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生記憶中的知青老師

學生記憶中的知青老師

學生記憶中的知青老師

劉曉冬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副教授)

謝小慶按:知青教師走了,知青教師的學生成為了隊長、書記、教師。知青赤腳醫生走了,他或她帶出的徒弟成為新的赤腳醫生。赤腳獸醫走了,他帶出的徒弟成為新的赤腳獸醫。汽車司機走了,他帶出的徒弟成為新的汽車司機。木匠走了,他帶出的徒弟成為新的木匠……

2018年是大規模上山下鄉運動50周年的日子。今年,將至少有數億字當年知青的回憶被編印刊行。其中,將包含上萬張當年的黑白照片。這些回憶,這些照片,記錄了這次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事件,將成為一筆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這是一位學生對當年知青老師的回憶。發表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北京知青編印的《致草原》一書(第522-530頁)。有時候,或許「旁觀者清」,從學生的回憶中,可以獲得關於知青更多視角的記錄。

作者現在是心理學副教授。

感謝作者和《致草原》主編甫習先生為我提供文稿和圖片。

最早接觸知青是父親的原因。我父親曾經是阿旗供銷社、貿易公司、商業局的幹部。20世紀70年代,是一個物資匱乏的時代,商業是很「吃香」的單位,父親一年有半年的時間是下鄉指揮物資運輸工作,和牧區老鄉、北京知青有大量的接觸。每到過年前,知青們都要找我父親批一些煙酒之類的緊俏商品帶回家。過完年回來,都要給父親帶一些北京的土特產,如:北京糕點、果脯等。有時候還給父親一些北京布票。那可是當時極其緊俏的資源。所以,我們小時候就有很大的「優越感」,因為我們穿的衣服都是成衣,而且是北京友誼商店買的。那時,同學們穿的大多是家裡手針縫製的衣服。

那時候,阿旗是很落後的地方,城鄉差別非常明顯。一個沒有見過世面的小孩子接觸到這樣一些貌似「外星人」的人,覺得很新奇。他們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似乎都和當地人不一樣,就連名字都那麼洋氣,不像當地人,不是花啊、草啊,就是萍呀、梅呀。這可能就是一個孩子能感受到的文化、優雅和時尚,從那時起,我就嚮往做個文明的「城市人」。

阿旗一小知青教師——靳庄老師

1970年9月,我在旗里上了小學。過了兩年,我的任課老師里竟然有兩位北京知青,這讓我覺得很興奮。一位是康志紅老師,是別的班的語文老師,但給我們班帶過幾次課。另一位是對我一生都有著重要影響的老師——靳庄老師。這一點她並不知道,因為我到現在都沒有機會告訴她。

靳庄老師是我的美術老師。美術雖然是副課,但她讓我有了近距離接觸藝術、品味藝術,接觸現代文明的機會。因為我是學習委員,經常給老師送作業,於是,就有了更多接觸老師的機會。沒多長時間,我竟然被靳老師選中當她的繪畫模特兒,印象很清晰的一幅是系著頭巾的肖像畫。很可惜,那幅畫沒有保留下來。

20世紀70年代,在偏遠落後的小旗縣,在更多的人並不知道「模特兒」為何物的時候,我已經接觸到了「時尚」「浪漫」的職業,周六日經常被老師邀請到宿舍呆半天兒,做模特兒、聊天兒。這不僅成了同學們羨慕嫉妒恨的原因,也成了我趾高氣揚、清高自傲的資本。雖然這樣不好,但能得到老師,特別是北京老師的器重和認可,不要說那個時代,就是這個時代,對一個孩子來說,也是無比巨大的自尊和力量的來源,是無比巨大的正常成長的基礎和動力。這一點也是我做了心理學老師後,通過自我分析找到的一些原因:一個孩子自我意識和價值感的來源主要是周圍成年人的接納、肯定和認可。因為,在他還沒有自我評價能力的小學階段,家長、特別是老師的態度,就成了他自我概念的主要來源和參考。老師認為他好,他才知道自己很好。老師認為他很糟,他也深深地相信。這對他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別人、如何與周圍環境相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了這個影響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影響是我找了一個學美術的丈夫。是巧合?還是冥冥中對這個職業的好感?不得而知。但從內心對這個職業的接納,可能與這些早期經驗有關係。

