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來英,抗議現場,女士們成為了遊行主力軍
早上十點的倫敦菲茨羅維亞(Fitzrovia)一片寂靜。
這裡是倫敦最中心也最富裕的街區,時髦摩登的咖啡館林立,其中一家是 Kin。午餐時間未到,Naomi 和她的同事正在往黑板上塗塗寫寫。與往日不同,今天黑板上寫的不是餐單,而是一句動員:「下午兩點在大波特蘭街(Great Portland Street),來參加反特朗普遊行!」 Naomi 的同事在旁邊還畫上了倫敦人眾籌製作的「特朗普寶寶」氣球。Naomi 隔著吧台評論:「不錯,你捕捉到了他緊握手機的細節(You got the cell phone in his little hand)」。
從 Kin 咖啡館所在的佛里街(Foley Street)步行不到五分鐘的距離就可以到達英國廣播公司 BBC 總部的後門,身穿熒光黃馬甲的警察已經在黃線前嚴陣以待,周圍身抗長槍短炮的記者正在做著報道準備。
繞 BBC 大樓走到攝政街(Regent Street)上,抗議前緊張又夾雜著興奮的氣氛快速升溫。街邊臨時架起攤位發放傳單的抗議者開始出現,路人的裝扮中也開始出現抗議氣球和貼紙。再往前走十步路沿馬路向左拐,即刻來到一個喧鬧的現場,彷彿另一個世界。
All Souls 教堂是攝政街拐角處最突出的建築物。它也成為多次倫敦遊行的起點,與終點的特拉法加廣場互相輝映。聚集在它門前的是在指揮下用歌聲表達對特朗普來訪英國不滿的女抗議者,她們唱著英國女性在一百零六年前爭取婦女平權的歌曲The March of the Women(婦女的行軍)。一曲終了,群眾中熱烈的掌聲隨之響起。這場露天演唱拉開了整場抗議遊行的序幕。
女抗議者成為了這次遊行的一大主角,針對特朗普從競選美國總統到當選後一年半的時間裡被曝光的對於女性的物化與侮辱語言,性騷擾及侵犯作出強烈反擊。遍布不同年齡階層的女性都參與了遊行,但與著名的倫敦 LGBT 大遊行相比,這次遊行明顯多出了很多中老年女性的身影。她們很多都手持平底鍋,鏟子等象徵婦女權利的標誌物。一位女抗議者解釋道,「平底鍋與鏟子象徵我們的權利,這個傳統從很多年前的南美就有了。」
以婦女平權作為首要綱領的的新政黨婦女平等黨(The Women"s Equality Party)在遊行中極為亮眼,以巨大橫幅博得眼球。 70 年代的時尚繆斯,如今的平權鬥士與政治家比安卡·賈格兒(Bianca Jagger)在女抗議者的掌聲歡呼下進入人群,身穿寫有人權字樣的上衣面對媒體的照相機。此外,環境保護主義者、少數族裔也在遊行中表達著他們對於特朗普處理環境問題與種族歧視的反對。
比安卡·賈格兒(Bianca Jagger)
在遊行隊伍與路旁的觀眾中不乏美國人身影。一個人英美雙重國籍的人舉著「我愛我的兩個國家,可是領導人都糟透了」。一個美國人看著眼前走過的遊行隊伍,和自己的朋友以戲謔的口吻談論自己身處異鄉,看著本國總統被如此大規模炮轟的感受。
美國民主黨海外辦公室主席 Inge Kjemtrup 在遊行當天發送了新推特聲援她的英國同盟,並呼籲身在海外的美國同胞在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中「有所行動」(『do something about it』)。
遊行人群通過攝政街一路前行,最終到達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見證了無數次遊行的「抗議聖地」。
周五晚上七點,攝政街已經恢復了平日秩序。中午參加遊行的市民背著抗議標語像往常一樣騎車回家。特朗普與夫人在倫敦的短暫停留受到了女王與特蕾莎·梅的鄭重接待,也感受到了倫敦群眾對於他來訪表現出的「高漲熱情」。行程的下一站是特朗普的半個老家蘇格蘭,等待他的除了自己的私人高爾夫俱樂部,還有包括愛丁堡、格拉斯哥等蘇格蘭主要城市在內的多地遊行。
圖片除標註外均為作者拍攝。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因為玩家怨言不斷,索尼對跨主機遊戲的態度有所鬆動
※美團終於要上市,一輪輪的巨額互聯網投資是如何影響了人們的線下消費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