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年後,《邪不壓正》帶來一個怎樣的姜文?

四年後,《邪不壓正》帶來一個怎樣的姜文?

* 深 焦 口 碑 榜 *

List of Films

策劃 | 深焦編輯部

本期統籌 | 驢小姐Holiday

本期編輯 | 阿萌

上影節已然落下帷幕,而影迷們的狂歡將隨著第12屆First電影節即將拉開帷幕,《大象席地而坐》終於將在大陸和影迷朋友們見面,這部謎一般的作品自柏林電影節以來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此次放映也是一票難求。究竟這是怎樣的一部作品呢?有多少深焦的朋友們會去一探究竟呢?屆時歡迎大家來稿或者和我們一起討論。

將視線轉移到國際電影,洛迦諾電影節入圍片單新鮮出爐。中國導演的《自由行》入圍主競賽,仇晟《郊區的鳥》,胡波《井裡的人》《大象席地而坐》都分別入圍不同單元,我們熟悉的洪尚秀金敏喜組合,也將在該電影節和影迷朋友們見面。

本期是口碑榜改版的第二期,上榜的兩部影片是院線新片--姜文導演的《邪不壓正》以及伊朗動畫《德黑蘭禁忌》。《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武俠小說《俠影》,影片中隨處可見許多致敬,姜文式的誇張也仍然體現的淋漓盡致。影評上映以來,褒貶不一,不知大家怎麼看呢?另一部轉描動畫《德黑蘭禁忌》是導演的處女作,聚焦三位伊朗女性的命運,似乎有伊朗版《大世界》的味道。

《大佛普拉斯》上榜13周仍然雄踞榜首,新身影如《燃燒》屈居第二,看來這兩部電影很受深焦影迷朋友的喜愛,那麼不妨進入公眾號,深度閱讀關於它們的文章吧!上周新上榜的《我不是葯神》可以說是暑期院線一部現象級的華語片,《狐步舞》同樣也取得了較好的排名。本期瀕臨下榜的影片是《每分鐘120擊》,相信這部LGBTQ影片擊中了很多人的內心,在上榜長達19周之後,才終於慢慢淡出我們的視野。

深焦口碑榜第82期,希望大家繼續對看過的電影踴躍投票(沒看過可以暫時不投),讓深焦和你們有更深入的交流。如果你已經看過榜單上的影片,歡迎閱讀我們的相關文章;口碑榜的上榜影片均是有便捷觀看途徑的影片,如果你們對我們推薦的影片感興趣,歡迎到院線或是網路上觀看。另外如果覺得有其他新片也應該進入榜單,一定請在留言區告訴我們。

#本期新片

邪不壓正

導演: 姜文

編劇: 姜文 / 何冀平 / 李非 / 孫悅 / 張北海

主演: 彭于晏 / 廖凡 / 姜文 / 周韻 / 許晴

類型: 劇情 / 喜劇 / 動作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8-07-13

片長: 137分鐘

觀看狀態:院線在映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

法國媒體Allocine: -

IMDb: 6.7/10

豆瓣:7.2/10

把噗 評分:30/100

在《一步之遙》票房和口碑雙重失利後,姜文揚言「再不做包餃子餵豬」的事了。以他的作風,這話多少可信,但得留些疑慮,以防又是他一本正經的插科打諢。《邪不壓正》確證著姜文的這個想法,但又有所偏離: 「站在把錢掙了」仍然是他首要的出發點,觀眾(和影評人)仍然被看成是豬,只不過這次開始投喂的是豬食。比起迎合觀眾口味,放飛自己看起來更適合姜文。這種討好又張揚的拘謹反映在了所有方面:無論是故事、場景、表演,還是攝影、剪輯,沒有一樣讓人滿意的。這隻能是姜文的「北平」,出自一位魔羯大直男幼稚又低級的想像。

文森特九六 評分:65/100

子彈之前的三部姜文,是電影,子彈在內的之後三部姜文,是相聲,暫且不論高低,皆耍得在手。個人的姜文電影熱情在太陽或子彈的那個節點就已平息,不過,對大部分從子彈開始喜歡上他的觀眾和影迷來說,倒是有可能繼續痴迷於《邪不壓正》,因為在本片中,他仍舊自我捧逗,即使大部分段子都是舊的,例如對「影評人」的調侃,好基友昆汀早在《無恥混蛋》里就已經讓法鯊躺過一次槍了。在庫布里克「大開眼戒」的開場後,滅門、畫像、餃子三場戲也的確曾讓我興奮,可惜後來還是很快就疲了。