不久後,靳庄老師帶來了一個叫楊建敏的男老師,同學們神秘兮兮地說這是靳老師的愛人,好像是教語文的,但教我們唱歌。楊老師的個子很高,我們心裡總覺得和小巧精幹的靳老師「不太般配」。但當時那個年齡,我們並不清楚愛情、婚姻是怎麼回事兒,鑒於楊老師性情很溫和,完全不是靳庄老師的「對手」,我們也就欣然「接受」啦,內心裡還是挺佩服楊老師的才氣的。

靳庄老師是個很威嚴的人,在學生們面前總是表現得很厲害,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散漫慣啦!」。很多同學都很怕她,又不是主科老師,所以,敬而遠之。但我很喜歡她,喜歡她的幹練、洒脫;喜歡她的認真、嚴謹,這些人格品質也成了我塑造自己的主要成分。

阿旗一中知青教師——馬澤南老師

1975年9月,我上初中啦,還沒報到,同學中就傳出了消息,說我被北京知青馬澤南老師「挑」到了32班。就因為這個,小學很要好的同班同學都不理我啦,因為他們的老師不是知青。我又一次成了同學們羨慕嫉妒恨的對象。報到的當天就被馬老師「召見」到辦公室兼宿舍的地方,直接委以學習委員的「重任」。很慶幸,也很「痛苦」,因為這更成了我遭別人嫉恨的理由。

開始對馬老師的印象不是很好,她嚴謹得近乎刻板,認真得近乎教條,對大家要求得極其具體嚴格。數學作業本必須訂成16開書的樣子;鋼板刻寫印刷的習題一頁一頁沒完沒了。背地裡同學們有很多不滿、牢騷、抱怨。但當馬老師帶我們到初二下半學期就考上大學走了以後,自己才知道我們和老師的感情有多深厚。那些印製出的習題相當於現在的複習資料。有些資料,我一直保留到了現在。

老師提供的複習資料

老師留的數學作業

就剩半年初中畢業,換班主任對學生來講可能是「致命」的打擊。對新班主任的排斥、不接納,對原班主任的想念、依戀,讓全班同學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適應」這件事兒上。更多的人亂了方寸、不知所措,大量的時間做了無謂的消耗,等我們適應過來已經將近畢業啦。這也是我後來當了老師,學了很多教育理論知識才更加意識到的問題。現在回想起來,這可能真算是我們一生中遭受的一次影響重大的衝擊和打擊。如果這批知青老師能把我們帶出初中,帶完高中,我們的命運將會……

儘管只有兩年半的時間,但知青老師對我的影響,在日後的社會生活中還是不斷地顯現出來啦。工作以後,出去上學、開會、學習,跟別人聊天兒的時候,經常被問到一個同樣的問題「你是阿旗土生土長的嗎?不像呀!」

問的人多了,我也開始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大家都覺得我不像阿旗土生土長的人?顯然我有一些和這個地方不同的異域風情,那我並沒有離開過這個地方,這些因素是從哪兒來的呢?只有一個答案:北京知青的影響。只有他們是外來因素,並且是很高端的外來因素——首都北京的「老三屆」。

很多成功的人都會分享一個共同的經驗,那就是初中老師對其一生的影響,因為這是一個奠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我很有幸,在初中這個關鍵階段,在三觀確立的重要時期,直接接受的是首都北京的影響和教育,這對我日後的生活態度、工作態度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奠基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經常會回憶、總結成長經歷中的一些過往……我慶幸我是草原的孩子,我更慶幸我是知青的學生!

