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審視數字加密貨幣背後的陰暗、骯髒與風險

審視數字加密貨幣背後的陰暗、骯髒與風險

資本實驗室·今日風險觀察

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與傳統產業升級

張珂

今年上半年,最讓人瘋狂,也最讓人絕望的市場莫過於數字貨幣市場:全球數字貨幣市值已經從年初的8000多億美元跌到3000億美元。

另一方面,在國內外市場對數字貨幣爭論不休的時候,數字貨幣在灰色地帶的交易依舊活躍,而在其背後的陰暗、骯髒及風險需要我們再次審視伴隨數字貨幣而產生的不良影響。

在目前,正是匿名、加密、分散式這些數字加密貨幣引以為傲的獨特優勢,讓網路非法交易追蹤變得異常困難,特別是跨境非法交易,這就進一步刺激了數字加密貨幣與網路犯罪的結合。

當暗網與加密貨幣相結合,毒品、洗錢和勒索軟體等犯罪行為變得日益猖獗。據研究,暗網已經成為網路非法活動的聚集地。由於比特幣的匿名性質,它已成為暗網罪犯的首選貨幣。

據NullTX報告稱,2013-2016年,97.4%的比特幣非法活動來自暗網。

毒品交易

毒品交易已經成為暗網最普遍的交易之一。據統計,2016年,9.3%的吸毒者從暗網購買毒品,暗網上有13000多條毒品銷售信息和1400多家供應商,通過比特幣完成的毒品交易高達12億美元。

洗錢

洗錢也是暗網上的常見犯罪形式。

據統計,2016年,比特幣交易平台(59.4%)成為最主要的比特幣洗錢方式。

2016年比特幣洗錢的主要方式

從全球利用比特幣洗錢的區域來看,歐洲是重災區,佔56.65%。目前歐洲所有犯罪收益的3-4%是通過加密貨幣進行洗白的,價值估計為40-50億美元。

2016年比特幣洗錢的主要區域

另外,36.44%的交易無法查清地區來源,也充分證實了比特幣交易的隱匿性。

洗錢行為也造成了政府大量的稅收損失。據統計,2017年,36%的比特幣投資者故意不上報數字貨幣的獲利或損失。2015年,美國只有807人主動上報比特幣稅收,而該年度美國約有280萬人擁有數字貨幣。

勒索軟體與貨幣竊取

隨著全球數字化進程加速,越來越多的數據網路化,網路攻擊也隨之激增。據統計,2015年,美國勒索軟體攻擊事件平均每天超過1000次,而2016年,每天的攻擊事件超過了4000次。

在勒索軟體攻擊方面,越來越多的黑客要求以加密貨幣支付贖金,而比特幣是最受歡迎的贖金支付方式,因為其可以避免執法機構的追蹤。

面對勒索軟體,一項調研顯示,54%的消費者願意為個人財務信息支付100美元的贖金;55%的消費者願意為關於父母的數碼照片支付100美元贖金;39%的人則願意為其它數碼照片支付贖金。

然而,現實中,勒索軟體的贖金通常會更多,大多數勒索事件的贖金在200美元到1萬美元之間。

2017年5月,Wannacry勒索軟體攻擊全球150個國家的30萬台計算機,並要求每個用戶支付300美元的比特幣以解鎖數據。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黑客直接將目光放在了數字貨幣身上。

據美國數字加密貨幣安全公司CipherTrace稱,今年上半年全球數字貨幣交易所頻繁遭到黑客攻擊。僅上半年,全球數字貨幣交易所就有價值7.61億美元的數字貨幣被竊取,而2017年全年數字貨幣的損失額為2.66億美元,上半年被盜的數字貨幣規模幾乎是去年的3倍。

欺詐和龐氏騙局

過去幾年中,隨著數字貨幣市場的瘋漲,各種欺詐和龐氏騙局層出不窮。

例如,早在2011年,33歲的Shavers為自己的投資公司籌集了76.4萬枚比特幣,當時價值為450萬美元,並承諾投資者每周7%的利率。2012年投資公司倒閉,50%的投資者虧損。

2016年,比特幣投資貸款平台Bitconnect開展業務時,向投資者承諾每日投資回報率為1%,其市值一度到達26億美元。因涉嫌龐氏騙局,2018年年初關閉,大多數投資者血本無歸。

今年前兩個月,美國消費者因數字貨幣欺詐行為損失約5.42億美元。到2018年底,這個數字將達到30億美元。

對於數字加密貨幣,國際清算銀行近期發布的報告《數字貨幣:超越炒作》。報告開宗明義提出「數字貨幣承諾以分散式賬本技術取代可信任機構。然而,在炒作之外,很難確定它們目前解決的具體經濟問題。例如:交易緩慢而昂貴,容易出現擁塞,並且不能按需求擴展。技術背後的去中心化共識既脆弱,又消耗大量的能源。」

而該機構總經理Agustin Carstens更為明確地表示,比特幣是「泡沫、龐氏騙局和環境災難的結合」。

近幾年,我國國內各種傳銷式數字貨幣騙局更是防不勝防。近日,幣圈首富李笑來的「割韭菜」錄音曝光,更是暴露了幣圈的混亂現狀。

面對數字貨幣帶來的風險,目前全球許多國家都在加強和規範數字貨幣的使用與交易。

中國早在2017年就已經對加密貨幣交易、ICO等活動出台了嚴格的禁止與監管辦法。

美國國家稅務局(IRS)已與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和英國的稅務機關結盟,打擊以加密貨幣和其他金融資產進行的犯罪和洗錢活動。

日本金融監管機構在6個加密交易所開展反洗錢行動。

為了實現反洗錢和打擊恐怖主義融資,歐盟已經發布第五次反洗錢指令,明確金融部門將被允許監控數字貨幣的動向。

政府間組織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計劃對加密貨幣交易中的洗錢活動進行跟蹤監測。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各國執法機構利用比特幣的公共分類賬本跟蹤各種非法交易,犯罪分子正在從比特幣轉向更為隱秘的加密貨幣。

無論是一塊雜質未盡的璞玉,或者是充滿風險的陷阱,數字加密貨幣已經讓我們強烈感受到其帶來的經濟與社會影響。不管未來如何,與之相關的陰暗面需要不斷清掃,與之相關的犯罪活動也必然會被持續打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本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二季度全球風險投資的幾個關鍵趨勢
全球可再生能源十大最新動態

TAG:資本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