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因斯坦和波爾的上帝論之爭對風險管理理論的啟示

愛因斯坦和波爾的上帝論之爭對風險管理理論的啟示

我們對某一項事物的熱愛必須上升到信仰的程度,才有可能做到極致!

-佚名

隨著對風險管理各相關領域研究的深入,我發現其體系的龐雜和深刻程度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這些表面看似相關性不是非常緊密的理論體系,實則相互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或明或暗的聯繫。

我們今天和大家聊一下關於近代科學界特別是物理學界發生的一些人和事,看看物理學界科學家們的觀點對於風險管理理論的發展和實踐有何指導和啟示。

談到物理學的發展,有個大名鼎鼎的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愛因斯坦。近期在瑞士期間,我特地造訪了愛因斯坦的母校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其1896-1901年曾在此學習,後來ETH成為了一所培育了眾多諾貝爾獎並於美國麻省理工齊名的世界名校。

跟隨愛因斯坦的腳步,我隨後又專程到訪了瑞士首都伯爾尼參觀了愛因斯坦的故居,其1902-1909年在伯爾尼專利局工作期間曾在此居住,1905年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在此寫成,如今他的故居成了不少物理學界人士心中的「麥加」。

一、經典物理的發展

17世紀牛頓建立的力學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牛頓力學定律的廣泛應用所揭示的客觀規律令當時的所有人都感到驚嘆,以至於用牛頓力學計算出的天體運動規律,都有非常準確的預見性。這種力學思想表達的是由A可以推出B,由B可以倒推出A,這是一種確定性的因果理論,這種理論在隨後的18-19世紀基本統治了整個科學界。在這種思想下,世界就可以被看做像是一部精確的時鐘,每時每刻都在像鐘錶一樣走動,人們相信未來的一切都應該遵從這樣的規律,這就是世界運行的規則。

愛因斯坦也支持這樣的看法,在牛頓經典物理體系的基礎上,愛因斯坦超出了絕對時空觀的局限,發展形成了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理論體系。他堅持的認為:所謂上帝,就是存在完備的定律和秩序來解釋整個宇宙的運行,而非一種人格化的上帝。所以牛頓和愛因斯坦都堅信這種支配著整個宇宙的運行規律和秩序一定存在,找到它,就能揭示宇宙真正的奧秘。這種因果論或決定論的觀點,認為世界都是有序的,只要找到它的規律,它的行為完全可以預測。

這種觀點和哲學及宗教領域的「因果論」、「宿命論」如出一轍,即掌握了真正的規律,未來可被推知,這裡暗含的不確定性指的是當下的行為和對規律掌握的一定偏差所產生的不確定性。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及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就是在這種確定性和可預測性理論的指導下,在其各自領域發展形成的。只不過牛頓、愛因斯坦探索的是宇宙的規律,弗洛伊德探索的是人類心理活動的規律,而泰勒則是將其應用到了尋找組織管理領域的規律(這也同時牽涉到了當下組織管理的變革方向,我們在此不做展開)。

二、物理學界的世紀之爭

20世紀初在科學界發生了一場著名的爭論,也改寫了整個人類認識世界的視角,那就是愛因斯坦和以波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量子物理學派之間的恩怨情仇。量子物理學派認為,世界是由一系列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組成的,不存在一個所謂的「上帝」來制定整個宇宙的運行規則,也不存在所謂的客觀真理,因為我們不可能真正觀察到客觀世界的樣子,我們觀察它的時候,由於我們的觀察行為,已經對客觀造成了破壞,這就是量子物理中著名的海森堡測不準定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和薛定諤的貓表達的觀點。

愛因斯坦和波爾

這樣的理論對於愛因斯坦畢生追求的確定性和因果性理論截然不同,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其後半生孤身一人與量子物理學派進行了多輪的較量,但最終的幾輪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1925年之後的愛因斯坦陷入了深刻的信仰危機,他到臨死前都一直堅信所謂的量子物理學中的不確定性背後一定有其規律,只不過這種規律沒有被發現和總結出來。他始終堅信上帝不會擲篩子來決定宇宙的運轉規律,而隨後量子力學發展的突飛猛進和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包括製造出了原子彈),好像與愛因斯坦的堅持背道而馳。

愛因斯坦和波爾有一場關於上帝的經典對話:

愛因斯坦:我敬仰的上帝是不會擲篩子的!