馬老師雖然只帶了我們兩年半,但對我們一生人格的影響都是不可磨滅的。儘管當時很抱怨,但後來發現,她身上的優秀品格和人格特質,都成了我人格中的基本素質,比如:做人的善良、堅韌,做事的嚴謹、認真。

馬老師帶班的態度和風格讓其他班同學羨慕不已。她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學生們在一起,除了上課、判作業,更多的時間是在班裡進行管理,甚至是陪伴。記憶中經常出現的一個畫面:教室里的爐子著得很旺,屋裡很溫暖,馬老師坐在我們中間給大家念報紙、念文章。她是個數學老師,卻給了我們朗讀的影響,她朗讀時的那份專註、認真,節奏感和韻律感的把握和處理,讓我對朗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到現在,每當我朗讀的時候,腦海中呈現的都是馬老師當年的音容笑貌。

都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能得到老師這麼耐心的陪伴真是我們一生的榮幸。馬老師對我們的陪伴可謂從早到晚,這不能不說是無比巨大的尊重和寵愛,不能不說是無比巨大的精神財富。後來,我歪打正著地也當了一名老師,對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有了一些了解和研究。研究來研究去才發現,我們那段時候受到的恰恰是素質教育。

20世紀70年代,學生的學業負擔沒有現在這麼重,課餘時間有大量的課外活動,可謂德智體全面發展。有些活動是學校組織的,比如:一年一度的運動會,有些活動是班裡自己組織的,比如:詩歌朗誦會。

每年的運動會學校都非常重視,舉辦得也非常正規,而且有相當的水平,可以說創下了阿旗一中運動史上的輝煌。在馬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班也為這份輝煌增過光、添過彩,先後拿過班級團體總分第一;男女生團體總分第一;男女生接力賽第一;個人單項第一;跳高成績破紀錄;越野賽第一等等等等的好成績。每年的運動會,馬老師都把它當成一個盛大的活動、重要的任務認真對待。她雖然嚴謹,但並不主張死讀書本兒,提倡我們全面發展,並且幫助我們搭建各種全面發展的平台。

草原上,四月份的天氣依然寒冷,但在馬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班的訓練工作已經展開啦。全體參賽同學幾乎每天早晨都是五點半起床,六點到校跑步,訓練各自的項目。每當這個時候,馬老師都會出現在運動場上,陪伴大家、組織大家,幫助解決各種各樣訓練的問題,比如:請教練、找器械、借跑鞋、聯繫比賽等等。記得有幾次女隊4×100米接力居然跑過了高七班。那高七班可是一中當時很厲害的女隊,而且比我們的平均年齡長個五歲左右。

當時訓練得挺辛苦,特別是像我這樣耐受力差的人,經常牢騷滿腹,但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歷,才意識到它的作用和價值。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講,人的多元智力包括:語言/文字智力、數理/邏輯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自省智力、人際智力。運動能力是人的智力因素之一。運動智力在人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並不比數理化差,甚至於更強。因為,在眾多的學科中,體育是最能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的一門學科,是人意志品質的主要來源。這是西方教育重視培養兒童運動能力的經驗所在,也是我這麼多年來的人生體驗和感悟。特別是做了心理諮詢師以後,來詢者或各單位的講座,更多的要求就是解決所謂壓力的問題。其實,壓力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承受力差,承受力差的主要原因是意志品質差,意志品質差的主要原因是面對的困難環境少,經歷的挫折、磨難少。很多成功的人都分享一個人生經驗:苦難是財富,經歷是財富。壓力感造成的發展困境幾乎成了獨生環境下長大的現代人的通病。

很多人經常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看你每天高高興興的好像活得特別輕鬆,沒有什麼壓力感」?坦率地講,半輩子的人生經歷,我還真沒有感受到太多的壓力。我想,這和初中這個重要的人生階段受到的知青老師的影響不無關係;和運動場上的訓練、參與不無關係。它幫我確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我養成了正確的生活態度、工作態度,使我在各種問題、困難面前能夠應對自如、遊刃有餘;幫我形成了樂觀向上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更幫我養成了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方法。

