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承工匠技藝,弘揚工匠精神!

傳承工匠技藝,弘揚工匠精神!

青磚小瓦,迴廊花局,

這是得勝橋舊時的面貌;

歲月悠長,在得勝橋的小巷深處,

依舊能尋找到揚州老城的氣息

和那些手工匠人們的身影。

老巷裡刀鋪林立,店家前店後廠,有的直接在店鋪中磨刀,一時間火星四射。巷子縱橫交錯,青磚居民一家挨一家,據本地人介紹巷子還是如兒時記憶一樣的石地面,一樣的刀剪老店,而今不一樣的卻是那路過時的心情。現在的人們平時基本走不到這裡,只有購買三把刀的熙攘人群和在巷子里尋找揚州正宗三丁包子的人群才會給老巷子帶來些許的活力。

縱觀歷史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揚州古時交通四通八達,飲食文化也隨之快速發展,有著揚州人自己「晚上皮包水,早上水包皮」的生活方式,催生著著名的揚州「三把刀」文化。為了了解揚州「三把刀」的故事以及三把刀的廚刀歷史與現在前景的發展情況,我們在路上團隊7月14號對百年老店姜記祖傳刀剪店的第四代傳承人進行了簡單的採訪。

通過採訪我們了解到,「揚州三把刀」——是指廚刀、剃頭刀、修腳刀,而這三把刀也是全國出名的揚州廚師、理髮師和修腳師的代名詞。

精工細活,平淡最真

廚刀|淮揚廚刀是淮揚菜的代名詞,揚州是淮揚菜的重要發源地,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素有「東南第一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譽,在清代乾隆時期揚人李斗的《揚州畫舫錄》中記載,當時揚州所辦的滿漢席菜點攻共計110道,多以淮揚菜為主,集合全國各地的美食,揚州師傅的案上工作主要體現在刀工上,彷彿任何食材都能通過刀表達出它的想法,化平淡為神奇。

小巧玲瓏,腳上生花

修腳刀|也稱足醫,是一種傳統的中醫修療法,修腳師通過問、望、觸,對足病進行診斷,運用專業刀具、專業修腳技術,輔以適當的中藥材,對腳部進行修整治療。沿水而居的揚州人把他們的細膩和講究發揮到極致,將一把小小的修腳刀化為一個用藝術放到大眾人的面前。

精剪細修,孰能操作

理髮刀|揚州的理髮業,與東北、湖北、廣州合稱為中國的四大理髮流派。揚派以刀法輕柔、精剪細修、操作細膩而著稱。簡單地說,廣東幫擅長理西式髮型, 湖北幫擅長剃大光頭。唯有揚州幫技法全面,剪刀、剃刀、軋刀功夫均嫻熟。

打造這些工具就不得不提及得勝橋的鐵匠鋪,姜記第四代傳人姜振華回憶,當時得勝橋這條街上,每天,從早到晚,「但聞風箱呼啦呼啦響,鐵鎚叮噹叮噹敲。每家店裡,火光熊熊,煙霧濃濃。現在在得勝橋,雖看不到鐵匠作坊起火生煙,但從生意興旺的刀剪鋪,仍可見這裡「刀剪店一條街」的昔日盛況。

從十幾歲開始,姜振華就開始跟在父親後面學習打鐵。「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他說, 對於成年人來說很苦的活兒,對於一個10多歲的孩子而言, 更是苦不堪言。「每天揮著數斤重的鎚子和大棒並非易事。」姜振華表示:「但在自己的手中,每天將堅硬的方塊變成了生活用品、農具,也是一個讓我充滿了成就感的過程。」

如今隨著現代工具的發展,現在姜記刀剪鋪打造的主要是機械製作的「三把刀」。現在製作刀具的過程已不再是「風動一爐火,錘擊萬點金」, 由於機械製作的刀具精美、漂亮、效率高等多重特點,使得現在手工製作的刀具早已經沒有了原來的市場甚至已經瀕臨滅絕,使得原來製作刀具的夫妻兩也不得不依靠工廠進貨來適應消費者市場的需要,談起從前鐵匠鋪里總得有個把個學徒,可現如今跟著學徒的人都沒有,甚至自己的孩子也沒有傳承祖上的技藝,這不免讓姜振華這類匠人覺得遺憾。

攝影 | 徐禕程、董靈恩

文案 | 呂娜

編輯 | 王凱、董靈恩

審核 | 朱文正、陳冬鈴、王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ashing達食 的精彩文章:

TAG:Dashing達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