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啟動「達芬奇計劃」:或重創英偉達!

華為啟動「達芬奇計劃」:或重創英偉達!

據The Information爆料,華為內部已經制定了代號「達芬奇」(Project Da Vinci)的項目,也被一些華為高管稱為「D計劃」。

「D計劃」的內容包括為數據中心開發新的華為AI晶元,能夠支持雲中的語音和圖像識別等應用,這是華為涉足競爭激烈的人工智慧市場的第一關。

知情人士表示,華為執行領導「達芬奇」項目的是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華為旗下IC設計公司海思董事長。

華為公司高層已經公開表達了他們對人工智慧的興趣,華為智能手機等產品中也添加了AI功能。如果說「D計劃」是華為全面擁抱AI的第一關,那麼華為已經在移動端上進行了小型實驗。

目前,達芬奇計劃還從未被公開披露,鑒於華為在全球無線運營商中具有的廣泛影響力和產品及服務,「達芬奇」項目的影響潛力將是巨大的。它首先可能對英偉達構成挑戰。

開發AI晶元是「達芬奇」項目的關鍵組成部分。華為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華為半導體部門海思(HiSilicon)的工程師負責設計華為自己的AI晶元,用於數據中心的伺服器。華為經理表示,雖然華為目前使用英偉達的晶元來為其伺服器增加AI功能,但華為希望逐步減少對美國公司的依賴。

這位經理表示,當華為為客戶建立網路和數據中心時,「如果我們也能提供人工智慧,那將是一個差異化因素。」

不過,創建英偉達的替代品將是一場艱苦的戰鬥。 這家美國公司在加速深度學習演算法晶元的市場上享有幾乎壟斷的地位。許多公司都嚴重依賴英偉達將AI帶入自己的產品中。

在晶元產業,行業實力前20%的企業拿走了80%的利潤。

包括華為在內,很多中國公司搶佔市場的方式是提供低價產品,佔據端市場,積累資本,然後再逐漸往上爬升。但是,這樣的方法在晶元行業行不通,因為大家都會購買技術最好的產品。而過去幾十年來,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技術最好的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是飛快的。

如果製作出一款技術或者性能沒有那麼好的晶元,就佔據不了市場,自然也無法迭代。

「英偉達佔據主導地位,不僅因為它的晶元,還因為它們在軟體框架和工具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依圖科技的人工智慧研究員吳雙說:「現在英偉達的市場地位相當不錯。」依圖是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圖像識別創業公司,已經籌集了超過2億美元的資金。

不過,華為擁有龐大的研發資源,在開拓新業務方面也保持著良好的記錄。這家公司已經超越了許多全球電信設備和智能手機的競爭對手,最初是提供更便宜的替代品,後來加強技術在價值鏈上攀升。

在華為的18萬名員工中,有超過8萬人參與研發。華為在中國,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典,俄羅斯和印度都設有研究中心。去年,華為在研發上花費了130多億美元。

儘管取代英偉達的可能性不大,但華為以前也曾對其他大

型美國技術供應商構成挑戰。華為曾在幾乎所有的華為手機中使用高通的晶元。然而,在過去的七年中,它通過開發自己的移動晶元,同時積累了越來越多與無線技術相關的重要專利,將自己變成了高通的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跨科技圈 的精彩文章:

我國三大運營商全面取消長途和漫遊,不見得是好事!
5G技術將掀起新一輪手機行業「大洗牌」背後的真實原因?

TAG:跨科技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