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偷偷憋大招的VR公司,被我們揪出來了

這些偷偷憋大招的VR公司,被我們揪出來了

2016年至今,我們見證了一系列高端VR頭顯的誕生。總的來說,第一代硬體有些還不錯,比如HTC Vive和Pico的一體機產品等;軟體和遊戲也有值得一提的幾款。不過,市場現在冷靜得有點冷清,冷清得讓人好想大喊一聲:正在憋大招的都給我站出來!

以下,便是未來兩年可能影響VR與AR行業的十大新技術。


Oculus 「Half Dome」原型機

Oculus一直都喜歡在推出產品前就展示原型機與開發工具。自2012年在Kickstarter發起眾籌後,VR粉絲與開發者就目睹了Rift DK1、DKHD、DK2、Crystal Cove和Crescent Bay這5款原型機的開發過程。最終,Oculus Rift於2016年正式推出。

但Rift已經上市兩年多了,Facebook的研發項目卻大多都是秘密項目,我們只聽到一點點關於一體機的消息。直至不到兩個月前,該公司才揭開了Half Dome原型機的神秘面紗。

Half Dome的視場角為140度(Rift視場角約100度),配置變焦顯示系統與眼動追蹤技術。更大的視場角能給用戶帶來更具有沉浸感的VR體驗。變焦顯示系統可通過物理移動屏幕,讓VR中的顯示效果更清晰和逼真,原理就是不斷改變焦點來模擬來自不同距離的光源,同時近距離的物體也更容易聚焦。

也就是說,Half Dome頭顯中發出的光線與現實生活中的光線更相似,這樣眼睛看到的東西就更真實。至於眼動跟蹤,這項技術能夠準確地知道用戶的眼睛望向哪個方向,提高整體的遊戲體驗。

Oculus曾明確地表示,並不是所有的Half Dome功能都會出現在第二代Rift或者未來的PC VR頭顯上,但是這台原型機也讓我們清楚了解到Oculus對PC頭顯的未來開發計劃。


人們曾一度認為,無線手套和手指跟蹤技術才是VR的理想輸入方式,但在過去幾年中,物理跟蹤控制器的好處已經變得非常明顯。例如,按鈕和手柄比手勢更可靠(比如「抓取」動作或導航菜單)。事實證明,抓住虛擬物體時,手上拿著東西,實際上比什麼都不抓住要更加自然。

Valve開發的Knuckles控制器,可以感知每根手指位置,從而融合VR控制器和VR手套的功能。上個月,Valve發布了最新版本的Knuckles,名為EV2,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入力感測器,用於檢測用戶的握力。而另一個新特點就是捆帶,讓用戶完全鬆開手柄時也能將其保持在手上。

Valve尚未公布具體發售日期,但最新的開發套件看起來比以前的版本更加精緻,也許很快就可以實現量產。


儘管AR技術的方向未定,Leap Motion還是設計了自己的AR頭顯原型,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個開發平台,提供未來AR頭顯有望帶來的輸入和輸出體驗。

這款名為「北極星計劃」的頭顯開源平台,專註於提高終端體驗。通過100度視場角、低延時、高解析度,以及該公司自身研發的手勢追蹤設備來提升AR的體驗。


除了Oculus Go,Oculus還在開發一款名為Santa Cruz的VR一體機。這款設備可以說是高級版Oculus Go,不僅功能更強大,而且支持6DoF跟蹤,這意味著它就像高端PC VR頭顯一樣,讓用戶可以在使用過程中移動。雖然Santa Cruz不是第一款支持6DoF的VR一體機,但有望成為第一款同時提供6DoF追蹤控制手柄的產品,為用戶提供全面的頭部和手部跟蹤。(黑匣編輯認為:可能性不大)

Santa Cruz的開發工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儘管Oculus尚未公布這款頭顯的發售日期,但在9月底的Oculus開發者大會上,我們應該可以得到關於Santa Cruz的進度消息。


