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中國匠人筆下的「琺琅」技藝,為什麼沒有打動你?

中國匠人筆下的「琺琅」技藝,為什麼沒有打動你?

配手繪、掐絲的琺琅腕錶是整個製表界最貴的產品之一,主要是由於生產太過於困難。

知名腕錶製造商,比如百達翡麗、梵克雅寶、江詩丹頓以及其他一些品牌所擁有的藝術家資源、分銷網路和市場預算都是龐大無比的,當人們聯想到「琺琅」時,似乎都會自動過濾掉「中國製造」。

中國匠人在琺琅的範疇里,早已站在世界的舞台。

如熊氏琺琅,經歷三代人的沉澱與傳承,熊松濤熊爺在歐洲琺琅圈子裡一直久負盛名,然而在國內卻鮮有人知。其實,國內外腕錶品牌的頂級琺琅作品之中,也不乏中國匠人的作品,不為人知了。

一塊琺琅錶盤的成型,要經歷些什麼?就拿手繪琺琅錶盤來說,製作分為4個步驟。首先是製作空白的錶盤主板,但是必須要有足夠的彈性可以經受多重高溫的燒制而不變彎。

金是常見的一個選擇,因為不容易變彎或起皮,這些是包括銅在內的其他材料上常發生的問題。

接下來是在底板的正面平整地蓋上兩層白色琺琅,在背面做兩層防變形處理。防變形處理對於防止錶盤在後面的燒制過程中變形是非常必要的一步。這個步驟完成就變成待繪製的畫布了。

畫布支好了,琺琅微型畫就可以開始了。這是非常辛苦和費力的過程,根據設計的不同通常需要一周到10天的時間。涉及多次燒制——每上一次色就要燒一次。

一個細小的差錯都會讓錶盤變彎、起泡或者破裂。繪製完成後,多數高端的公司會做3層半透明的琺琅,俗稱「日內瓦技法」。這種技法是為了防止懷錶刮花而開發出來的。現在,採用這種技法主要是為了製造一種光滑而奢侈的裝飾,給錶盤增加深度和營造豐富的效果。

琺琅一定會要隱含的一些「低效」的環節,這些環節推高了琺琅錶盤的價格。

首先,打磨琺琅錶盤就非常複雜,只有那些受過嚴格的訓練的工匠可以完成。達到這個水平的琺琅匠人少之又少,需要經過長久的訓練。

其次,懂得用琺琅手繪錶盤的藝術家數量非常有限,這種東西是沒辦法通過課程學到的,必須經過學徒的日積月累才能學到,沒有捷徑可走。

一個琺琅匠人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一隻錶盤。即便是資歷最老的品牌生產這種手錶的數量也非常有限。

跟高成本有關的另一個問題是生產過程中容易出錯。不管琺琅匠人的技術再怎麼嫻熟,錯誤都時有發生,主要是由於材料本身的質地。錶盤通常在上最後一道面漆的時候變彎或起泡——這時在這塊表上投入的時間和人工都功虧一簣。

從技法較量的匠人,到材料的「科研」。

考慮到採用金作為加工材料主要是由於其在極端溫度下所擁有的韌性而不是其外觀(在繪製環節金屬部分完全是被蓋住的),材料選擇並不會影響最終的質量,只要替代材料不會變彎或起皮。

為了克服這些不利因素,匠人需要控制整個過程的方法。除了金為主材外,銅合金的實驗也從未停止過。

老鄧說表:

堅持做一件事很難,堅持幾代人做一件事更難。琺琅腕錶在市場的佔有率可能只接近5%,被大眾看到的琺琅作品更是寥若晨星。

中國匠人在製作琺琅工藝上確可圈可點,但看到的作品趨勢於「花鳥魚蟲」居多,其實還有大可挖掘的文化底蘊去升華,本就是以「少」勝多,何故附於「眾」。

當然,因為「芯」的緣故,受其錢景,也是一個大問題。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鄧說表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沒有考慮過情侶表?就因為你是單身狗?
古董表和人們常識里的「古董」有何不同?

TAG:老鄧說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