在運動場上,每當想放棄的時候,老師的熱切期望、同學們高聲吶喊的鼓勵,瞬間就能調動出你身體中的潛在能量,在這強大內在精神力量的驅使下,你果然堅持到了終點,只有撞線的那一刻你才知道,什麼叫戰勝自己、什麼叫超越自己,什麼叫「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這些深刻的人生道理和生命內涵只有你自己親身體驗、真切經歷才能獲得。任何人都給不了你。這個過程會讓你受用一輩子,會讓你在任何困難面前都能咬牙堅持、冷靜面對、勇往直前,哪怕失敗,都不會氣餒、不會消沉,都能很快地找到重新開始的力量和方法。

在後來的很多講座中,我都會不厭其煩地宣揚一個觀點:體育是最能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的一門學科。這和我們傳統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笨蛋才幹體育」的觀念是背道而馳的。現在的家長很質疑這一點、更難接受這一點,除了書本學習、除了名次分數,恨不能不讓孩子接觸任何事情。他們認為,這跟學習沒有關係。但事實證明,這跟學習有極大的關係。因為,人是身心的統一體,身體不好的人,精神很難強大;精神強大的人,身體很容易健康;身體健康、精神強大的人學習成績不會差。如果身體不好精神力量都能很強大,那一定是非凡的人,比如:霍金、張海迪。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因此,更依賴身體的強大。

初中是人一生中奠定基礎的階段,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很多成功的人都會感謝初中老師對他的影響。我雖然不是什麼成功的人,但初中這段美好的經歷確實奠定了我人生的基礎。它使我能堅定、樂觀、自信、向上地生活;能積極地為社會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幫助更多的家庭走出困境;能幫助更多的孩子正常發展。我想,這是我對知青老師們當年幫助、教誨的最好報答。

初中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成長階段。我的初中生活可謂「輝煌」、「燦爛」,因為我的五六門課的任課老師都是北京知青。除了班主任數學老師馬老師外,還有語文老師曹堅;物理老師陳堅定;化學老師潘大金;體育老師趙振生,音樂老師毛平等等。所以,在我的概念里,老師是外邊來的人才可以乾的職業,阿旗當地人是沒有資格當老師的。

阿旗一中知青教師——曹堅老師

對我產生深深影響的還有一個重量級的老師——曹堅老師。

曹堅老師是我的語文老師。她高高的個子,白皙的皮膚。這是草原上的人很難有的膚色,著實令我羨慕。她的頭髮用手帕鬆鬆地系在腦後,自然垂下來的頭髮遮住了半個臉,時尚、浪漫,還有點兒神秘。當時,我們的頭髮都是用皮套緊緊地系著。從那個時候,我就在偷偷地在模仿她,想能像她那麼漂亮、優雅。直到現在,我都沒有放棄對這一點的追求,儘管我可能永遠都達不到老師的那種境界。

我是有幸接觸曹堅老師比較多的學生。當時,夏天有運動會可以忙,冬天就沒有什麼活動啦。班主任馬老師就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組織我們班搞詩歌朗比賽,自己班搞,和高年級一起搞,熱火朝天。語文老師自然承擔起了輔導朗誦的任務,我是經常被曹堅老師「召見」到家裡輔導的學生。一字一句,一顰一笑,耐心糾正,一絲不苟。《西去列車的窗口》、《難忘的航行》、《雷鋒之歌》、《三門峽——梳妝台》、《帽子的秘密》、《理想之歌》……這些優美的詩句都是那個時候沁入我們乾涸而幼小心田的陽光雨露。朗誦這些詩句的能力,也成了我後來做教師這個職業需要的基本功。

