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1965年周總理將此人送去台灣,蔣介石得知後很激動,親自去機場迎接

1965年周總理將此人送去台灣,蔣介石得知後很激動,親自去機場迎接

1965年周 總 理將此人送去台灣,蔣介石得知後很激動,他親自去機場迎接。

1965年,周 總 理給在台省的蔣 介 石送去了一個人。此人在輾轉由港赴台時,蔣介石獲悉後,急派兒子蔣經國專程到港,先行陪伴照顧。等此人順利抵達台後,在台北機場,蔣介石親自到機場去迎接。此人是誰?

此人名叫蔣 妙 月(緣),按照輩分,是介石的族姑,同時也是介石的舅母。

蔣介石有個舅父叫孫琴風。孫琴風的妻子叫蔣 妙 月。蔣 妙 月是溪口人,按照輩分,是蔣的舅母,也是其族姑。

孫琴風對蔣介石這位外甥打小就十分地器重,期望頗殷。琴風早年在寧波開了一家森順木行。1908年,介石去日本留學時竊得髮妻福梅的首飾箱,打算在寧波變賣後作為留學費用。

在寧波舅父店中歇腳時,孫琴風和蔣 妙 月知道外甥經濟困難後,主動給他一筆錢,還對他說:「外甥啊,你把首飾箱還給福梅吧,免得夫妻有反目之危。你的學費,我來承擔!」

正是有了舅父、舅母的資助,才使得介石得以順利地去日本留學,並解除了夫妻反目之危。

1913年,討袁失敗後,袁世凱懸賞2000大洋,捉拿介石。介石在東逃西竄後跑回了老家鄉躲避。他本想在溪口躲藏,但又怕熟人太多,暴露目標,考慮再三,選擇到了鄰鎮蕭王廟鎮人的舅父孫琴風家裡藏身。

介石認為舅家安全可靠,無推拒之虞。果然,介石一到舅父家,舅父、舅母甘冒風險,把外甥留在了家裡,並悉心保護。有一天,追兵來搜查時,幸好得到了舅母蔣妙月的冒死掩護,蔣介石才得以安然脫身。

對於舅父、舅母的大恩大德,介石始終不忘。發跡後,他對待舅父母勝過親娘舅。每次回鄉,必先到肖王廟鎮探望。而其子經國亦受父親影響,對孫氏舅婆也很尊敬。有一次,經國到肖王廟探望其孫氏舅婆。進門後,老太太(蔣妙月)馬上做桂圓湯款待外孫,十分親切。

1949年,蔣氏父子離開大陸時,舅母蔣妙月已是八旬高齡。當時,他勸舅母跟他去台,可是蔣妙月說:「我不願漂泊異鄉。」此後,仍留在老家。蔣介石臨走前讓秘書汪日章對其加以照顧。

1963年,原蔣介石的侍從秘書汪日章回到家鄉肖王廟鎮擴灣村探親。汪的母親和孫琴鳳是堂兄妹,故汪亦呼蔣妙月為舅母。

回鄉後,汪登門探望蔣 妙 月。此時的蔣 妙 月已是九旬高齡,丈夫已過世,女兒在遠方,膝下無兒孫,晚景有些凄涼。汪經過再三考慮後,上書總理,並把蔣妙月過去與蔣的關係以及目前其所處的處境,進行了陳述。

總理了解到情況後,即派人到奉化,把蔣妙月接到了上海,並對她加以悉心照料,給予關心和照顧。蔣妙月雖已是96歲高齡,但身體尚佳,思維清晰,回憶往事,如數家珍。

當問及想見誰,蔣妙月說:「我十分感謝周 總 理,如果條件許可的話,願去台省找外甥介石。」

得知了蔣妙月的願望後,總理說:「可以將她送去!」同時又讓有關部門安排送她去台的相關事宜。

而此時,在台的介石也是非常牽掛這個舅母,在得知了舅母還健在並且想來台的情況後,他很是激動,當即特許入台。對此,老蔣說:「將此人送來台省,我不敢不收。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報恩是基本底線。」

經過一番協調後和準備工作後,1965年,蔣 妙 月在其一個族親的陪同下,輾轉由港赴台。

蔣介石在獲悉舅母的行程後,特派兒子經國專程到港,先行陪伴照顧。等到舅母順利抵達台省後,在台北機場,蔣介石帶著宋美齡親自迎接。此後,蔣 妙 月被外甥介石奉養在其官邸中,直到終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峰風多文 的精彩文章:

林沖和武松的差距在哪?從野豬林和飛雲浦就可看出,原因何在?
朱棣不聽朱元璋祖訓,將這個國家打成一個省,結果腸子都悔青了!

TAG:峰風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