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球頭條速遞|法國隊奪得世界盃冠軍;一本書反思相對主義的興起與真相的沒落

全球頭條速遞|法國隊奪得世界盃冠軍;一本書反思相對主義的興起與真相的沒落

全球頭條速遞|法國隊奪得世界盃冠軍;一本書反思相對主義的興起與真相的沒落

議題製造者在談什麼

Michiko Kakutani:真相之死:我們如何放棄了事實,最終迎來特朗普的時代

1951 年,阿倫特在《極權主義的起源》中寫道,極權主義的理想主體其實是那些「不再相信事實與虛構、真理與謬誤之分的人」。文學批評家 Michiko Kakutani 認為,阿倫特的話正適用於假新聞無遠弗屆的當下——當人們陷入觀點的同溫層,失去對現實的共同理解和與他者對話的能力,民族主義、排外情緒、對社會變革的畏懼就再度粉墨登場。

Kakutani 從觀念和話語的角度追溯了這一現象的歷史。過去數十年,人們逐漸放棄了「客觀性」(objectivity)這個概念、甚至「人們有能力追求最可能的真相」這種信念,而接受了流行文化鼓吹的理念:一切判斷取決於你的立場。最初,學術界用「相對主義」(relativism)來挑戰被西方、中產、男性統治的思維方式;隨後興起的後現代思潮認為,不存在普遍的真相,只有關於個體的瑣碎事實。但最終,這些相對主義的論述被右翼民粹所收割和利用。

庸俗化的相對主義顯著改變了人們對知識的態度。在信息民主化的社交網路,「群眾的智慧」很容易取代真正的知識,淡化事實與觀點、論證與猜測之間的界線。在反智主義的氣氛中,煙草公司、氣候變化的否認者們只需要挑起民眾的一絲懷疑,就能將重大議題的討論引向有利於他們的方向。隨著新聞機構將「觀點平衡」混同於「事實」,極端意見往往得到了不成比例的發聲機會,來攪亂人們好不容易才達成的共識。

全球頭條速遞|法國隊奪得世界盃冠軍;一本書反思相對主義的興起與真相的沒落

「真相」的式微也體現在寫作上。新新聞主義的倡導者沃爾夫曾悲嘆,美國文學放棄了老派的現實主義。人們對他的擔憂不以為然——巴恩斯一代的作家依然痴迷於福克納一代人開闢的先鋒寫作,包括多元視角、不可靠敘述者和交織的故事線,來捕捉取決於主體的現實。1960-70 年代的文化動蕩之後,寫作者們從宏大的社會與政治現象中抽身而出,日益專註於書寫自身的故事。

由於政治家們長久以來壟斷了對「現實」的敘述,對這種敘述的挑戰就成了極右翼的武器。他們甚至借用了《黑客帝國》里的梗,鼓勵人們服下「紅色藥丸」,接受他們發現的「另類現實」——比如白人深受迫害、男性被女性壓迫。奧威爾早已警告,「語言的腐朽關乎政治混亂」,權力往往會藉助語言來否認事實、強化權威。特朗普就是這麼做的,他那些經不起推敲的胡言亂語實際上是在昭示:權力高於真相。

解決這些問題絕不簡單。但無論如何,人們必須摒棄犬儒主義和順從意識,找到公認的事實——它不該是共和黨或民主黨自封的事實,也不該是極右翼提出的「另類事實」。沒有對事實的尊重,民主將寸步難行。

(Michiko Kakutani 的新書 The Death of Truth將於 7 月 26 日出版。《衛報》網站刊登了節選並引起熱議。)