紅日、白雪、藍天,

乘東風飛來了報春的群雁。

從太陽升起的北京啟程,

飛翔到寶塔山頭,

落腳在延河兩岸。

歡迎你們啊,我們突擊隊的新戰友,

歡迎你們啊,我們公社的新社員……

吟誦《理想之歌》,沉浸在詩歌的意境中,我們的精神得到了濡染;靈魂得到了洗禮;人格得到了升華;德行得到了教化。那之中有一個時代的紀念。可見,《朗讀者》不是什麼央視、董卿現在的獨創,而是我們知青老師當年的發明。

當時,這樣的活動並不是個別好學生獨享,而是全員參與,每人有份兒,擅長的、不擅長的同學都有機會上台表演。這是多麼大的教育公平,又是多麼大的教育尊重,這是現在的很多老師都很難具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懷。

2012年,在草原水草豐美的8月份,我們32班組織了一次初中畢業34年的聚會活動,把馬老師也請了回來。在聚會活動上,每個同學又把當年自己的朗誦節目表演了一遍。重溫過去,每個人都沉浸在了美好的回憶中,激動不已,潸然淚下,比看央視春晚還專註、投入,竟然忘記了拍照片,這無疑成了這次活動最大的遺憾。

朗誦這些優美的詩句,依然是後來和同學們在一起時經常表演的節目。每次朗誦起來都讓32班的同學激動不已;每次朗誦起來都讓別的班的同學「痛恨」不已,因為他們沒有這樣的經歷。

曹老師還有一項與眾不同的假期作業,形式是寫大字,也就是寫毛筆字。這個作業要由我收到一起給曹老師寄到北京,老師判完了以後再給我們寄回來。對於當年的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講,能跟首都北京打交道,能去郵局給北京發郵件,都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這樣的作業形式也只有我們班同學能享受得到。很可惜,這些珍貴的資料都沒能保存下來。

1990年夏天,偶遇曹堅老師、蔡維老師回草原,我有幸邀請他們在家裡下榻。那是自己很幼稚,沒有跟老師們進行太深入的溝通交流。現在想起來,當時心理上的師生距離對我來說很難跨越。記得蔡維老師還熱情地邀請我去北師大進修,我居然沒當回事兒。現在想起來真是後悔。北師大的心理學專業可是國內頂尖級的,如果當時去了,我可能能早十幾年的時間接觸到我熱愛的心理諮詢領域;我可能能得到更正規的訓練;我可能能進入更專業的隊伍,和業內更頂尖級的同仁們在一起……。現在,這些都成了深深的遺憾。

蔡維老師雖然沒教過我,但全校的學生都認識他。他當時好像是政工幹事,相當於現在的學生科幹事,管理學生很有辦法,全校學生都怕他,特別是男生。這種管理潛質果然成就了他日後的領導才幹。

阿旗一中知青教師——陳堅定老師

還有一位對我產生深遠影響的老師——陳堅定老師。

70歲,精神矍鑠的陳堅定老師。

陳堅定老師是我的物理老師,她竟然給我們上過蒙語課,當時的作業本兒還在。知青老師怎麼都那麼厲害,這真讓我們這些牧區「土著」汗顏。

陳老師留的蒙文作業

陳老師教到我高一第一學期就考上大學走了。老師走之前找我做了一次談話,當時說了什麼記不太清楚啦,只記得自己哭的一塌糊塗,內心的感受很複雜,既感謝老師的理解,又愧疚物理成績的糟糕;既祝賀老師考上大學,又遺憾老師的離開。

2017年8月,時隔38年,我有幸又見到了陳堅定老師,還有她的愛人魏本華老師。

38年,彈指一揮間,我們也都從青少年變成了年過半百的人。陳老師已經是70歲的老人了,但歲月的利劍好像並沒有在她的臉上留下殘酷的痕迹,她依然精神矍鑠、風趣幽默、談笑風生,完全沒有老師的架子和拿捏,風趣中帶著智慧,幽默中透著瀟洒,和藹可親,善解人意,依然是我當年喜歡的那個老師,依然是我始終追隨的那種風格。

