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清朝孝庄皇太后死後37年不下葬,到底是為什麼?

清朝孝庄皇太后死後37年不下葬,到底是為什麼?

孝庄皇后是中國歷史上頗具名氣的皇后,她一生輔佐、培養了順治、康熙兩位賢名君主。是清代著名的女政治家。當初的一部《孝庄秘史》細膩的刻畫了孝庄、皇太極以及多爾袞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下面通過孝庄皇后簡介,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傳奇女子。
清朝孝庄皇太后死後37年不下葬,到底是為什麼?

孝庄皇后(公元1613年-公元1688年),本名為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落貝勒寨桑次女。公元1625年,她以滿蒙聯姻的方式,嫁給了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稱為了後者的側福晉。公元1636年,皇太極登基,稱為清太宗,她被封為永福宮庄妃。公元1629年至1633年,孝庄皇后先後誕下固倫雍穆長公主、固倫淑慧長公主和固倫淑哲公主。並於1638年誕下愛新覺羅·福林。

公元1643年,愛新覺羅·福林登基,史稱順治皇帝。孝庄皇后被稱為聖母皇太后,自此開始了她輔政生涯。雖然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圍繞著孝庄皇后發生了許多清宮秘史,且不論這些秘史的真實性,但的確引起了上至皇室內部,下至民間百姓的議論。而且,她與順治帝之間也多有不和支出,後者對她如對仇人一般。或許是對順治帝的行為感到失望,孝庄皇后轉而開始培養自己的孫子愛新覺羅·玄燁。
清朝孝庄皇太后死後37年不下葬,到底是為什麼??

公元1661年,順治帝駕崩,八歲愛新覺羅·玄燁登基,是為康熙皇帝。孝庄皇后被稱為昭聖太皇太后,她又開始為孫子操心勞累。

公元1688年,孝庄皇后病逝,謚號孝庄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後經雍正、乾隆兩帝累加謚號,最終謚號為: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孝庄於康熙二十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五歲,壽終正寢。可是她不僅沒有和皇太極合葬,而且還一直停棺到雍正王朝,才起陵安葬。孝庄的陵寢風波,一直以來都是學者爭論的焦點。孝庄為什麼不與皇太極合葬呢?為什麼死後多年才由雍正為她起陵安葬呢?
清朝孝庄皇太后死後37年不下葬,到底是為什麼?

對於孝庄不與皇太極合葬,許多學者都認為是因為孝庄下嫁給了多爾袞,這讓她覺得死後無顏面見皇太極,因此選擇獨自安葬,而不去瀋陽和皇太極合葬。

實際上這是她自己的遺言,」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不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你們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康熙是個孝順的孩子,祖母有此遺願,他又如何不會遵守。可孝庄執意想在孝陵外安歇,可給康熙出了個難題,他只好先把祖母以前住過的慈寧宮東側五間殿拆卸,全部建材運往在孝陵紅牆外,按原樣易地重建,作為太后的」暫安奉殿「。
清朝孝庄皇太后死後37年不下葬,到底是為什麼??

因為祖母曾經多次向他提到自己很喜歡這座宮殿。這一拖就是好幾十年,孝順的康熙實在是不知道該怎樣為祖母安排。後來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給雍正留下了這個難題。康熙的陵寢定下了,於是留給雍正的就只有孝庄的陵墓了。雍正也是聰明,他知道無論自己將陵寢定在哪裡,都會惹來非議。

因此,他招來諸大臣,話里話外都暗示著陵寢位置。雖然皇帝沒有明說,但是慣會察言觀色的大臣哪兒還不知道皇帝的意思啊!於是第二天就紛紛上奏摺,說孝庄停棺這麼久,早該下葬了。鑒於孝庄身前留下的遺願,暫安奉殿又是個風水很好的地方。若是葬在這裡,一定能保大清江山社稷無礙。雍正看著奏摺,大筆一揮就這樣將孝庄的陵寢定下了,就在「暫安奉殿」的原處,就地建造了地宮陵寢,孝庄皇后陵墓也於此時葬入了地宮。因陵寢位於皇太極的昭陵西方,所以又被稱為「昭西陵」。
清朝孝庄皇太后死後37年不下葬,到底是為什麼??

昭西陵坐北朝南,從陵北地宮至陵南入口,依次建有:寶頂、寶城、明樓、方城、台石五供、陵寢門、隆恩殿、配殿、燎爐、琉璃花門、隆恩門、值房、朝房、神道碑亭以及下馬碑。整個陵寢的規模與規格級別是清代所有皇后陵中最高的。

此外,昭西陵的位置也是頗為讓人議論。陵寢位於清東陵風水牆之外東方位置,與昭陵更是相差甚遠。因此在地理位置上,它不屬於清東陵、昭陵中任何一系。原因在於,清東陵始建於順治年間,其中最為尊貴的地方建造了順治帝的孝陵。如果將順治帝生母孝庄皇后陵墓放在東陵之中,按輩分說不過去。加上孝庄皇后又不願意葬在昭陵,於是孝順的康熙和雍正兩帝只能另外建造了昭西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