德黑蘭禁忌

TEHRAN TABOO

導演: 阿里·蘇贊德

編劇: 格里特·基恩斯倫 / 阿里·蘇贊德

主演: 法拉德·阿巴丁尼賈德 / 賈斯米娜·阿里 / 羅齊塔·阿薩多拉希 / 阿利雷扎·貝拉姆希米

類型: 劇情 / 動畫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 奧地利

語言: 波斯語

上映日期: 2017-05-20(戛納電影節))

片長: 96分鐘

觀看狀態:已有高清中字資源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法國媒體Allocine: -

IMDb: 6.9/10

豆瓣:7.9/10

把噗 評分:80/100

這不是德黑蘭禁忌,而是德黑蘭地獄。在嚴格審查和管控的條件下,拍出這樣一部挖掘社會黑暗真相的作品實在不容易。這再次證明了伊朗電影人的創造力:條件再受限制,他們也能變著法子拍齣電影。將真人表演轉成動畫,與其說保護了被拍攝者,不如說逃脫了觀眾問詢現實的潛在動機,電影因而可以被放映和傳播,而沒有受到「通緝」。與此同時,導演使用鏡頭語言的精道能力,是可以作為範本學習的。《大世界》與它一比,簡直像「看圖說話」的低級動畫。如果《德黑蘭禁忌》是一部真人電影(雖然這幾乎不可能),它會是一部傑作。

朱馬查 評分:65/100

大概是看了一個劇本寫得稍微(稍微啊!)好一點的賈科長電影,一樣的都是滿地的拼貼感,漂浮感。轉描動畫形式規避了一些尺度問題(當然可能也緩解尷尬演技),但是也流失了電影具體的細節質感,走向寫意,偏偏劇作主題卻撐不起來,情感力度,現實衝擊力都折損。

#瀕臨下榜

每分鐘120擊

導演: 塞繆爾·毛茨

編劇: 塞繆爾·毛茨

主演: 利奧爾·阿什肯納齊 / 莎拉·阿德勒 / 尤納通·希雷 / 希拉·哈斯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以色列 / 瑞士 / 德國 / 法國

語言: 希伯來語

上映日期: 2017-09-02(威尼斯電影節)

片長: 108分鐘

觀看狀態:已有高清中字資源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

法國媒體Allocine:4.5/5

IMDb: 7.5/10

豆瓣:8.3/10

文 / Stevie

與同樣講述艾滋抗爭的美國電影《平常心》和同樣描繪同志運動的英國電影《驕傲》不同的是,《每分鐘120擊》不是一部通過規矩工整的敘事直白地表達導演的政治訴求的電影,影片敘事上的略顯雜亂配合Act Up的群像清晰地展現出90年代法國艾滋以及性少數群體的真實境況。而本片的意義不止於此,雖然艾滋病早已不是無藥可救的絕症,以《費城故事》、《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為代表的電影也早已震撼了無數觀眾,但《每分鐘120擊》提供的是人類在對抗艾滋病這種帶有強烈社會背景的流行病時,一種非美國的國際視角。

該片帶有強烈的法國電影特點,大量的近景寫實鏡頭精準地描繪了這群投身於艾滋運動的年輕人的形象與境況。大多數人對導演羅賓·坎皮略的認知停留在勞倫·岡泰的忠實編劇,岡泰獲得金棕櫚的《課室風雲》便由坎皮略操刀劇本。坎皮略作為導演的成名作是2013年的《東方男孩》,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的最佳影片。本片依舊延續了坎皮略一貫的風格,ACT UP小組的每周例會與《課室風雲》中的課堂討論非常相似,看似混亂鬆散,實際上導演對文本有著精準的控制,通過一次次的討論逐漸建立起角色之間的關係,完成群像刻畫的同時為接下來將鏡頭對準群像中的個體做鋪墊。影片從群體經歷過渡到私人經歷的做法也保證了這種寫實手法不會將本片變為一部關於ACT UP的紀錄片。