全球頭條速遞|法國隊奪得世界盃冠軍;一本書反思相對主義的興起與真相的沒落

24 小時新聞製造者

法國隊以 4:2 的比分擊敗克羅埃西亞隊,奪得俄羅斯世界盃冠軍。

這是 1958 年之後進球最多的世界盃決賽。克羅埃西亞隊佔據控球率的明顯優勢,但法國隊的防守反擊打法更為高效。第 18 分鐘,曼朱基奇將球頂進自家球門;10 分鐘後,克羅埃西亞隊完成巧妙的自由球配合,佩里西奇將比分追平;第 34 分鐘,法國隊開出的角球打在佩里西奇手上,主裁判經 VAR 提醒觀看錄像,判罰點球,格列茲曼將球罰進;第 59 分鐘和第 65 分鐘,博格巴、姆巴佩幫助法國隊再進兩球;第 69 分鐘,曼朱基奇利用法國隊門將失誤追回一球,比分定格為 4:2。

打進一球的姆巴佩成為 1958 年的貝利之後最年輕的世界盃決賽進球球員。貝利隨即在 Twitter 上向他表達了祝賀。本屆比賽,19 歲的姆巴佩一共打進四球,被認為是未來的世界巨星。

視頻助理裁判組(VAR)作出了它在世界盃決賽史上的首個重要決定,點球幫助法國隊在關鍵時刻再度取得領先。多位足球名宿質疑了這個判罰。事實上,VAR 系統的決定曾改變多場比賽的走向。它提升了判罰的準確率,但也受到打亂比賽節奏、喧賓奪主的批評。

法國總統馬克龍、克羅埃西亞總理基塔羅維奇以及東道國總統普京在現場包廂內觀看了比賽。馬克龍賽後在 Twitter 上發了一個單詞:Meici(謝謝)。基塔羅維奇則專門穿上了克羅埃西亞標誌性的「格子軍團」球衣。他們都有多次慶祝機會。

儘管輸掉了決賽,克羅埃西亞隊贏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他們在淘汰賽階段連續三場進入加時賽,經歷兩場點球大戰,最終都取得了勝利。周日的比賽前,他們多踢了一場球的時間,也少休息了一天。中場核心莫德里奇賽後獲頒世界盃最佳球員獎——「金球獎」。主教練達利奇冷靜的場邊指導風格令人印象深刻,央視解說員賀煒在直播中評價:「勝,不妄喜,敗,不惶餒,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也!」

終場哨聲吹響後,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廣場上的數萬名球迷為球隊獻上掌聲,汽車在街頭鳴笛致意。克羅埃西亞只有 400 萬人口,亞軍是他們在世界盃上取得的最好成績。有趣的是,他們曾在 1998 年的法國世界盃上取得第 3 名的佳績。

法國隊此前唯一一次奪得世界盃冠軍也是在 1998 年。周日,9 萬民眾在埃菲爾鐵塔附近觀看了大屏幕直播。奪冠之後,許多城市的街頭都唱起了馬賽曲。儘管有人認為世界盃的政治性已經不再,它依然是最能喚起國族認同的賽事之一——當然,這兩點也許並不矛盾。

全球頭條速遞|法國隊奪得世界盃冠軍;一本書反思相對主義的興起與真相的沒落

世界還發生了什麼

古巴新憲法草案提出承認私有產權和自由市場,同時讓政府繼續發揮重要角色。該草案將於下周接受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表決,年底交付全民公投。

海地總理拉豐唐(Jack Guy Lafontant)宣布辭職。上周,海地政府宣布了燃油漲價方案,汽柴油價格都上漲了超過三成,此舉引發了大規模暴力抗議,漲價方案最終被取消。

激進組織「博科聖地」襲擊了奈及利亞東北部的一個軍事基地,數百名政府軍士兵失蹤。今年早些時候,該組織還在事發省份綁架了超過 100 名女學生。

印度警方逮捕了與 WhatsApp 私刑運動有關的 25 人。印度 WhatsApp 上此前興起了「綁架兒童」的謠言,導致超過 20 人遭到私刑處置。

俄羅斯朋克樂隊、抗議團體 「Pussy Riot」 宣布為世界盃決賽的中斷事故負責。比賽第 52 分鐘,三男一女跑入場內,其中一名女性還在場地中央與法國球員姆巴佩擊掌,比賽短時間暫停。

