫聲擾龍女,藍關雪陌度人臣。

曹 國 舅

曹國舅相傳為宋仁宗的大國舅,名佾,亦作景休。

曹國舅的弟弟二國舅因貪戀赴京應試秀才之妻的美色,絞死了秀才,強佔了秀才妻。秀才的冤魂向包公申訴,包公准予查究。曹國舅告知其弟,務必將秀才的妻子置於死地,以絕後患。於是二國舅準備把秀才的妻子投入井中,卻被她逃脫,途遇曹國舅,誤以為是包公,向曹國舅申訴。曹國舅大驚,令手下用鐵鞭打死秀才的妻子,手下以為她已死,把她棄屍於偏僻的小巷。秀才的妻子醒了之後,向包公叫冤。包公問明真情後,詐病,曹國舅前來探望包公。包公叫秀才的妻子出來申訴,遂將曹國舅監禁。又將二國舅騙來開封府,枷入牢中。曹皇后和宋仁宗親自來勸包公釋放她的兩個弟弟,包公不從,命令將二國舅處決。宋仁宗大赦天下,包公才將曹國舅放行。

曹國舅獲釋後,從此遁跡山林,矢志修道學仙。有一天,鍾離權和呂洞賓問他說:「你所養的是什麼?」曹國舅說:「我所養的是道。」仙人笑著問:「道在那裡呢?」曹國舅指著天說:「道在天。」仙人又問:「天在那兒?」曹國舅指著心。鍾離權和呂洞賓滿意地說:「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經洞悟道之真義了。」遂授以《還真秘旨》,令他精心修練,不多久,曹國舅就成仙了。

分韻得【】字以詩讚曰:

本在官曹路路糊塗護犢一場空。

埋光鬧市除雲氣,隱跡深山沐道風。

八仙過海

話說某年三月初三那一天,八仙前去赴王母娘娘蟠桃宴會,酒至酣時,鐵拐李意猶未盡,對眾仙說:「都說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景緻秀麗,我等何不去遊玩、觀賞?」眾仙激情四溢,齊聲附和。呂洞賓說:「我等既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憑個人道法,意下如何?」眾仙聽了,欣然贊同,一齊棄座動身而去。

八位仙人聚到海邊,個個亮出了自己的法寶。逍遙閑散的鐘離權,把手中的芭蕉扇甩開扔到大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悠哉游哉地向大海深處漂去。清婉動人的何仙姑步其後塵,將荷花往海里一放,頓時紅光四射,花像磨盤,仙姑亭亭玉立於荷花中間,風姿迷人。眾仙誰也不甘落後。吟詩行俠的呂洞賓、倒騎毛驢的張果老、隱跡修道的曹國舅、振靴踏歌的藍采和、巧奪造化的韓湘子、借屍還魂的鐵拐李紛紛將寶物扔入海中。瞬間,百舸爭流,各顯神通,逞雄鎮海,悠然地遨遊在萬頃碧波之中。

八仙遨海,掀起滔天海浪,震動了東海龍王的宮殿。東海龍王急派蝦兵蟹將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顯其能,興海所為。東海龍王惱羞成怒,率兵出來干涉。八仙據理力爭,與之抗辯,東海龍王下令蝦兵蟹將搶走藍采和。藍采和不甘示弱,與之爭鬥,終因寡不敵眾,被關進了龍宮。眾仙見狀大怒,個個奮勇上前廝殺,在海里掀起一場惡戰。眾仙連斬東海龍王兩個龍子,嚇得蝦兵蟹將魂飛魄散,屁滾尿流,紛紛敗下陣來。

東海龍王怒不可遏,急忙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一副不制服眾仙誓不罷休的樣子。於是四海龍王催動五湖四海三江之水掀起驚天巨浪,殺氣騰騰地直奔眾仙而來。正在一觸即發之際,忽見金光閃爍,濁浪中閃出一條路來。原來曹國舅的白雲板天生避水神力,他懷抱雲板在前開路,眾仙在後緊緊跟隨,任憑巨浪排山倒海,也奈何不了他們。四海龍王見此情景,十分惱火,又調動了四海兵將準備再戰。恰巧南海觀音(一說如來佛)從此處經過(或說專門來調停),便喝住雙方,出面制止,東海龍王遂放出藍采和。八仙拜別觀音,各持寶物,乘風破浪、遨遊而去。

這正是:

】聖瑤池赴宴歸,

】風縹緲拂清微。

】雲織錦鋪玄道,

】伯生嗔弄是非。

】表橫心輕對手,

】揚法力樹雄威。

】霄開化時嫌解,

】達原來出世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文不二 的精彩文章:

TAG:一文不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