波爾:請不要指揮上帝應該怎麼做。

愛因斯坦後半生都在尋找可以解釋包括量子力學在內的宇宙規律,但不幸的是,這種統一場論或萬能理論到今天也沒有被全球的科學家發現和總結出來,但像霍金說的那樣,我們已經慢慢接近了可以揭示宇宙終極規律的盡頭。

在我看來,「上帝」有兩個兒子,一個循規蹈矩,另一個不走尋常路,都是在需要的時候出現來踐行上帝的意志。這符合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意志下的「二元整體論」,事物發展的矛盾面與對立統一性,所以波爾1937年來到中國時對太極圖揭示的奧秘感到驚嘆。

三、風險和不確定性

我們對於風險的認識還在發展過程中,表現之一就是對風險的定義一直在演變,從全球的視角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定義可以形成最廣泛的共識。從最開始人們對於風險的認識,到後來大數法則、保險業的出現,風險一直都是被人們以概率(可能性)的形式來描述。後來人們認識到除了發生概率,影響程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條件,所以後來有一些定義採用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聯合體(combination)的方式來定義風險。再到後來芝加哥大學著名經濟學家弗蘭克·奈特(Frank·Knight)在其1921年的代表作《利潤、風險與不確定性》中,將能夠通過計算髮生概率的那些不確定性稱之為風險,將無法衡量其概率的不確定性稱之為真正的不確定性。

弗蘭克·奈特先生在寫作《利潤、風險與不確定性》之時量子力學理論大規模出現,不確定他是否受到了這些理論的影響,但其將風險與不確定性分開的做法正式對於經典物理與量子物理的區別,而他的意見是可預測和因果論中的不確定性稱其為「風險」, 而量子物理中所謂的測不準和隨機性,稱其為真正的不確定性,而不是風險。

四、風險的來源

我們今天所談的風險,在弗蘭克先生定義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認知。21世紀之後,我們認為風險的本質是不確定性,而非簡單的概率和結果。然而,在今天的商業環境下,這種不確定性仍然需要劃分可預知的不確定性和未知的不確定性。而對於未知的部分,用我們今天的視角看,只要對實現組織目標有影響都視為風險,所以可預知的和未知的不確定性都應該視其為風險的來源。

對於可預知的不確定性是我們傳統的風險管理研究的範疇,也是我們比較拿手的,但是對於未知的不確定性作為風險的來源進行研究和應對是當前面臨的一大挑戰。

五、對風險管理工作的啟示

經典物理學經過300年的發展,已經漸趨成熟,對我們過去形成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目前,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由傳統視角向顛覆創新視角過渡的階段,這也是近年來量子理論出現100年後在更為廣泛的應用領域產生作用的結果。

我們未來的風險管理工作,依靠之前的傳統手段和技術已經不能再適應新時代商業環境發展的要求。未來,越來越多的未知的不確定性將出現並對商業組織產生影響,我們目前的認知還無法對這些真正的不可預測事項進行識別和評估,而這,可能是這項工作最大的挑戰,也是企業的一把手和決策層最應該關心的話題。

在日益陡增的不確定性面前,利用純粹的歷史經驗可能無從應對,這要求企業需要具備更多前瞻性的思考力和洞察力。未知的世界布滿挑戰,同時也充滿機遇,而面對機遇和挑戰,具備風險管理認知的組織將有足夠的空間展示其駕馭風險的能力!這將是未來組織取得成功的關鍵。

聚焦在企業管理領域,我們過去這些年一直在學習和借鑒成熟國家幾百年來在基於確定性和可預測性的基礎上形成的企業管理理論,目前我們正在經歷的歷史大變革中,特別是從傳統管理視角向顛覆創新管理視角的轉變過程中,中國企業應該抓住這次難得的變道機遇,縮小與國際一流企業管理「軟實力」的差距並逐漸趕超!

本文為孫友文原創文章由風控在線整理髮布!未經原作者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控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不懂內控=吃土?醫療設備管控的3個重點!

TAG:風控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