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葯神》你們還是沒看懂

《葯神》你們還是沒看懂

這部電影,要怎麼吹才能吹出新意?

《我不是葯神》

作為一部從題材,到劇情,到表演,再到製作……任何方面都擔得起「中國驕傲」的電影,票房直奔20億,豆瓣評分暫時8.9(堅挺了一周的9分)說明了它的「名利雙收」,也再一次證明了,內容才是影視作品的王道!

即使失守9分,依然可以稱得上是十餘年來最好的中國電影,沒有之一

《葯神》自上映以來已經成為了超越電影本身的「社會現象」。著名影評號「毒舌電影」足足發了6篇稿件從各方面多角度剖析這部電影。

「葯神的現實意義」已經成為豆瓣上的高熱話題

《葯神》的優秀無需贅言,但在廣闊如大海一般的讚譽聲中,主流的聲音可以歸納為兩大類:

現實主義題材難得。

從主演到配角,每位演員都奉獻了罕見優秀的表演

徐崢,王傳君,章宇,譚卓……市面上的影評對演員的讚譽可謂做到了不重不漏

說實話,4斤的澳洲龍蝦,天天吃誰也受不了。大方說對這些千篇一律的吹法有些審美疲勞了,相信你也一樣。

那麼,回到開篇第一句話:這部電影,到底要怎麼吹才能吹出風格,吹出水平,吹出新意?

以下是你在市面上從沒看過的觀點分割線

還是要回歸電影本身

這部電影最早定名為《印度葯神》,後來改名為《中國葯神》;直到最終定檔,再次更名為《我不是葯神》。其中離不開的,只有「葯神」二字。

有人說改名是為了不誤導觀眾,有人說改名是為了過審……其實導演文牧野真正放不下的,

只有「神」這個字。

為什麼?

因為這部電影真正講述的是「佛本生」,即佛教里從人變佛的故事。

具體來講,就是以程勇為中心的幾個人,完成自我救贖,變為佛陀、變為羅漢或獲得涅槃的過程。

這部電影,遠遠不止你看到的那麼簡單。

下面請看大方說的深度解讀——

1.西方神葯

程勇,一個靠賣印度神油維持生活的中年男人,掙扎在溫飽線上,妻離子散,交不起店租,父親有病又無錢醫治,陷入窘境。

他是離佛最遠的人。諷刺的是,他賣的印度「神」油毫無「神」性。在走投無路之際,他被利誘到印度——即「西天」。

他去賣走私葯,其實是一次「西天取經」之旅。

2.神父佛心

在教堂里,程勇勸牧師,上帝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和「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番胡扯卻一下子打動了牧師。

上帝救贖,佛普度眾生,都是世間救苦救難的葯。這一番看起來插科打諢的話,給了牧師參加賣走私葯救人,揭露假藥販子張長林的勇氣。

3.程勇的悲憫之光

放棄賣葯一年後,程勇在病房見到呂受益的慘狀,聽著他清創的慘叫。和身邊已經麻木的呂受益妻子不同,他的內心經歷著煎熬。

陽光灑在他的一半軀體上,他的身影一半陰一半陽,他開始不再是那個只為了自己賺錢的商人。

「佛本生」故事中,還是太子的釋迦摩尼出城遊玩,路過茅屋,屋中傳出凄厲的嘶喊,一個正值壯年的病人,肚子脹鼓,痛苦萬狀。釋迦摩尼脫下外衣蓋在病人身上,不忍心再看下去,即回到宮中,開始思考如何免除人世間的病痛和苦厄。

正是在這一幕,程勇開始了由人到佛的轉變

4.黃毛的剃度成佛

黃毛,一個偷葯續命的倔小伙兒,一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屠夫,像菩薩未收服的那隻金毛獅子。

在得知程勇為了救人而走私後,像被收服野性的忠犬,一直守護著程勇。

黃毛剪掉頭髮的那個鏡頭,堪稱本片最具象徵意義的一幕,遠勝大家津津樂道的「程勇印度街頭見佛」。

GIF

剪髮象徵著「剃度」,如果程勇是「佛」,那麼黃毛則是他身邊最忠實的「鐵羅漢」。

而羅漢的含義,在小乘佛教中,是偉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境界)。

猶記得,汽車撞擊聲如同獅子吼,而急救室通明的燈火,是護法天尊的羅漢之光。

5.張長林的靈魂擺渡

賣假藥害人的張長林,露出「鬼面」,對著鏡頭猙獰大笑。一個該下地獄的魔鬼,在得知程勇賠錢賣葯後,寧可面對重刑,也沒有供出程勇。

因為他的靈魂已經被「渡」,他得到了救贖

6.眾生的涅槃之路

電影的最後,程勇坐在囚車上,警察減慢車速,大路兩邊聚集的患者身上都打滿了光。

死去的呂受益和黃毛也來了,程勇在車上,眾人仰望。這一幕,有著極其濃烈的「涅槃重生」意味。

這一幕的用光,非常神性

釋迦摩尼靈鷲山說法,無論胎生的、卵生的、濕生的、化生的、今生的、往生的,亦或是聖徒和羅漢,都前來聽法,讓頑石點頭。

此時的程勇,不是能眾病悉除、普度眾生的葯神,但他有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這一念,這才是普度眾生的「葯」,這就是神

曾經還叫《中國葯神》時的一版海報,大家品一品

眾所周知,我國電影對「宗教」的表達是十分受限的。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很難像好萊塢或韓國一樣拍出《七宗罪》或者《親切的金子》這種帶有宗教和邪典色彩的電影。

大衛·芬奇的《七宗罪》和朴贊郁的《親切的金子》

因此,《我不是葯神》在宣傳上也絲毫沒有打和宗教有關的任何旗號。

這是商業上的聰明,也是導演文牧野的狡黠

這一切並不只是大方說的腦洞和猜測。8年前的一次採訪,文牧野就透露了佛學對他的影響:

採訪具體內容可見豆瓣小站「新青年@長春」

而在近期接受淘票票採訪的文牧野,也透露了他對宗教的關註:

優秀的文藝作品總會因為背後的深意而變得更值得回味。而對這種深意的探尋,將會在作品當下的熱度過去之後,形成一種小眾而持久的文化。這種文化,在文學著作上會被稱之為「xx學」或「xx考」;而在電影上則會被稱之為「邪典」(cult)

好比「紅學」之於《紅樓夢》,

我們可能有幸見證了中國邪典電影的一座里程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方說 的精彩文章:

TAG:大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