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爺爺是鐵匠

我的爺爺是鐵匠

四季

 迷藏

梁博 

00:00/02:59

打開音樂傾聽,感悟家風故事

GIF

我的爺爺是鐵匠

山海天公安分局 胡安琪

鄉人說,世上有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爺爺是地地道道的鐵匠,一輩子嘗的都是這種苦滋味,他一生清貧,卻在火與鐵之間,一錘一錘勤勤懇懇敲打出一家人和睦的生活,打出端正清白的家風。 ——題記

每件鐵器都帶有「葫蘆」的式樣

五十多年前,安東衛南街曾風箱呼扇,烈火灼灼,鎚子下落,火星四起,那是爺爺的打鐵攤。不管嚴寒酷暑,他穿戴一身厚重防護定在煉爐、鐵砧前,麵皮被高溫烤得通紅,汗水滾過脊樑嘩嘩不止,眼睛卻要緊緊盯住手裡的鐵器,看到火候差不多時下小錘,徒弟再跟著下大鎚……打鐵純靠手藝,位置要選精,時機要找准,老百姓地里的鋤頭、鐮刀,線笸籮里的剪刀好不好用,全在手藝人的匠心。

從少年跟隨家中長輩打鐵,到壯年攜後生打鐵,幾十年過去,爺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著全身氣力,勤勉得像個農人。我們現在說的「工匠精神」或許就是他這樣,專註於一物,持之以恆,在方寸之間追求至臻的境界吧。

胡家打鐵是十里八鄉都知道的,整個家族上下傳承,以此為生。祖輩將信譽視為命根子,他們用葫蘆代指「胡」這個姓氏,將葫蘆形狀鑿在出手的鐵器上,用姓氏宗族作保,質量為本、童叟無欺。人說,打鐵還需自身硬,為手藝就是為人,無論父子還是叔侄,兩代人聯手打鐵,是氣力的代際更迭,更是家風的言傳身教:做人打鐵都是千錘百鍊的功夫,做得好人才能打得出好鐵。

爺爺加入鐵木業社時所拍攝的他生前唯一的照片

爺爺每天在鐵與火間忙碌,卻是內斂低調的性格。他待人親切,不善言談,與親戚四鄰關係和睦,在家中扶老攜幼,關心呵護奶奶。大爹憶起爺爺,說他從未和奶奶起過爭執,對孩子從不打罵卻自有威嚴,一家人日子過得雖不寬快,也是齊齊整整、其樂融融。

草木無情,有時飄零,1970年秋,一場在今天看來毫不起眼的疾病忽然奪去他的生命。鐵匠攤從此少了一個匠人,我們永遠失去了他。那年,22歲的大爹被選去沂源兵工廠當工人,7歲的父親剛念小學,16歲的二爹扛起家中重擔,邊在大隊里當會計邊零零星星做些營生供養家用,一家人同舟共濟、相互扶持,渡過了最艱難的日子。這是家族回憶當中,最辛酸、最不易卻也是最值得記住的一段時光。

斯人已逝,家風留存。初中時候曾偶然翻出父親的入黨自傳,他用端端正正的楷體寫道:「年幼喪父不幸,但是家庭始終和睦溫暖,這是不幸中的萬幸。」

父親24歲時的工作照片

家風催人成長,大爹、二爹憑著鐵匠後生勤奮堅韌、誠信務實的作風,在工作上贏得了信譽和口碑,父親也在八十年代考取大學,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如今,每到逢年過節,家人在九十多歲的奶奶身旁團團圍坐,我才明白家和萬事興這句話的意義,家庭成員和氣溫暖的溝通方式,是鐵匠精神之外,爺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時光變遷,鐵器早已成為工廠批量生產的日常用品,傳統鐵藝慢慢淡出,胡家打鐵也成為過去式。好在鐵匠家風依然傳承,教人本本分分、踏踏實實,在困境中持重,在艱辛中奮進,在錘鍊中前行。

穿上警服的我

鐵匠後代綿延至孫輩,祖輩父輩大概都沒有想到,我會成為家族歷史上第一名警察。從畢業時抱定服務大眾的志願,到走上工作崗位,再到逐步熟悉警務工作,家風一直在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在入警體能測試800米的跑道上,在寒冬練習警棍盾牌操的隊伍里,在奮筆疾書的會場上,在構思稿件的夜色中……家風告訴我,就好像爺爺當年打磨鐵器那樣,要沉住心性、歷經錘鍊才能克服重重困難,不負從警的初心,也不負家風傳承的匠心。

侄子和侄女喊我警察姑姑

而如今每次回到老家安東衛,我都會在走過南街街口時讓思緒停留片刻,那裡是家族精神凝聚的地方,那裡曾飄過爺爺打鐵的叮噹聲。

素材來源於政治部

文圖 胡安琪

編輯 張梅 陳浩

審核 王芳 尹鵬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照市公安局 的精彩文章:

TAG:日照市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