陳老師的瀟洒,透著一種女性少有的「男性」魅力。物理是很多女孩子敬而遠之、相對有難度的學科,但陳老師好像沒有這種困難。她的專業素養之完善,專業能力之強大可謂震撼。判卷子這事是一個老師最頭疼、最沉重的負擔,但陳老師彷彿沒有這種壓力,。她經常在課堂上,在監考過程中就把卷子判完啦。交一份,判一份,當場反饋,當場點評,不拖泥帶水,不婆婆媽媽。親切、溫和、詼諧、幽默,上課就像演小品,判卷子就像說相聲,輕鬆、自然地就讓學生學會了知識,完全沒有學業的負擔和壓力。她像施了魔法一樣,把一門大家認為很困難的學科,變成了大家都很喜歡,並且能學會的學科。只可惜,高一第一學期還沒結束,她就考上大學走啦。這可能也是我們這屆學生沒有多少人正兒八經上個大學的原因吧?對不起,老師,「好漢子永遠賴自己,賴漢子永遠賴別人」!

素質教育一直在倡導教師的教學藝術、教學能力。在我的心目中,陳堅定老師就是有這種高深造詣的人,只可惜,她後來沒有從事教育工作,不然會有多少孩子沐浴在這種藝術造詣的陽光雨露下!這會不會是教育的遺憾,會不會也是陳老師的遺憾?

魏老師雖然沒教過我,但是是一位我很敬重的老師。一起吃飯時,我帶了自己做的紅葡萄酒,魏老師竟然讚不絕口,連說好喝。他見過那麼多世面、喝過那麼多好酒,居然能「欣賞」我的「三無產品」,這真讓我受寵若驚。也許是禮貌?也許是恭維?沒有關係,我權當老師對我的肯定和讚美。在這一動力的驅使下,今年又做了好多,希望明年有機會與老師們開懷暢飲,共同歡度這50年才等到的半個世紀的生命的慶典

兩位老師應邀做客。陳堅定(右三)、魏本華(左三)、

作者劉曉冬(右二)

阿旗一中知青教師——李善才老師

還有一位重量級的老師——李善才老師。

李善才老師是我高中的班主任,數學老師。雖然我高一後半學期就去赤峰二中上學了,在這個班只呆了一個學期,但他超強的適應力和責任心深深地震撼了我。當時,知青不是考學就是回城,他是少數沒離開草原的知青中的一位,主要原因可能是在當地成了家。在知青大批上學、返城的動蕩中,他依然生活得淡定、從容,和當地的環境融為一體,和當地的人打成一片,完全看不出不和諧、不適應。心理理論講,人的適應力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可見,超強的適應能力成了李老師紮根邊疆、貢獻教育的強大支撐力。在50歲那年,最後一批知青返城政策出台,主要是為了孩子們,李老師做了一個正確而遺憾的決定,提前退休,回京定居。

在給老師的送別宴上,我真誠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聲。我說:「當年上山下鄉的政策,對老師這代人來說可能是人生的災難,但對我們這些生活在偏遠落後地區的孩子們來說,可謂三生有幸。在城鄉差別這麼大的情況下,我們卻有幸享受到了來源於首都北京的教育和成長影響,是素質教育。感謝李老師!感謝所有的知青老師!」話音未落,所有在場的男生女生,包括老師夫婦都流下了激動的熱淚,幸福?遺憾?感謝?惋惜?五味雜陳,不可言表。大家都感謝我說出了大家想說的話,我也慶幸自己有機會、有勇氣把這些美好的感受表達出來,否則我會遺憾終生。

靳庄老師的認真、馬澤南老師的嚴謹、曹堅老師的浪漫、陳堅定老師的瀟洒,李善才老師的擔當……每個老師身上這些優秀、獨特的人格特質和人格魅力,都注入了我的靈魂和血液里。它們會讓我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完善、更加堅定、更加樂觀。

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識別加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知青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上海知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