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編輯的「編力」如何得到顯著提高?

編輯的「編力」如何得到顯著提高?

相互溝通,取長補短;

拓展眼界,共同向前!

本文共1779個字,閱讀大約7分鐘

編輯,顧名思義就是將一些零散的內容組合在一起,形成一本市場需求的圖書。如今當編輯,如此搞選題的不多,將現成的東西簡單修補、刪改一下就當書出版的占很大比重。這種書也許會有一些市場,但是編輯的主動性卻完全沒有發揮出來。既然編輯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出來,其編輯的書便極有可能與其他出版物「撞車」,只因很多作者創作時較少考慮市場需求或者同類書的特點。

我曾經參加一個選題討論會。編輯拿出了一個與北京環路有關的選題構想,可是幾番詰問,選題思路幾乎成了一團亂麻。這說明編輯拿創意、出選題、謀篇章的能力很弱,即本文題目所說的「編力」很弱。我國台灣有個出版人,寫了很多有關出版方面的信件。這些信件涉及出版的方方面面,如果就此連綴成書,不僅顯得凌亂不堪,而且還沒有太大的價值。多虧編輯慧眼識珠,根據信件的內在聯繫,按主題將信件打散,最終編出了一本賣得很好的編輯業務書,編輯的「編力」不凡,可見一斑。

拜訪一位編輯出版學教授,閑談之中說到編輯出版專業的就業前景。教授說,其實不光是編輯出版業,就是普通人都應具備基本的編輯素質。原因很簡單,在現代這個社會,不與文字打交道是很難的,與文字打交道就不能不涉及編輯。小到一個消息、說明,大到一份報告、文章乃至書稿,不會編輯或者不善編輯,頂多是文字堆砌。讀一篇沒有邏輯、沒有關聯、毫無趣味、雜亂不堪的文字是不是很受罪、很乏味?普通人不懂編輯尚且難以做好工作,圖書編輯缺乏編輯能力就更不可能讓自己編出的書行銷天下了。

編輯要想在內容編排上做出特色,進而出其不意,就必須有很強的「編力」。就我的經驗而言,要想提高自己的「編力」,最好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每周寫一兩篇二三百字的小文。編輯能力的鍛煉最好從簡單開始,每周寫一兩篇二三百字的小文,不僅簡單可行,而且還容易堅持下去。如果你願意而且有東西可寫,寫成長篇大論亦無不可。文字不論長短,只要做到這麼幾個方面就算合格:結構完整、邏輯清晰、言之有物、富有特色。我初到英文版中國體育雜誌當編輯記者時,就被安排用英文編寫一個專欄,題目叫「天南地北」。這個欄目由若干小段組成,其中有報道比賽的,也有介紹體育領域動態的。最初覺得很沒意思,可是做久了才發現短小的東西要想編得像個樣子並不容易。在中國體育雜誌工作期間,還有一個工作很能鍛煉編輯能力,就是給彩色插頁寫英文說明。篇幅絕對不能長,因為版面有限,可是內容還要得當,文字還要精彩。幹了八年,我的「 編力」大有長進。

第二,在個人介紹與作者小傳、內容梗概上下功夫。職場人需要與社會各方面打交道,編輯尤為如此。 面對不同的人,給人家提供不同的個人介紹很重要。我就預備了四五份個人介紹,有的完整詳細,有的簡略短小,有的側重業務能力,有的強調學術水平。最長的介紹有好幾千字,最短的只有三四句話。只要言之有物、符合需求,就算達到標準了。當編輯的必須會寫作者小傳和內容梗概,否則連書都編不妥當。我就發現有的編輯將圖書的內容梗概寫成了作者小傳,反而將作者小傳寫得籠統空泛。如此寫介紹、小傳與梗概,編出的書即便出版了,也很難得到有效的推廣。

第三,充分利用自媒體。現在自媒體很多,在上面寫一些東西發表,不僅可以使自己得到宣傳,還能鍛煉自己的「編力」。我是從十幾年前開始寫文章的,而最初的鍛煉平台就是博客。後來微博和微信出來了,我就寫微博和微信。這兩個平台由於特色的關係,在上面發的東西一般很短。經常寫東西的人都知道,長的東西好些,短的東西難寫,而這恰恰給我們提供了寫短文的能力。即便是轉發,我也要寫個轉發的說明。有的時候,一段百字長的說明要改好幾遍,推倒重來也是很常見的。這樣鍛煉幾年,編輯水平肯定會有顯著提高。

第四,將不同的東西放在一起寫。如果我們鍛煉「編力」只從業務出發,鍛煉的層次與強度很可能會很小。如果將視角擴大,情況就會大為不同。我鍛煉編輯能力就不限制自己,只要覺得想法成熟,一定不放過。前些時候,西班牙皇家馬德里足球隊主教練齊達內辭職,我就寫了一篇小短文發在微信中,主題是急流勇退。看到美國著名教授邱成桐的文章,就寫了一小篇感想,談論學詩文的意義。研讀歷史事件,只要有所心得,就一定用不長的文字寫出來。將「編力」的鍛煉與日常生活與愛好結合起來,我覺得效果會更好。

不論寫什麼,不論篇幅長短,都要力爭使其符合目標受眾的口味與需求。只要堅持這一點,再假以時日,「編力」的提高便指日可待。

用哲學家思維,戳普通人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出版明人姜漢忠 的精彩文章:

TAG:出版明人姜漢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