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閱讀本文大約需要4分鐘

漢朝有張騫鑿空西域,有蘇武北海牧羊,有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有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還有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裡我們不說這些,只說一個班定遠,中國古代最強大的兩個時代是漢唐。唐有王玄策一人滅國,班超的父親班彪說:「漢秉天威,統領萬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漢之臣妾。」,然而別忘了,說出這麼霸氣的話的班彪只是一個普通的文人史學家,當時的國民自信一至於斯。後來班超逃學,啊呸,是投筆從戎,班超投筆從戎,帶著三十六個隨從,平定西域五十五國。

到了某個國家,就是一句話「老子是漢朝人,把你們的兵給我,我要收拾XXX國」,於是西域諸國便忙不迭的把自己的軍隊交給班超,班超便是這樣靠著「漢朝」這個國號借兵,縱橫西域,平定五十五國。大漢天威,可見一斑。

漢朝就是皇帝心情不好了就要滅幾個國,文人武將想陞官了也去砍幾個外國首腦來發財的超級帝國。

中國的歷史太長,以至於長到中國人自己都忘記了當年我們的先祖強大到多麼恐怖。

《後漢書·耿弇列傳》中,記載了東漢軍隊一次跨越數千里、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軍的行動,雖不長,但驚心動魄,讀起來令人熱血沸騰,堪稱兩千年前的「雷霆救兵」。

這次軍事行動,後人所知甚少,但細細琢磨,能從中悟出漢朝氣質特有的雄健渾厚,並在歷史的長河中涓流至今,讓今天的中國人,愈加珍惜一個「漢」字。

公元74年,北匈奴進攻漢朝西域都護府,圍攻駐紮柳中城的關寵部、駐紮金蒲城的耿恭部被合圍,而這兩支部隊都不過才幾百人。次年三月,數萬北匈奴大軍勢如破竹,攻破了歸附漢帝國的車師後國,駐紮車師的是耿恭部下的三百名漢帝國將士,全部戰死,救之不及。戊已校尉耿恭的駐地金蒲因駐地過於遙遠,後方救兵不至,糧盡,兵士們「煮鎧弩食筋革」,拒降堅守。後為保衛戰略地位更重要的疏勒,耿恭放棄了金蒲城,率領數百部下移師疏勒,隨即又被北匈奴圍困。

耿恭,字伯宗,扶風茂陵人,東漢著名開國將領耿弇之侄。據《後漢書》卷十九記載,耿恭出自名將世家。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耿恭隨軍出塞,因戰功被任命為戊己校尉,作為一支威懾力量,率所部屯戍在車師後部的金蒲城。當時的西域,東漢有三個戰略支撐點,一個是塔里木北緣的西域都護陳睦駐地西域都護府,一個是戊己校尉關寵據守的柳中城,另一個就是戊己校尉耿恭屯戍的金蒲城。

中國古代的漢帝國,有點像當今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漢軍在西域一直是以少打多,是一場不對稱戰爭。依照漢朝的軍制,耿恭與關寵的地位相當于軍分區司令,但所率部隊不過五百人左右。

在與匈奴的百年搏殺中,人數較少的漢帝國軍隊每每取勝,主要依靠兩點,一是當時漢人的血性,士兵作戰勇猛,具有強悍戰鬥力。二是依靠高技術武器——弩機,取得了戰術優勢。我們知道中國在秦代的弩機製作工藝達就到相當高的水平,漢代的弩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可謂弓弩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在漢帝國對匈奴的戰爭中,幾千名持弩漢兵,就可輕易遏制數萬名匈奴騎兵的兇猛衝擊,甚至以零傷亡代價射殺對手幾千人。

耿恭和他幾百名悍卒就是依靠強弩打擊圍困漢軍的數萬匈奴軍隊,其弩機射程遠,殺傷力強,箭頭淬有毒藥,使「匈奴震怖」,有效地滯緩了匈奴的突擊力。

漢帝國軍隊稱雄一世的實際上是弩箭,而非弓箭。西方的《全球通史》中認為,中國的弩是當時一種能起決定性作用的武器,面對這種新式的投射型的步兵,不論是匈奴騎兵旋風般的快速突擊,還是希臘、羅馬或馬其頓式的步兵方陣,都只能甘拜下風。

