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憑什麼能空投載人戰車?我國拒絕這種做法
原標題:俄羅斯憑什麼能空投載人戰車?我國拒絕這種做法
近日,俄羅斯空降兵司令對媒體表示,俄軍在演習中用降落傘系統成功空投了載人的BTR-MDM戰車。據報道,載人後總重14噸的戰車從1800米高空投下,以每秒10米的速度下降。
我們縱觀全球,只有俄羅斯的戰鬥民族採取人車合一進行空投。而其他軍事強國(包括美國和中國)都不敢採取這種作法。
中國在當初俄羅斯研究空投載人戰車時,曾考慮過引入這種技術,但是後來在深思熟慮後放棄了,選擇人車分離投放,當降落後可以利用無線電等信號找到戰車。雖然間隔了些時間,但這樣做的安全性比較高。
那麼,俄軍憑什麼敢空投載人戰車?空軍專家傅前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俄羅斯成功進行載人戰車空投試驗是有歷史延續性的,在蘇聯時期就開始進行。所以,俄軍有把握。
俄羅斯擁有一種被稱為「瓜田」的空投載人裝甲車系統,該系統已順利通過俄國家級測試,滿足了俄國防部和空降部隊提出的各項技術要求。
「瓜田」系統全稱為「瓜田-U-PDS」降落傘系統,由莫斯科「全能」設計生產集團研製,其任務是用「伊爾-76」運輸機空投載有乘員班組的裝甲車,使乘員在整個空降過程中都有裝甲防護,使裝甲車在著陸後能立即投入戰鬥,避免人車分離造成的安全風險。
按操作流程,「瓜田」系統的主副傘分裝在多個傘包內,這些傘包均捆紮在裝甲車後部的車體表面。飛機到達預定空域後,攜「瓜田」系統的裝甲車會從飛機後部貨倉出口依次滑出。在引導傘的牽引下,單輛裝甲車上總共11個主傘會同時打開並向四周分散,主傘下方還有多個傘面相對較小的副傘,所有這些主副傘的傘繩都彙集到與裝甲車相連的一根吊索上。此外,裝甲車上還有充氣裝置,可在車底「吹」起緩衝氣墊。裝甲車落地後,所有傘繩即會斷開,車內乘員可立即發動車輛駛離氣墊。
當「瓜田-U-PDS」降落傘系統與BMD-4M型空降戰車或BTR-MD型裝甲運輸車配套使用時,能夠將士兵既安全又迅速的投入戰鬥中。
因此,戰鬥民族也是有技術底子的,而不光是靠伏爾加壯膽。


※美媒:中國「黑暗之劍」隱形作戰無人機已經問世
※觀察:以色列海軍潛艇完成新型重型魚雷測試
TAG:武器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