延伸閱讀

他們堅持每分鐘120擊,因為他們的生命只有28歲

#上期新片

我不是葯神

導演: 文牧野

編劇: 韓家女 / 鍾偉 / 文牧野

主演: 徐崢 / 王傳君 / 周一圍 / 譚卓 / 章宇 /

楊新鳴 / 王佳佳/ 王硯輝

類型: 劇情 / 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英語

上映日期: 2018-07-05(中國大陸)

片長: 117分鐘

觀看狀態:院線在映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

法國媒體Allocine: -

IMDb: 8.3/10

豆瓣:9.0/10

文 / 戈弓長

我個人的看法是,談不上有很大突破,一切都在現有框架里進行,不過是找到了一個能把故事說圓,價值觀理順,也加入一些商業娛樂的電影。

首先,影片能夠獲得關注和票房,因為混合了各種「十萬加」的關鍵詞:城中村的日與夜、屌絲逆襲創富神話、印度熱、癌症大病醫保。但是,仔細看就會發現,絕對談不上批判現實,類型化也不充分。

我想說這個現實主義其實有兩種,一種是巴贊那種現實,國內第六代繼承了,賈樟柯之類的。一種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以及謝晉式的現實主義,那種國產影視劇常見的,帶有極強的道德評判,婆婆媽媽的煽情,一切都在制度和法律下進行。

《葯神》開頭處有寧浩式現實主義,那種城中村的狀況,混亂蕪雜,底層景觀,暗流涌動,窮賤世故。這種城中村現實主義實際上是當下文藝的一個長盛不衰的題材,打工文學,草根詩人,民謠。也有大量初出茅廬的電影學院畢業生,把這種城中村美學作為自己的風格,比如劉健《大世界》。城中村裡有愛恨情仇,性,疼痛,骯髒。但是也有十足的生命力,還有反抗精神。但是《葯神》很快就不渲染這種城中村現實了,而是走進國產影視劇式現實主義,那種帶有道德規約的,婆婆媽媽煽情的,以情動人的。不再是平視的,第六代式的,殘酷底層的無奈自嘲,壓抑著怒氣的現實主義了。

延伸閱讀

《葯神》真的重新定義了華語院線嗎?

狐步舞

FOXTROT

導演: 塞繆爾·毛茨

編劇: 塞繆爾·毛茨

主演: 利奧爾·阿什肯納齊 / 莎拉·阿德勒 / 尤納通·希雷 / 希拉·哈斯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以色列 / 瑞士 / 德國 / 法國

語言: 希伯來語

上映日期: 2017-09-02(威尼斯電影節)

片長: 108分鐘

觀看狀態:已有高清中字資源

北美媒體Metacritics:90/100

法國媒體Allocine: 3.6/5

IMDb: 7.5/10

豆瓣:7.8/10

文 / 九歌

這並不是一個情節上一再取巧的故事,觀眾心中自有預判;劇情自己不在乎前進或推後,它附身於濃郁凝結的情緒之中,翻騰心潮。垂直俯視鏡頭跟推移拉伸鏡頭的交錯點綴,配合流暢多樣的運鏡拓展視覺的感知。第一幕中父親海量的特寫,幾乎是一種赤裸的逼視,勝過剖心相見,勝過衛生間無聲嚎叫。父親的扮演者利奧爾·阿什肯納齊,在海量大特寫中狂飆演技,將悲痛的父親、癲狂的父親、軟弱的男人、獨斷的丈夫、柔情的愛人演得癲狂入骨,直接鎖定最佳男主角。相比賽繆爾·毛茨處女作《黎巴嫩》中的單場景玩到底,靠瞄準鏡拓展視覺空間,如今的他更為成熟而不拘泥。

結構上的精巧配合節奏的轉變,更是一種深思熟慮的布陣。第一幕到第三幕,弦弦掩抑,甚至掙扎要觸摸電影的邊緣。第一幕的現實主義堅硬到底,第二幕對於邊境近乎超現實主義的白描,第三幕則像是直接從劇場挪過來的在場經驗,把一個失而復得,再次失去的故事講出了肌理和厚度。

延伸閱讀

人生經歷要豐沛到什麼程度,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 威尼斯

-FIN-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焦 的精彩文章:

是枝裕和下一部有兩位法國影后!
遊盪在盧浮宮的幽靈

TAG:深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