匈奴軍隊圍困疏勒以後,斷絕了城外的水源,企圖困死城中的漢軍。耿恭在城中打井,「井深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榨馬糞汁而飲之」。耿恭仰嘆道:「聽說從前漢將前貳師將軍李廣利伐大宛德勝還國,途中眾將士渴乏,李廣利引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

於是耿恭重整衣冠,鄭重的向枯井再拜,為止祈禱。此時水泉從井中奔出,將士們頓時高呼萬歲,耿恭下令向城外揚水,以示水源充足。匈奴人見了,大驚,以為是神跡出現,認為漢軍有老天爺庇護的,於是撤走了圍城的軍隊,以大軍在疏勒周邊一邊放牧,一邊繼續遠距離包圍,想要把漢軍困死。

西域都護府的緊急求援文書送到了剛剛繼任皇位的漢章帝劉炟手裡以後,很多大臣不同意出兵,以司空第五倫(「第五」為複姓)為首的都認為,國家新君初立,國事未定,不宜勞師遠征。而且匈奴的圍困已經半年多,西域路途遙遠,情況不明,後勤困難,氣候惡劣,如果冒然派出大軍救援,很可能會失敗,徒耗人力物力。不如放棄西域,等到有機會再徐徐圖之。

以司徒鮑昱為首的大臣則據理力爭:「帝國派人軍人到危險艱難的地方開疆拓土,在他們危急的時候,卻棄置不顧,如此做法,對外是縱容蠻夷的行兇作惡,對內則讓死難的將士傷心。今後倘若再有匈奴興兵犯邊,恐怕就無人再願為國效力了。鮑昱同時還提醒皇帝,耿恭和關寵只有數百名軍人,卻能拖住數萬匈奴大軍,這說明匈奴的軍隊的戰鬥力很一般,朝廷完全可以只出動敦煌和酒泉的駐軍,晝夜兼程,前往救援。

鮑昱的建議得到皇帝支持。於是漢軍出動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共計七千人,開始了救援遠征劃。公元76年,大軍反擊車師前國,大破車師前軍,斬首3800敵軍,另俘虜3000餘人,繳獲駱駝馬4萬頭。車師前國再次向漢軍投降,北匈奴見漢軍兵威正盛,不敢交鋒,遠遠地逃走了。

如果繼續救援耿恭,首先必須翻越白雪皚皚的天山,此時正是冬季,大雪封山,行軍的難度極大,繼續遠征救援的損失可能會遠遠大于堅守疏勒數百官兵人數。但是全體戰士聽聞疏勒保衛戰之壯烈,無不動容,紛紛要求前往疏勒城。酒泉太守段彭最後決定派出二千名戰士,翻越天險天山,前往疏勒城,救出耿恭余部。

一月後援兵至,疏勒城中僅餘26人,衣衫襤褸,形容枯槁。翌日,耿恭率部東歸。從疏勒城返回玉門關有近兩千里路,途中還有北匈奴一路追殺。天山北麓雪深丈余,這條路著實九死一生。耿恭所部回軍至玉門關,僅剩13人。

「吏士素飢困,隨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餘十三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將鄭重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後漢書·耿弇傳》。短短几個字,讓人眼睛酸酸的,這就是漢語古文特有的震撼力!

將軍為君解戰袍,漢代中郎將大概相當於現在解放軍的戰區司令,上將軍銜,上將親自給幾位戍邊官兵搓背洗褲衩。和這個故事比起來,斯巴達300之類真是弱爆了。

回首都後,耿恭被譽為「節過蘇武」,授近衛騎兵軍司令。大漢帝國軍隊對耿恭的個人鑒定是這樣寫的:「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沖,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

不為大漢恥!五個大字,至今令人動容。

那是漢帝國剛剛恢復秩序不久的永平十八年,北匈奴右谷蠡王兩萬騎兵圍攻漢西域駐軍。耿恭率領著兵力處於絕對劣勢的軍隊,在西域的風雪中苦撐不降。其所部僅剩數十人,匈奴人不能攻克。一年後,漢軍援兵方至,耿恭所部二十六人獲救,十三人生入玉門關。

班固沒有說,匈奴人獵獲了耿恭的妹妹和其他軍官的女眷,以此為要挾,在城下勸降。但是伯約知道,班固也知道,耿恭的妹妹,一年前嫁給了他的副將,當時正身懷六甲。

伯約還知道,城下上演著緩慢而精緻的殺戮。耿恭的副將哭號怒罵,奮力向城外爬行,十幾個人都摁不住他,直到耿恭用劍架在那傢伙的脖子上。耿恭只是看著城下的慘劇,眼眶迸裂,流出兩行鮮血。

