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清朝統治中原的數百年間竟沒有一個皇子謀反,事實真相顛覆認知

清朝統治中原的數百年間竟沒有一個皇子謀反,事實真相顛覆認知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清朝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軍事上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清朝走向了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後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鞏固,清朝統治者又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

縱觀歷史,期間發生過很多的皇室內亂,兄弟手足互相殘殺,比如漢朝初期的「七王之亂」;晉朝的「八王之亂」;唐朝的「玄武門之變」;明朝的「靖難之役」等。

基本上在每個朝代都會發生諸侯王叛亂的事情,尤其是明朝的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更是一舉攻下了當時的首都應天府(今南京),把自己的侄子朱允炆從皇位上趕了下去,從此開啟了他燕王一系的統治。

在每個王朝基本上都發生過皇室叛亂的事情,但是也有意外,清朝就從沒有發生過這種親王叛亂的事情。為什麼清朝會這麼例外呢?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接下來我們先從漢、明、清三朝的體制開始說起。

首先漢朝初期實行的是分封制,一旦分封,王位就是世襲罔替,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里不僅可以有自己的軍隊,還擁有這封地內的行政管理權,是真正有實權的王。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推恩令的實行,諸侯王的封地越來越小,職權也越來越低,但是他們仍然可以世襲罔替,只要不發生大的過錯,他們就是鐵帽子王。

到了明朝,朱元璋總結歷史上各朝的經驗,制定了大明朝的皇室分封制度。明朝宗室爵位: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共八級。

明太祖之初,定製襲封:親王嫡長子年十歲立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冠服均視一品;諸子年十歲,則封為郡王。

郡王嫡長子為郡王世子,嫡長孫則授長孫,冠服均視二品;諸子則授鎮國將軍,從一品;孫輔國將軍,從二品;曾孫奉國將軍,從二品;四世孫鎮國中尉;從四品;五世孫輔國中尉,從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從六品。

朱元璋一次就封了25個親王,親王兒子中一人承襲原爵位,其餘都降等承襲郡王,六世孫以下都是奉國中尉。這不僅是封了25個鐵帽子,而且郡王等爵位也泛濫了,而明朝一共封了86個親王。更為要命的是,朱元璋為了他的子孫後代都過上舒服的日子,給了他們很為豐厚的俸祿,讓他們不用勞動就可以舒舒服服的過日子,到了明朝後期,由於宗室子弟太多,他們的俸祿甚至成為了王朝極大的負擔。

接著到了清朝,總結了前朝的經驗,制定了更為嚴格的皇室內部制度。清朝宗室爵位: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三等)、輔國將軍(三等)、奉國將軍(三等)、奉恩將軍。

清朝和明朝都有個降等世襲制度,但是差異很大。清朝是只有一個兒子能降等世襲,鐵帽子王是一個兒子能承襲原爵位,其它兒子或者由皇帝恩賜,一般還得經過考試才議定爵位,清朝的大部分皇室子弟很快就變閑散宗室了。清朝一共才封了12個鐵帽子王,最晚的已經進入近代才封的,高級爵位的控制特別嚴格。

而且清朝有一個很具約束力的制度,清朝把所有的宗室都安排到了京城,只有那種不再有爵位的才任其離開,宗人府不再過問。而那種有爵位的宗室子弟,尤其是親王,他們都不得私自離開京城六十里,超過了這個距離就屬於謀反,會被誅殺且牽連家人。

還有一點就是清朝的王基本上都沒有實質性的權力,朝廷又嚴格監視他們的行蹤,沒有了朝堂基礎和群眾基礎的皇子親王根本就沒有那個謀反的實力,所以清朝統治中原的數百年間才沒有發生過一個皇子謀反的事情。一個身居高位的皇子親王,宗室貴族,竟然沒有自由可言,也是相當悲哀的,事實真相顛覆認知,出人意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來歷史很好看 的精彩文章:

《扶搖》中太淵國竟然真的有歷史原型,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千年古墓重現人間,考古專家打開時竟然發現墓門後面還站著一個人

TAG:原來歷史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