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實拍:故宮珍寶館重新開放啦!快來了解一下珍寶館的歷史

實拍:故宮珍寶館重新開放啦!快來了解一下珍寶館的歷史

一九五八年「七一」之前,在《北京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等幾家報紙上都刊登了這樣一條消息:

「為了給黨的生日獻禮,故宮博物院在一星期內(據一九五六年的一份《珍寶館陳列調整與觀眾反映情況的報告》記錄:在當時「大躍進」形勢的鼓舞下,珍寶館是用三天時間突擊布置出來的)完成了珍寶館的陳列,在該院寧壽宮內養性殿、樂壽堂特別開放,同時開放乾隆花園部分和珍妃井,每天暫限一千人,每人票價二角。」

郭沫若為珍寶館題寫館名原件

珍寶館,故宮博物院存在時間最久的標誌性展覽。

它就像是故宮博物院的一張名片,面向的始終是普通參觀者,展示的是宮廷收藏中最為人喜聞樂見的那一部分文物。

與此同時,經過幾十年不斷改造調整,它在努力跟上時代要求,從一個側面反映著博物館學術水平與陳列理念、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和提高。

珍寶館,凝結著幾代故宮人的智慧和心血。

張林 攝

珍寶館的館名由時任社會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題寫。具體文物構成為:養性殿陳列文物一百八十一件;樂壽堂明間、東暖閣陳列文物六百二十二件;西暖閣為原狀陳列;頤和軒陳設屏風、寶座、宮扇以及匾聯格架等一應陳設,共計四十一件,涵蓋金、銀、珠寶、玉器、織綉等門類,其中十九件文物或知識點有重點說明。

張林 攝

張林 攝

張林 攝

一九五八年珍寶館的展覽前言

同志們:來參觀的珍寶館,都是金、銀、珠、寶、玉器,非常珍貴的文物多是裝飾和日用品,這都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殘酷剝削勞動人民的罪證,他們把人民製造的財富掠奪來,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艱險、困苦,甚至犧牲了多少生命從深山大海中把這些珍寶採集來,又經過良工巧匠的精心製作,而都為少數統治者所佔有享用,這些珍寶過去被國民黨和敵偽時期一直沒在深宮中,不讓人民看,損壞糜爛,甚至有些曾被奸徒壞分子盜竊、抵賣,解放後這些文物才回到人民手中,我們黨和政府重視祖國文化資產,為了叫解放了的勞動人民能看到我們祖先製造的這些珍貴優秀的文物,所以現在把它們陳列出來。

張林 攝

張林 攝


逐步明確的故宮「珍寶」概念

珍寶館在歷次改陳中逐步定義了「珍寶」的概念。

要知道,「珍寶」並不是一個十分明確的概念,廣義的「珍寶」幾乎可以引申為一切稀缺的、有價值的東西,這對於展覽而言,顯然不具備可操作性。珍寶館在創建之初,選擇的文物類別主要集中於大家普遍認同的稀有材質,包括無機類,即貴金屬(金、銀)、玉石(軟玉、翡翠、青金石、綠松石等)、礦物寶石(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碧璽等),有機類,包括象牙、珊瑚、蜜蠟、珍珠等,但也選擇了織綉、武備等類別的文物。隨著故宮博物院展覽體系的完備,織綉、武備等類文物很少再出現在珍寶館中,玉器也另立專館陳列,不再成為「珍寶」的重點。

張林 攝

可以說,珍寶館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後,逐漸定義了一個有故宮藏品特色的「珍寶」概念,策展者與參觀者達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在某種程度上,是歷史賦予了珍寶館以合法性。

張林 攝


皇家珍寶與古建築的有機結合

在紫禁城的古建築內布置展覽,既是故宮博物院獨具的特色,也有很多局限,面臨很大挑戰。如何充分利用皇家建築本身優勢,使皇家收藏的珍寶與這一特定環境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是近幾次珍寶館改陳工作的重點和努力方向。

張林 攝

從一九九〇年珍寶館改陳開始,設計者明確提出了同時展現古建築和藏品的「雙重文物觀念」(徐乃湘《故宮珍寶館改陳的設想與實踐》,《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九一年第二期)。雖然我們現在已無法確知當初將珍寶館設立在寧壽宮內的初衷是怎樣的,但寧壽宮本身建築規模宏大,功能齊全,包括了大典、政務、燕寢、讀書、娛樂、休閑、禮佛等空間,特別是室內裝修,其材質、工藝水平等都代表了乾隆時期的最高水平,它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保存至今的太上皇宮。因此,其本身就是一件不折不扣的「珍寶」,將其更好地保護與展示出來,當然是珍寶館改陳的重要課題之一。

張林 攝

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段里,只要故宮的古建築還承載展覽的使命,那麼古建與展覽之間的矛盾就依然存在,而珍寶館的改陳調整也就不會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鞏義窯三彩雙系罐
民間代有大匠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藝術家所造羅怙羅尊者像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