伯約還知道,在想到匈奴人可能切斷了自己和朝廷的通信時,耿恭開始帶著大家一起寫信,把家書寫在彼此的內衣上。活著回到中原後,塞外的風雪已經摧殘了大多數人的建康,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凋謝。唯獨活下來的那一個人,用餘生為戰友送信。

七百五十七封家信,在此人的孫子輩時終於全部送到。伯約說,這就是我們的文明——比功勛更加持久的是節烈,比節烈更加持久的,是記載這些節烈的文字。」

兩漢400年,精神強健,以英雄為榮,以愛國為榮,那種爭當英雄、自覺為國效力的精神,寫就了一個又一個傳奇,令今人感佩不已。

漢朝名將輩出,從衛青、霍去病到竇憲、馬援,最終將侵擾中原千年之久的匈奴徹底打垮,迫其遠遁歐洲,進而改變了世界歷史。除了這些職業軍人,漢朝文官到邊塞立功的意願也十分強烈,主動請纓的故事,遍布史書,例如張騫,就志願去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道路,去完成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務。

漢朝還有一個神人,名叫傅介子,任駿馬監,類似《西遊記》齊天大聖的「弼馬溫」角色,是個小官。當時漢武帝去世,昭帝繼位。西域一些國王一看,一個小孩子有什麼可怕的?他們誤判漢朝大勢已去,龜茲、樓蘭還投靠了匈奴,並在匈奴的支持下搶掠漢朝商隊,殺害漢朝使者,這可動了漢朝的核心利益。

但漢朝沒有派出大軍興師問罪,傅介子主動出馬了,他只帶了11個人,拿著漢昭帝的詔書去譴責樓蘭、龜茲國,這兩個國家的國王都表示服罪,並透露了匈奴使者的行蹤,傅介子毫不猶豫地把匈奴使者給殺了。

但更厲害的還在後面,他感覺樓蘭國王陽奉陰違,便找個機會與他喝酒,喝得正高興,傅介子手下兩個壯士撲上前去,當場殺死了樓蘭王,樓蘭大臣一看,嚇得屁滾尿流,作鳥獸散,而後樓蘭軍隊要來報復,傅介子拎著樓蘭國王的腦袋,大吼一聲:漢軍將到,誰敢動?滅國!果然,沒人敢動。於是,傅介子改立樓蘭國王兒子為王,帶著樓蘭王的腦袋回到長安,懸掛在城樓上。傅介子後來被封為義陽侯。

錢穆先生曾評價說,漢代文人性格質樸,拿起筆可撰文,放下筆可耕田。其實,他們拿起劍,還可殺敵。漢代人尚武,包括文人在內,能寫一手好文章,也練得一身好武藝。比如那個誘拐卓文君私奔的司馬相如,就是一個擊劍高手。還有個叫轅固的大儒,因為在一次文藝討論中觸怒了太后,太后吩咐將他扔入獸圈跟野豬打一架,皇帝不敢得罪太后,又不願意轅固被野豬咬死,於是偷偷塞了把利刃給他。轅固進了獸圈,野豬撲來,他抬手一刀,正中野豬心臟。野豬死,人無恙。

文武雙全,是漢代讀書人的追求。傅介子有個粉絲,名叫班超,他效仿傅介子前往西域建功立業,最終功勛超過了偶像。班超給後世貢獻了好幾個成語,比如「投筆從戎」,又如「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班超縱橫西域31年,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國,為西域回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巨大貢獻。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奠定了漢人的名字,樹立了中國前所未有的尊嚴。在漢代,中國人第一次有了強烈的國家意識,有了強烈的國家認同感與國家責任感。正因為如此,為國效力,成為當時人們願為之赴湯蹈火的生命價值取向。

《後漢書》作者范曄將耿恭與蘇武並列,認為西漢有蘇武東漢有耿恭。今天,讀范曄為耿恭作傳的文字,能夠想像當年他是含著熱淚寫下來的:「余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這些文字中,儘是熱血忠魂。今日讀起,仍熱淚盈眶。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略扯淡局 的精彩文章:

TAG:戰略扯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