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一部經典爛片的誕生
爛片也分段位,平庸、奇葩或經典。
有的爛得無聊,讓人昏昏欲睡,每個人的漫漫一生,都會經歷很多這種閱後即忘的快餐片。
有的就很有趣,比如《天機·富春山居圖》,三分鐘一小點,五分鐘一爆點,觀影過程充滿奇趣,這類就是爛片界的奇葩甚至經典。
《阿修羅》本來沒資格跨入經典行列。
概括起來,講的是兩個中年男女,拚命找小鮮肉合體,結果被小鮮肉毀掉的故事。
——梁家輝演阿修羅王慾望之頭,劉嘉玲演謀略之頭,吳磊演少年如意與洞察之頭。
所以,確切點說,是兩個中年人頭,找小鮮肉人頭合體,然後都毀滅了。
雷點,自然有,不土不洋、不倫不類的服化、特效,開場就密密麻麻撒了一陣,但架不住片長太長,到後面,這些雷點便失效了。
你一開始產生的雞皮疙瘩,會消失,直至麻木不仁。
阿修羅王的三人頭設置,算個大雷點,可還是架不住片子太長,2個小時20分鐘吶,情節又過於稀薄,再大的晴天霹靂,也扛不住時長的消耗。
高潮處,編劇和導演就像阿修羅王的三人頭一樣,不知道該咋辦了,稀里糊塗地讓三頭互博,慢刀斬了半天亂麻,才收拾完場面。
從電影本身而言,這是一個爛得比較平庸的爛片。
特效只有幾毛錢,但你也能出來,那幾毛錢效果的特效,應該是花了一堆錢燒出來的。
你能感受到幕後人員的艱辛,甚至為此感到心疼。
不過,有些爛片,戲外可以加分。
比如《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 》,自身條件也就是純粹的爛而已,但有導演畢志飛的強大光環,再有一眾專家的口碑背書,就讓它成了一部經典爛片。
《阿修羅》也是這樣——
號稱7.5億投資!
要像《阿凡達》一樣打造成系列!
什麼?我是覺得你花了點兒錢,但7.5億也太誇張了吧。
還聲討人家網站的低分是行業恥辱!
片子是啥樣,他們心裡沒點b數嗎?
沒錯,還真沒。
他們不僅不覺得自己整出了一坨恥辱,還感到特驕傲,要開創行業新標杆呢。
這驕傲,在戲外成功地,成為大大的加分項,讓他們的作品夠格衝擊經典席位。
如果什麼功課都不做,《阿修羅》就是那種最晦澀的電影,看完你根本搞不明白,這樣的片為什麼能拍出來。
為什麼梁家輝在演了經典爛片《封神傳奇》後,又參演這麼一部面相可疑的奇幻電影?是因為一部不夠過癮嗎?
為什麼劉嘉玲也如此不珍惜羽毛?也是,片里只有三分之一頭屬於她嘛。
這些其實好理解,香港影人務實,收錢辦事,有工就開。
拿過影帝封過後,演技早已無需質疑,幾部爛片毀不了他們。
有點難以理解的是,吳磊這樣的小鮮肉,摻和這樣的爛片,可對他的職業生涯沒啥好處。
儘管,他的少年感和不乏靈氣的可愛,讓這片在一些時刻有種爛萌爛萌的感覺,但終究無濟於事,無法拯救。
而根本癥結,不在演員身上。
在迷之自信的導演、編劇和投資人身上。
說來有趣,導演張鵬之前主要搞動作指導和視覺特效,《天機·富春山居圖》也是他的作品。
編劇楊真鑒營銷出身,也是,小鮮肉+實力派戲骨+奇幻大片,《阿修羅》很符合互聯網營銷思路。
他們要洋氣,對標對象是《阿凡達》,也要傳統,從佛教中汲取概念。
這種既要洋氣又要文化的野心,造成了不土不洋、不倫不類的沙雕結果。
——24K純土味特效大片,都是這樣。
都有一顆高大上的心,都有一身放眼世界的范兒。
主創絞盡腦汁,張牙舞爪,昂首挺胸地露面後,世界卻深深地傷害了他們。
豆瓣目前3.2 。
我覺得,他們應該感謝豆瓣。
豆瓣提供了一種標準,為經典加冕。
要是上了4分,哪還有資格進入經典行列呢。
寧當被人銘記的經典爛片,也不能淪為被人遺忘的平庸之輩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