今天很多VR作品都有較高解析度,但由於視場角大得多,目前的VR頭顯清晰度和普通的電腦屏幕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在大部分第一代頭顯上,畫面很容易失真,出現「紗窗效應」(由像素之間昏暗的空間造成的一種網格現象)。只有擁有足夠高的解析度,VR頭顯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

各大顯示屏公司都開始研發成本較低,而且面向消費級VR頭顯的超密集顯示屏。幾個月前,三星就宣布在開發一款3840x2160解析度的VR顯示器(1200ppi)。谷歌與LG公司也聯手開發一款4800x3840解析度、1442ppi的顯示屏。此外,INT也表示將推出一款2228 ppi的顯示屏。


雖然高解析度屏幕尚未出現,但是VR頭顯廠商Varjo已經找到了一條捷徑。通過結合宏觀顯示和微顯示技術,在不犧牲視場的情況下在視圖中心放置高密度解析度,在VR頭顯上實現了人眼解析度。

這款VR原型機名叫 「Bionic」。這款設備給用戶的每隻眼睛都配置了兩塊顯示屏:一個1440×1600解析度的「背景」顯示器,一個更小的1920×1080解析度微顯示器。來自微顯示器的圖像直接投影在第一個顯示屏的中央,將像素集中在眼睛看得到細節的地方。

今天的AR頭顯已經比較小型了,但一般來說視場角通常也比較小。儘管與Meta或者北極星這種半透明的頭顯可以提供更大的視場角,卻使得整個設備的體積也變得更大。

透明光波導顯示科技開發商DigiLens表示,自己正在研發一款可以給正常眼鏡大小的頭顯提供150度超大視場角光波導顯示模組的屏幕。該公司通過把光控結構「印」在單薄的透明材料上,讓光線沿著光學器件傳遞並垂直投射出,最終反射到用戶的眼睛上。通過精準地操縱光線,光學器件充當了鏡頭與屏幕的角色,讓設備變得更加緊湊。

此外,DigiLens還表示這項技術可以搭配光柵,甚至還可以加上一層液晶遮光層(使其變得不透光),從而在一台機器上實現沉浸式AR與VR效果。

DigiLens已經開發了一款50度視場角的AR原型機。通過使用多層光學器件實現寬廣的視場角後,DigiLens預計於2019年達到150度視場角。


談到眼球追蹤,往往會談到注視點渲染技術——提升注視點的清晰度,降低周圍區域的清晰度。但眼球跟蹤可以增強VR體驗的遠不止注視點渲染。

配備眼球追蹤的VR頭顯可以自動檢測出不同的用戶,從而根據用戶的喜好,進行個性定製,例如自動調節頭顯的IPD。眼動追蹤也是變焦顯示的關鍵部分,通過檢測眼睛的位置,動態調整焦點,從而消除聚散調節衝突,準確模擬景深等效果。眼動追蹤也可以用於注視點顯示器,如Varjo頭顯,把更多的像素集中在視覺中心。國內的七鑫易維在這方面已有較多探索經驗。


儘管高端消費級VR頭顯可以提供90-110度的視場,但小派仍然推出了具備200度超大視場角,解析度高達7680×2160的小派8K VR頭顯。該頭顯兼容Steam VR基站,而且兼容Steam VR內容。

該設備在Kickstarter上成功籌集了420萬美元,並且在眾籌後繼續獲得了1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小派近日表示,小派8K VR頭顯正在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有望今年內發貨給Kickstarter支持者。


儘管我們已經有一些優質的VR繪畫和設計應用,但它們都受到了輸入設備的限制,只能實現大概的輸入。於是,Massless開發了一款VR手寫筆,為用戶帶來高精度的書寫。

Massless VR手寫筆通過外部攝像頭跟蹤設備的尖端,讓用戶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在空中(甚至是真實的表面)進行書寫。

信息來源:Roadtovr編譯:黑匣 愛德華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匣 的精彩文章:

VR/AR+5G+AI+區塊鏈,全新HTC了解一下?

TAG:黑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