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環境與生存》拍攝隨感·陳秋羽

《環境與生存》拍攝隨感·陳秋羽

長期以來,我一直在思索紀實攝影該拍什麼?怎麼拍的問題,也一直在強調紀實攝影的表述性。我認為紀實攝影不應該是唯美的體驗,更應該是靈魂的觸動。所以從2009年開始,我這個在部隊大院里長大的孩子,便開始背著相機置身於西北黃土高原上一些鮮為人知的地方,只想用我的鏡頭為大家講述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一個個真實的生活片段。

這一組攝影作品是我分別於2010年、2011年和2014年在甘肅省紅古區窯街煤礦周邊的一些煤廠拍攝的。拍完後為它的命題很是頭痛了許久,最後定格在《環境與生存》。當我寫下這個標題時,感覺這個命題有點大,可的確自從我拍了這組片子之後,就一直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中外很多哲學幾乎都闡述過:我們從這個世界索取了多少就一定會付出多少;面對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我們在創造的同時也在毀滅……

也正因為深陷於這種思索之中,片子拍回來後,我沒有及時的整理編輯這組片子。不知道該如何給它們一個理性的定位,我一直在思索著:我該如何將它們呈獻給大家。

當腳第一次踏上我鏡頭中的這片土地時,面對沒過腳面的黑土,我不知道我的腳能在哪裡落下;空氣中瀰漫的黑色塵埃,彷彿令人窒息,天空也因此變得黯然。

這是一個少有色彩的世界。這裡鮮花、樹木、草乃至電線上都積滿了厚厚的黑塵。由於這裡出產煤。因此,這裡的一切悲歡離合也都與「煤」這種物質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由此這裡的一切也都被賦予了「煤」的顏色——單一、厚重且帶著神秘。

行走在這塊「黑金地」之上,我在想生活著這片土地上人們,他們又在想些什麼?

童年本該是色彩斑斕的,然而在他們童年的記憶里只有「黑」色。

嚴冬,當陽光把溫暖灑向大地的時候,路面上,雪後積的冰開始融化,厚厚的塵土也就成了在陽光下瑩瑩的泥漿。

在煤廠上討生活的人群中,有的在礦難中被壓慘了枝幹,有的失去了丈夫,因此只能靠每天起早貪黑分揀煤石賺取全家人的生活費。

工地上,堆幾根木塊,燃起一堆火,飢、渴、困、乏、冷便都可以在這裡得到緩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影知識 的精彩文章:

程玉楊大畫幅攝影作品賞析·《神·人》
學單反你不得不了解的基礎知識——光圈優先快門優先以及其他模式

TAG:攝影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