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孟子:人生的過程就是珍愛善端,遠離禽獸!

孟子:人生的過程就是珍愛善端,遠離禽獸!

孟子認為人可以為善,而不是人必然為善,只是用性善論暫時劃開了人與禽獸的界限。所以,孟子最為珍視人之所以為人的道德價值,特別擔心成為禽獸或禽獸不如的人。孟子認為人和禽獸之間的區別,就在於人有四種善端等道德價值,而禽獸只有「食色性」的本能。人內心的善端可能枯萎,也可能丟掉,一旦人不能「存心養性」,人就成了無毛兩足動物,又淪落成禽獸了,這是孟子無法接受的。為此孟子為人類設計出一套獨門心法,可以讓我們「珍愛善端,遠離禽獸」。這個獨門心法就是「存心養性」。

「存心養性」不僅是人與禽獸的界限,也是普通人與君子、聖賢之間的區別。「人皆可以為堯舜」,但人並不必然成為堯舜。人與君子、聖賢在道德起點上是平等的,但常人與聖人在「存心養性」上的認識和用力不同,造成了常人與聖人之間的區別,因為聖人真切體會並認真實踐了「存心養性」的根本之道。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君子之所以不同於普通人,就是因為善於存心的緣故。君子把仁保存在心裡,把禮保存在心裡。仁人愛人,有禮的人尊敬人,愛人的人,別人就一直愛他;尊敬人的人,別人就一直尊敬他。」在孟子那裡,心與性都是人的內在價值,如果人能保存心中的善端,人的本性就能得到滋養生長。

「存心養性」是人所以為人的內在根據,人應該自覺自愿地時時存心養性,但也總有人認識不到自己內心的善端,不努力存心養性,成為自暴自棄的人。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自己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沒有什麼好說的;自己拋棄自己的人,和他沒有什麼好做的。出言便詆毀禮義,叫做糟蹋自己;自認為不能居仁心,行正義,叫做拋棄自己。仁,是人類最安適的精神家園;義,是人類最正確的光明大道。把最安適的住宅空起來不去住,把最正確的大道捨棄在一邊不去走,可真是悲哀啊!」

人內心有善性卻主動放棄;人可以為善卻主動選擇視而不見,這就是自暴自棄的人。而自暴自棄的人,在孟子看來,是正在滑向禽獸深淵的人,不值得與他一起說話做事。

為何有的人成為君子聖賢,有的人卻自暴自棄成為禽獸呢?孟子認為,君子聖賢與自暴自棄者中間有個「求放心」的差距。原來有的人丟掉了良心,卻不知道或不願意找回來。因此,孟子認為人生之道就在「存心養性」,修養之道就在於「求其放心」。

「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通伸),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

「有人的無名指彎曲而不能伸直,不疼痛且不妨礙做事,但如果有人能替他伸直,哪怕是到秦國、楚國去治療,他也不會覺得路途遙遠,這是因為他的指頭比不上別人。指頭比不上別人,就知道厭惡;良心比不上別人,卻不知道厭惡,這叫不知道輕重緩急。」

孟子認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做心明眼亮的明白人,而不是眼睛看的見心卻瞎掉的糊塗人。有的人家裡的雞狗丟掉了,就心急如焚貼啟事上論壇甚至報警讓警察幫著找;但良心丟了卻茫然無知甚至不願意去找回來;無名指彎曲了雖然不好看但不礙事,不遠千里求醫問葯,但自己的良心丟掉了,卻不知道去找回,這是非常可悲的。

人之為人,僅僅知道存心養性的道理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長期堅持下去,否則又變成了自暴自棄者了。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通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東西,(如果)曬它一天,凍它十天,沒有能生長的。下棋作為技藝,是小技藝;不專心致志,就學不到手。弈秋是全國的棋聖,讓他教兩個人下棋。一個人專心專意,只聽弈秋的話。另一個呢,雖然聽著,但心裡卻想著有隻天鵝快要飛來,要拿起弓箭去射它。這樣,即使跟人家一道學習,他的成績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為他的聰明不如人家嗎?自然不是這樣的。」

由此可見,存心養性非一時之功,需要持之以恆的毅力和專心致志的定力。如果像弈秋的那個三心二意的弟子一樣,不僅射不到天鵝,更下不好棋。同理,沒有專心致志的堅持,我們將既存不了心,更養不了性,還是有滑向禽獸的危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玩的國學 的精彩文章:

儒家思想大師的五個智慧故事!若能用心體悟,必將受益無窮!

TAG:好玩的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