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鄉偶遇——婺源行

水鄉偶遇——婺源行

故地重至,時間變了、感受不同!真正理解了不同時間、相同空間,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條河流。

依山傍水

這個山裡的村落——溪口

村裡很是安靜

有幾個老人

在田間農作

在村裡閒遊

剛剛陽光照在河面上

一陣淺灰色陰雲划過

又飄起雨來

我正發愁畫了一半

停下來

還是繼續

雨又被一陣風雲帶走

不離不棄的是一直停留在畫箱上

專註的看我作畫的黑蝴蝶

畫累了停下來

才發現那蝴蝶的黑色翅膀

上面還鑲有白色小點

這黑底白點的蝴蝶如此迷人

溪口 80x40cm布面油畫(2018年作品)

官橋村

一個生態村

周庄顛覆了對江南水鄉美的嚮往

官橋重拾起對文人水鄉描述記憶

村邊的河水清澈見底

今日的周庄無法並論

那藍天、白雲、水面、樹葉

那屋頂、門窗、竹竿、電線杆

這些喚起了一首優美純音樂

它們都是音符

水鄉官橋80x40cm布面油畫(2018年作品)

秋口上街

站在岸邊清晨涼快

不覺中到了中午

很快汗水浸透了上衣

岸邊的田地、屋舍、樹木、雜草

一簇、一點、一線、一面

相互呼應

或密或梳

總是讓人入迷的去找尋

總是讓人不倦的去表達

水面的波紋

總是讓自己的內心波動

總是讓自己的畫筆顫動

秋口80x40cm布面油畫(2018年作品)

汪口

真正意義上青山綠水

站在路邊觀景台

村裡全貌盡收眼底

遠處的一抹青山

近處橫卧的綠山

層層疊疊的屋舍

密密麻麻的屋頂

星星點點的門窗

細長的河岸

平躺的綠水

一切元素構成了畫卷

這種美

可以心去感觸

可以神精去觸摸

太多的言語有些蒼白

水鄉汪口80x40cm布面油畫(2018年作品)

遠處的橋

還是秋口河邊

依舊是簇擁的屋舍

依舊是靜靜的河面

遠處的橋連接了村落

近處的船停靠在岸邊

站在水裡作畫

身心清爽

我依舊迷戀於那一抹雲

迷戀於遠處低矮的山

迷戀於岸邊層層疊疊的樹木、村舍

能輕鬆的用畫筆表達

讓我欣喜、滿足

這份獨特的快樂

只有此刻擁有

水雲間80x40cm布面油畫(2018年作品)

陰鬱的天空掠過一絲光亮

凝固的灰白跳躍一些音符

燥熱的蒸汽包裹整個身軀

一陣微風

輕拂著莎莎的竹葉

修長的竹竿搖動身姿

混沌的視線瞬間點亮

牆外的風竹60x50cm布面油畫(2018年作品)

心中的風景——楊惠珺寫生作品感悟

張斌寧

夏爾丹說:「我只畫眼睛看到的東西。」保羅·克利說:「我只畫心靈感受到的東西。」而楊惠珺,無論眼前呈現什麼,卻只專註於書寫自己「心中的風景」。誠如那句哲言:藝術只對心靈和美感負責,而無關現實與歷史——楊惠珺正是這樣一位用真誠和熱情「改寫」現實的藝術家。

於他而言,北方田園村舍也好,南國空山新雨也罷,景物本身並非狀寫描摹的內容,反倒像是一種活的媒介,有如畫布和色彩的延伸,將他對生命的憧憬和盤托出。我們因此發現,那些熟悉的、甚至常常被漠視的場景突然鮮活起來,線條與色塊開始自己譜曲,以獨有的節奏煥發出生活的另一種姿態。

有道是寫生即寫人,正如他的知性、清爽,這些作品無異於藝術家的系列自畫像:簡潔、明快、賞心悅目。「心中的風景」一旦被釋放,必將歷久彌香。

以交流中西文化藝術為宗旨、保持獨立思考和文化傳承為己任、體會傳統水墨的魅力、用畫布和油彩表達自然中的物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棲拾文居 的精彩文章:

TAG:鳳棲拾文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