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陪孩子站立在課堂中央

陪孩子站立在課堂中央

多年前,陶行知先生應陳鶴琴先生邀請,寫了一首《教師歌》,作為「兒童教育社」的社歌:

「來!來!來!來到小孩子的隊伍里,發現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導小孩,除非是發現了你的小孩。來!來!來!來到小孩子的隊伍里,了解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導小孩,除非是了解了你的小孩。來!來!來!來到小孩子的隊伍里,解放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導小孩,除非是解放了你的小孩。來!來!來!來到小孩子的隊伍里,信仰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導小孩,除非是信仰了你的小孩。來!來!來!來到小孩子的隊伍里,變成一個小孩。你不能教導小孩,除非是變成了一個小孩。」

「來!來!來!」陶先生以他一貫的智慧與熱忱,用一聲聲真摯的呼喚,告訴所有老師一個真理,只有了解、解放、信仰了兒童,才能做真正的兒童教育。讀完成尚榮先生《兒童立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書,不禁又想起陶先生的《教師歌》,我覺得成先生這本書,與陶行知的兒童觀息息相關,同樣告訴所有的老師,「兒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題,兒童立場是教育的基本立場」,立足於兒童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活教育。

「立場」,是人們認識和處理問題時所處的地位和所抱的態度,「兒童立場」即是指教育人所處的地位和所抱的態度應基於兒童,從兒童出發。成尚榮先生說,兒童立場不是一句空話,也不只是表面的尊重,其深度在於價值的追尋。《兒童立場》這本書,就是成先生對他所認定的價值的精彩闡述,他用了四輯文字,從不同角度切入,深度剖析了「兒童立場」作為教育基本面的重要性,還有如何做到的策略引領,更指出了作為教育者必須關注的兒童研究視角的確認、調整與發展走向。

到底怎樣才是「兒童立場」?書中第一輯就給出了明確的答覆:「教育的大智慧是認識和發現兒童。」換句話說,認識和發現兒童就是「兒童立場」。成先生引用了盧森堡的一句話,「一個匆忙趕往偉大事業的人沒心沒肺地撞倒一個孩子是一件罪行。」我特別喜歡這句話,簡潔形象,恰恰給出了「認識和發現」的真義——對於教育者,兒童始終應在自己的前方,在自己的視野里,一個連孩子都要傷害的人根本就不是一個革命者,哪怕他從事的是再偉大的事業。可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趕往偉大的教育事業的路上,常常撞倒孩子,正因為此,成尚榮先生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命題,「教師的第一專業是兒童研究」,他用12個字來表達這項研究的主題:認識兒童、發現兒童、引領兒童,這三個短語的根基在「回到兒童中去認識真正的兒童,發現真正的兒童」——這不就是陶行知先生《教師歌》所指?成先生提了四點「回到」:一是回到兒童原來的意義上去,二是回到兒童最偉大之處去,三是回到兒童完整的生活中去,四是回到兒童的生活方式和遊戲方式上去。細細推敲這四點「回到」,幾乎可以說這就是《兒童立場》一書的核心觀點,因為它們所指向所呼應的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兒童是誰?」

兒童是誰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決定了教育者可能會是個什麼樣的教育者,他的教育觀必然來自兒童觀。成先生提醒我們,在拉丁文中,「兒童」意味著自由者,兒童本來的名字就是自由;兒童最偉大之處是「可能性」,意味著生命偉大的創造;兒童生活在三個世界,現實世界、理想世界、虛擬化世界,讓兒童真正生活,就是對這三個世界不偏廢更不遺漏;兒童還是遊戲者,遊戲是生活方式,也是學習方式。成尚榮先生的兒童立場就建立在這樣具體的兒童之上,他給了我們很多實踐性智慧,比如有一篇《小學不小:人生的透鏡》,絕大多數老師都能想到,小學並非人生中可有可無的一段,但能夠將小學與人生的聯結分析得如此深刻靈動,並且詩意盎然,大概非成先生莫屬。他從兒童心性、童年根性出發,指出「小學不小」,在其童年的力量推動下,「鋪展學習之旅」,在實踐中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人。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在某次演講時說道:

「在一面高大、堅固的牆和一隻撞向牆的雞蛋之間,我將永遠,站在雞蛋的一邊。」

如果借用他的這句話,那麼,真正的兒童立場,就是「在一面高大、堅固的牆和一個撞向牆的兒童之間,我將永遠,站在兒童的一邊」。怎樣才是「站在兒童的一邊」呢?《兒童立場》一書二、三兩輯即講了與之相關的有效研究、實踐策略、典型人物、學習方式,這些篇章溫暖又自在,「教師:派到兒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兒童研究:教師的『第一專業』」「教研:教師前行的羅盤」,別具一格的比喻,是成先生兒童立場的最好寄託。成先生是理論家、實踐家,更是行動者,他在長期的研究與訪學中,關注學校、關注一線、關注校長、關注教師,因此,他發現了「嘗試教育」的兒童理論基礎,他看到了周益民老師母語課背後的童心與詩意,他抓住了南京實驗幼兒園課程中所應和的兒童成長節拍,他領悟了台大「傅鍾」蘊含的思想波瀾……從兒童中來,到兒童中去,成先生的行動與言論,也就是在召喚更多的老師,理解兒童、尊重兒童、幫助兒童。他不遺餘力地寫作、演講,談兒童哲學,談兒童文學生活,談兒童閱讀境界,談兒童學習方式的轉變……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是讓兒童成為他自己」——毫無疑問,這應該是所有時代關於兒童的最大學問,更是這個時代關於兒童的最迫切的學問。

成尚榮先生走的學校多,看到的孩子更多,在最後一輯《心靈的穀倉與那口藏著的水井》中,他回到孩子身邊,回到學校現場,更多談了兒童立場下的校園文化建設,鼓勵為人師者從兒童身上汲取智慧,學會等待,善待錯誤,保護兒童創造的天性、豐富的潛能。這一輯里有不少故事,其中有一則引自《塔木德經》的「為未來多栽樹」深深打動了我,「既然我的祖先為我栽樹,我也該為我的孩子栽些樹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個故事讓我們領悟到「為孩子們栽樹,就是為未來栽樹」——孩子們本來就是一棵棵走向未來的樹,是一個個「未被承認的天才」,教師該怎麼做?他說:「讓我們重溫自己的童年時代,讓我們再做回兒童,只有永遠和兒童在一起,才會永葆童心,充滿生命的活力。」當讀到這句話,我一下子就想到成先生本人,難道不是嗎?他始終守望兒童世界,和兒童在一起,所以還一直保持童心,在古稀之年,仍然擁有教育的大智慧,創造力勃發。

成尚榮先生說:兒童研究是大學問、真學問。《兒童立場》一書,就是學問之書,其中藏著太多「可能性」,是學問的可能,實踐的可能,思考的可能,書寫的可能……一邊讀,一邊記,一邊想,他那些迷人的話語,令我一見難忘:「教師——懸在屋頂的金星」「讓學生成為種詩的人」「小學教育好比一個謎語,這是人生之謎,解開謎就會擁有更美的人生」……還是陶行知先生說的那一句:

「來!來!來!來到小孩子的隊伍里,變成一個小孩。你不能教導小孩,除非是變成了一個小孩。」

就讓我們追隨成尚榮先生的腳步,來到小孩子的隊伍里,變成一個小孩,陪孩子們一起站立在課堂中央,只有這樣,才是你和我最閃亮的「兒童立場」。

(作者系江蘇省興化市第二實驗小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6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育理論:寫好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奮進之筆
兩個孩子的幼兒園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