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朝人眼中的樓蘭美女

漢朝人眼中的樓蘭美女

原標題:漢朝人眼中的樓蘭美女



作者 | 蓮悅

首發 | 《財經國家周刊》


聯繫微信號:youhistory1


和親公主劉細君看到的第一張異族的面孔,應該就是樓蘭人。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樓蘭國最在東垂,近漢,當白龍堆,乏水草……」在漢王朝打通河西走廊之後,位於羅布泊西北岸的樓蘭,是漢朝的軍隊和使團進入西域的第一個國家。白龍堆是嚴重鹽鹼化的雅丹地帶,羅布泊在漢代被稱作「鹽澤」,所以,樓蘭國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荒漠。這是一個在淡水和草場都嚴重缺乏的沙漠綠洲中艱難求存的小國。

公元前105年,即劉細君遠嫁烏孫的那一年,漢王朝的塞防系統西迄玉門,尚未延伸至羅布泊以西的孔雀河流域。所以,剛剛穿越了白龍堆沙漠的送嫁使團必須在樓蘭國補充給養。在這裡,劉細君第一次看到了「高鼻深目」、「金髮碧眼」的樓蘭人。


先秦時期,新疆地區主要是歐羅巴人種各個支系生活的地方。到了漢代,甚至更晚些時候,蒙古人種才開始大規模西進。


很多人相信,樓蘭是一個盛產美女的地方。因為,羅布泊的古樓蘭人是歐亞大陸上時代最早、分布最靠東方的歐洲人種群,蒙古人種與歐洲人種的分界即在樓蘭與敦煌之間,所以,那些混合了歐亞兩大血統的混血兒一定都美艷無比。


而在史料中,我們也找到了多個西域王公貴族迎娶樓蘭女子的記錄。比如,敦煌漢長城出土的簡牘中即有新莽時期,焉耆王的妻子為鄯善女;《大唐西域記》也記載了東國公主下嫁于闐王的故事。樓蘭在西漢昭帝時期南遷並更名鄯善,而于闐的東邊鄰國即為鄯善。公元326年,割據敦煌的張駿派軍隊攻打鄯善,鄯善王不得不獻出樓蘭美女,才平息了戰爭……這些史料記錄是否真的說明,樓蘭美女傾國傾城,在絲路上極負盛名呢?


位於塔里木盆地的西域諸國,都是些人口幾千或幾萬人的小國,據《漢書·西域傳》的記載,鄯善國(樓蘭)的人口僅為1.41萬。這些小國通過聯姻來壯大實力,應該是一種國家生存方式。而不得不用女人來換取和平,這恰恰更說明,樓蘭這個最鄰近中原王朝的西域小國,其生存的艱辛和不易。

唐代史家顏師古在註解《漢書·西域傳》與樓蘭人一樣屬於歐羅巴人種的烏孫人時,這樣說道,「烏孫於西域諸戎其形最異。今之胡人青眼、赤須,狀類獼猴者,本其種也。」足見,在漢唐人的審美觀念中,金髮碧眼、高鼻深目、鬚髮茂盛的「胡人」絕非「美」的象徵,至多有一種異域風情罷了。


至少,我們的細君公主便無法消受這樣一種「美」。她在遠嫁烏孫後因為無法適應異域的生活,僅僅3年便香消玉殞。


美女,一直都是溫潤的水土滋養出來的。而樓蘭,因為極度的乾旱,不斷有乾屍穿越過數千年的時光,被今天的考古工作者發現。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館內,專門有樓蘭展廳,裡面即陳列著多具樓蘭乾屍,有小孩、老人、男子,當然,也有「樓蘭美女」。


1927年,斯文·赫定在第四次探訪樓蘭遺址時,發現了一具棺木,裡面有被蓋毯嚴嚴實實從頭裹到腳的女性屍骸。


「我們把裹住頭部的毯子打開,於是看見了美貌絕倫的沙漠統治者,樓蘭和羅布泊湖的女王。」斯文·赫定在《游移的湖》中盛讚自己親手發掘出的千年古屍,甚至將其冠以「女王」的稱號,「她臉上的皮膚像羊皮紙一樣堅硬,五官和臉部輪廓並沒有在漫長的歲月中變形……唇邊依然掛著許多世紀來未曾消失的微笑,這種神秘讓她更加楚楚動人。」

而席慕蓉那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樓蘭新娘》里深情而雋永的詠嘆,更讓「樓蘭美女」的形象深入人心,「我的愛人 曾含淚 / 將我埋葬 / 用珠玉 用乳香 / 將我光滑的身軀包裹……」


在詩人熱情的歌詠中,我們很容易就相信了那些莫須有的浪漫故事。其實,在博物館昏黃的燈光下,他們無休無止地曝露於世人驚異的目光中,擁有的只是枯朽的骨骼和即便存在過也早就殘碎的愛情。


他們,不過是一個失落的古老文明,最後殘存的生動影像。


撇開文化和歷史價值不論,對這些長年曝露在世俗目光中的樓蘭人來說,席慕蓉那句,「有誰 有誰 有誰 / 能把我重新埋葬 / 還我千年舊夢 / 我應仍是 樓蘭的新娘」,才是他們真正的心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蓮悅 的精彩文章:

TAG:蓮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