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老婦心疼家人「規定」去世時間 終不留遺憾

台灣老婦心疼家人「規定」去世時間 終不留遺憾

中新網7月16日電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台灣80歲老婦「預立醫療決定」求善終,但要求去世時間一定要在凌晨0時後,讓醫療團隊傷腦筋。原來,老婦心疼家人,「預立醫療決定」的過程讓全家有機會道謝談心,不留遺憾。

資料圖:臨終關懷服務。中新社發 張雲 攝

80歲李姓老婦是肝癌病人,同意「預立醫療決定」。她告訴醫療團隊,她的心愿是死時「不要增加痛苦就好」,但只有一個要求,「希望凌晨0時過後才能往生」。

協助諮詢商討的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黃獻梁表示,病人去世的時間無法人為控制,但老婦非常堅持,稱如果醫療團隊不保證「往生時間」,她就不願簽署「預立醫療決定」。

醫療團隊和老婦溝通後才知道,老婦認為,按民間習俗,「在凌晨0時前死,對後輩不利」,才會希望過了凌晨0時才去世。

黃獻梁透露,老婦面對死亡時,把自己擺在最後面,只為子孫著想。醫療團隊肯定老婦的用心,老婦開始哭泣,陪同的家人也很感動,全家人因此事的溝通更了解對生命末期的看法、彼此的心情和愛。後來,老婦並未堅持去世時間,不過,她的心意已經傳達給孩子,不留遺憾。

根據全台7家醫院試辦「預立醫療決定」求善終的經驗,參與的民眾反映普遍良好。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蔡兆勛表示,面對死亡的恐懼,一直是安寧緩和醫療推動的難處,「預立醫療照護咨商」的溝通過程可及早進行生命教育,讓民眾提早思考生命末期的選項,及早梳理人際關係,「早一點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即「四道人生」),走到生命末端時才能無憾放下。

蔡兆勛說,家人彼此對聲明末期照顧護理有共識且心意相通時,當患者死亡來臨時,因大家心裡溫暖而平安,悲傷的程度不至於愁雲慘霧,有助於縮短悲傷期,真正達到病人身安、心安、全家安的境界。

善終是每個人的盼望,蔡兆勛認為,臨床遇到很多想安樂死的生命末期病人,但他們其實不想死,但因無法求生,又無法面對死亡逼近的折磨,心裡不安,尊嚴受損,才會希望安樂死。對這些病人更應該給予關懷,協助他們找到生命的意義價值和目的,自然會轉成珍惜有限的時間。

蔡兆勛透露,他畫過一張圖,把病人放在中間,旁邊包含信仰、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姊妹、朋友、工作等社會人際網路,指出「這些關係越不好的人就越不好走」。這也是安寧緩和醫療強調病人應肯定自我價值、「四道人生」、修補關係並對過去錯誤懺悔道歉的原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表示,「預立醫療決定」就是「死亡準備」的過程,面對死亡,接受死亡的來臨,準備妥當待辦事項,常跟家人親友討論死亡話題及自己的心愿,有計劃地做好這些準備,就不會害怕死亡。

黃勝堅也說,死亡可以是「溫暖」的事,大家互相幫忙,領略失去的意義,最容易引發小區內相互關懷,讓人與人之間更加緊密、溫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澳大利亞博漢康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牌:伊索康美
普京將與多國領導人出席世界盃閉幕式並觀看決賽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