塞爾維亞網球運動員德約科維奇奪得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男單冠軍。這是他個人第 13 個大滿貫,將使他的世界排名重回前十。

有人說
「他(特朗普)建議我起訴歐盟,不要談判,直接起訴。」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周日在 BBC 新聞節目上回憶了特朗普的訪問經過。周五,《太陽報》刊出特朗普的採訪,其中,特朗普聲稱梅「把脫歐辦糟了」,還說剛剛辭職的外交大臣約翰遜是首相的合適人選。這段採訪使之後的活動陷入尷尬氣氛。特朗普隨後指責《太陽報》散布「假新聞」,表示他雖然說了約翰遜的好話,但也稱讚了梅的辦事能力。

梅告訴 BBC,她並沒有接受特朗普的建議,而會持續與歐盟談判。她還提醒主持人,特朗普在周五的記者會上表達了不同立場,強調了談判對國家利益的重要性。

在被問及是否相信特朗普的言論時,梅給出了正面回答。她說:「這是我們之間非常特殊的關係的一部分,最高程度的特殊關係。」這個表述也來自特朗普周五的記者會。

在脫歐爭議引發人事動蕩的微妙時刻,梅尤其需要美國的支持。事實上,特朗普在周五的記者會上聲稱,「美國期待與英國敲定一份偉大的雙邊貿易協議」。

你可能還感興趣的事

印度議員表示有可能收回特蕾莎修女的最高公民榮譽。

上個星期,印度政府宣布破獲了一起販賣嬰兒的犯罪活動。涉事的是一支由特蕾莎修女創建的宗教慈善團隊,一名修女和另一名與該團隊有關的人員被控以 550 至 1450 美元的價格向無子夫婦販賣嬰兒。

資深議員 Subramanian Swamy 表示,如果調查證實該團隊對罪行負有責任,應當剝奪特蕾莎修女近 40 年前獲頒的最高公民榮譽。他說:「我們不是在貶低整個傳教團隊,而是在貶低特蕾莎修女所謂的 『聖人』身份。」 2016 年,特蕾莎修女被天主教會追封為聖人。

對特蕾莎修女所獲榮譽的質疑由來已久。2013 年,加拿大學者發表文章,意在揭露特蕾莎修女的陰暗面。他們指責特蕾莎修女聖化了窮人的受難經歷,而不是為他們提供更充分的保護,也指責了她在墮胎、避孕、離婚等議題上堅定的保守立場。

肯亞 8 頭犀牛在遷往新棲息地後死亡。

上個月,肯亞野生動物保護組織(KWS)將 14 頭犀牛從首都內羅畢遷移至東查沃國家公園,包括這次死亡的 8 頭黑犀牛。調查顯示,8 頭黑犀牛是在新棲息地飲水後死於鹽中毒。官方已經停止了後續的遷移計劃。

肯亞去年共有 1258 頭犀牛,較 1980 年代上升了 400 頭,但東查沃的黑犀牛隻剩下不到 20 頭。官方原本希望恢復該地區的犀牛數量,但他們缺乏此類操作的經驗。偷獵是另一個威脅——去年開始,肯亞已有 12 頭犀牛死於偷獵。

歷史上的今天

1054 年 7 月 16 日,教皇代表宣布將伊斯坦布爾牧首破門,這是標誌羅馬天主教與希臘正教(東正教)分裂的重要事件。

1945 年 7 月 16 日,美國試爆第一枚原子彈,人類進入原子彈時代。

1960 年 7 月 16 日,蘇聯宣布限期召回全部在華工作的蘇聯專家,銷毀技術圖紙,撕毀與中國合作的幾乎所有經濟合同。

1979 年 7 月 16 日,薩達姆接任伊拉克總統。

1989 年 7 月 16 日,奧地利指揮家卡拉揚逝世。

題圖來自:@russian_market / Twitter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赫斯特集團主席將離職,以及,BAPE 與大力水手發布聯名系列|浮華日報
1/3 的魚類正被人過度捕撈,而同時撈上來的又有 1/3 被丟棄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