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蜀漢大臣譙周寫了一封信,劉禪看後決定向曹魏投降

蜀漢大臣譙周寫了一封信,劉禪看後決定向曹魏投降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經過激烈的兼并戰爭後,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漢稱帝,建立曹魏;221年,劉備登基稱帝,建立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建立東吳,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263年,曹魏掌權者司馬昭派鄧艾、鍾會、諸葛緒率軍三路伐蜀。鍾會率領的主力軍被蜀漢名將姜維阻攔在劍閣,雙方僵持不下。鄧艾則率軍開闢山路,繞道進入蜀漢腹地,擊殺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直逼成都。

蜀漢大臣譙周寫了一封信,劉禪看後決定向曹魏投降

蜀漢朝廷仗著天險,本來以為曹魏大軍難以來到,所以毫無防備,驚聞鄧艾兵臨城下後,君臣惶恐不安。

蜀漢皇帝劉禪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眾人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有人認為蜀漢和東吳已結盟,應該投奔東吳。又有人認為南方七郡地勢險固,易守難攻,應該撤退到南方。

蜀漢大臣譙周寫了一封信,劉禪看後決定向曹魏投降

這時,大臣譙周反對說:「如今陛下若是前去投靠東吳,必然應該臣服東吳。況且強國吞併弱國,這是自然的命運。顯而易見,曹魏能吞併東吳,而東吳不能吞併曹魏。既然要向他國稱臣,那麼應該選擇強國。既然要承受恥辱,承受一次要比承受兩次好。況且若想撤退到南方,應該早做謀劃,如今大難臨頭,難保奸臣不會叛亂,哪能有機會去南方享有富貴呢?」

有人反駁譙周說:「如今鄧艾來到了附近,恐怕他不會接受我們投降,到時該怎麼辦呢?」

譙周說:「如今東吳還沒臣服,形勢讓鄧艾不得不接受我們的投降,接受我們投降後,還不得不優待我們。若是陛下投降曹魏後,沒有得到封地和禮遇,我會親自前去以古代的道義為陛下爭來。」

群臣聽完後,無話可說,再也找不到能反駁譙周的理由。

蜀漢大臣譙周寫了一封信,劉禪看後決定向曹魏投降

劉禪仍然考慮撤退到南方,為此譙周上書說:「有人勸說陛下撤退到南方,愚臣以為不安全。「譙周提出了下面四個不安全的因素:

一,南方乃蠻夷之地,以前蜀漢朝廷不向他們徵兵徵稅,尚且還反叛。自丞相諸葛亮南征後,逼迫他們屈服,向他們徵兵徵稅,引起了他們的怨恨。如今蜀漢朝廷窮困潦倒去依靠他們,恐怕他們會再次反叛。

二,曹魏大軍伐蜀,不是只取蜀郡而已,而是要徹底滅了蜀漢朝廷。蜀漢朝廷若是撤退到南方,曹魏大軍必會緊追不捨。

三,如果蜀漢朝廷到了南方,既要出兵抵禦強敵,又在維持衣食住行,錢財消耗很大,蠻夷供養不起蜀漢朝廷,一定會加速反叛。

四,蜀漢朝廷南遷,恐怕蜀地的百姓不肯追隨,甚至會背叛。

蜀漢大臣譙周寫了一封信,劉禪看後決定向曹魏投降

譙周還說:希望陛下早做決斷,儘快投降,可獲官爵和封地;如果陛下南行,到了山窮水盡時再投降,會受到更深的禍害。《易》書上說:『知道得失存亡的道理而不迷失正道,難道是聖人嗎?』意思是說聖人知道天命而不勉強,所以堯,舜將帝位傳給他人,紂王的哥哥微子啟歸降了周武王。」

劉禪閱讀完譙周的奏書,於是向鄧艾投降,受到了禮遇。其後劉禪東遷到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

劉禪得以保命,蜀漢百姓免受戰亂傷亡,歸功於譙周的計謀。司馬昭認為譙周有保全蜀漢的大功,封他為陽城亭侯。

譙周說服了劉禪投降,也引起了後人對他的議論。有人批評譙周「賣國」求榮,也有人認為他能和平解決戰爭,避免更大的傷亡,功德不小。

譙周是蜀人,精通儒家典籍,是蜀漢大儒之一。他也通曉天文術數,能預知未來。此外,經典史書《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譙周的學生。

史書參考:《三國志·蜀書十二·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郄傳第十二》

流年檐下雨,浮世階上苔。檐雨墜珠,轉瞬流年千秋。階苔行蟻,方寸浮世萬象。我是作者檐雨階苔,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檐雨階苔 的精彩文章:

作為劉備的託孤大臣,又掌握蜀漢兵權,李嚴為何被諸葛亮流放了?

TAG:檐雨階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