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癌前病變,癌症的預警信號有哪些?
一
什麼是癌前病變?
癌症可分為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人體內一個正常細胞從增生開始到完全癌變,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而當你發現這個細胞出現異常增生時,其具有癌變可能,如果再繼續發展就有可能發展為癌,這個過程叫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是多因素造成的,如慢性炎症、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遺傳因素。
癌症都會經歷癌前病變,但並不是所有的癌前病變都有可能轉變成癌,它們中的大部分可能會處於一種穩定狀態,有的甚至會恢復到正常狀態,最終有小部分會演變成癌症。因此,認識癌前病變,積極發現和治療癌前病變,是癌症預防的重要措施。
目前,常見的癌前病變有以下幾種。
(1)大腸腺瘤:很常見,可單發,也可多發。尤其是遺傳性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癌變的概率是100%。
(2)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炎症性腸道疾病。腸黏膜可反覆潰瘍增生,如不及時治療,發生腸腺癌的概率非常大。
(3)乳腺增生性纖維囊性變:主要是由於乳腺小葉導管和腺泡上皮增生導致了囊性擴張。如果此時的病理顯示為導管上皮乳頭狀增生,則癌變的概率較大。它常見於40歲左右的女性。
(4)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宮頸糜爛)伴上皮非典型增生: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官頸糜爛)是宮頸與陰道交界部的鱗狀上皮壞死脫落後被柱狀上皮取代,因為是粉紅色,像發生黏膜缺損一樣,故稱為宮頸糜爛。
常規上講,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可逆的。但是這種交替的現象如果經常發生,同時還伴有HPV感染,進而導致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就有可能發展為鱗狀細胞癌。
(5)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胃潰瘍:都有可能進展為胃癌。但是概率為1%。
(6)肝硬化:一般由慢性乙型肝炎所導致,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肝細胞性肝癌。
(7)皮膚慢性潰瘍:如果皮膚表面的潰瘍經久不治,在長期慢性的刺激下,表皮的鱗狀上皮增生,可能發生癌變。
(8)黏膜白斑:常見部位在口腔或外陰陰處。由於鱗狀上皮過度增生和角化,可表現為白色斑塊,稱為黏膜白斑。如果不及時加以治療,發展為鱗狀細胞癌的概率非常大。
二
癌症的預警信號有哪些?
總體來說,癌症的早期信號可以歸納為五大點。
(1)塊:可以是身體任何部位的無痛性、進行性增大的腫塊,如皮膚、頸部、舌咽、乳房、腹部、骨骼等出現可觸及的腫塊,一般可大可小,可單發,可多發,皮膚顏色如常,不痛不癢;
或是皮膚上原有的痣或是疣,短期內發生變化,如顏色加深或變淺、快速增大、瘙癢、滲液、破潰等,尤其是在足底、手掌或是其他經常摩擦的部位。
(2)痛:長期持續加重的疼痛。
頭痛:進行性加劇,伴噁心、嘔吐(噴射狀嘔吐更為危重),視物不清。
頸部疼痛:頸部疼痛、壓迫感,緊縮感,發硬,出現顏面部水腫,這可能是由腫瘤壓迫上腔靜脈造成血液迴流受阻導致的。
胸部疼痛:胸骨後灼燒感,咽東西不順暢,疼痛,這些可能是食管癌、賁門癌和胃癌的表現。
骨痛:逐漸加重的局部疼痛,可能為骨骼系統功能障礙、病理性骨折、高鈣血症。
(3)血:除了女性正常月經以外,可以是任何一個臟器不明原因且久治不愈的出血。
咯血、痰中帶血:排除天氣乾燥或過勞引起的暫時性出血,可能是肺癌表現。
尿血:出現血尿,特別是無痛性血尿,可能是膀胱癌、腎癌。
絕經後陰道出血:女性絕經後陰道出血,可能是宮頸癌的表現
大便帶血:如果同時伴有排便習慣改變,里急後重,可能是結直腸瘤的早期表現。
不明原因的鼻出血:排除外傷、外力、天氣乾燥或高血壓所造成的次性鼻出血,可能是鼻咽癌、血液系統疾病等。
(4)燒:持續發熱,尤其是低熱。兒童要警惕血液系統腫瘤;成人要警惕肝癌、腎癌等腫瘤。
(5)減:短期內體重不明原因的減輕,並且呈進行性下降(排除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
如果出現上述現象中的任意一項癥狀,都請不要忽視,建議及時進行癌症的早期篩查,排除健康隱患。
三
我們該如何預防癌症?
要想預防癌症的發生,主要在於「早」字,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及時發現並治療癌前病變和早期癌症,將疾病扼殺在萌芽之中,從而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例如乳腺癌,如果早期發現並手術切除,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85%以上,但如果是等到它發生浸潤轉移時才發現,治療後5年生存率可能僅僅只有5%。
而一個癌細胞從萌芽到增殖再到穿破基底膜向深層浸潤發展,這一個過程一般需要數年乃至數十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定期自我檢査和定期健康體檢。
(2)積極響應和參加政府或正規醫療機構提供的癌症篩查服務。癌症篩査不同於健康體檢,應到專業的腫瘤科室做針對性的腫瘤篩查。
(3)積極治療癌前病變,若是易感高危人群要定期隨訪和檢測。
文章來源:醫學界腫瘤頻道
本微信平台屬於公益性醫學類學習平台,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轉載文章只用於科普學習使用,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原作者可與我們聯繫,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超詳細!化療飲食方案,告訴你每個階段怎麼吃
※請您收下:腫瘤康復患者生活指南!
TAG:大連圖騰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