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可以過江,可以投降,項羽為何偏偏選擇自殺?劉邦到死才明白!

可以過江,可以投降,項羽為何偏偏選擇自殺?劉邦到死才明白!

劉邦從一個草莽漢子起家,一路經歷跌宕和磨難,最終得以雄霸一方。他一生最大的勁敵就是項羽,儘管最終戰勝了項羽,可他始終搞不懂項羽為何失敗後要自刎烏江,明明他可以選擇投降,也可以選擇過江。作為一方霸主,劉邦表面風光無兩,可終日卻寢食難安。

項羽

在臨死之前,往事如置放映機中一幀幀浮現出來,劉邦才終於明白了自己和項羽之間的差別,也終於懂得他為何要自殺。眼見人世的浮華如煙飄散,劉邦不知言語,深感無奈。那麼,項羽到底為何要在烏江邊自殺呢?

要解釋其中緣由,必須提及項羽的生平。項羽是項氏子弟,出自名門望族。雖然家族之人大多為了楚國而戰死,但骨子裡仍然流淌著項氏的血液,有著項氏基因。基於這一點,項羽從出身起就不會是個草莽漢子。他身負家仇國恨,飽受親人離自己而去的痛苦,這一切更讓一個人快速成長。他身為項氏的少族長,有資本頑劣,卻誓死也不願遭受折辱,寧可自殺也不會向他人屈服。有了這樣的性子,項羽為人更加大氣忠義,骨子裡更透著瀟洒和豪氣,擁有一腔熱血山河夢。

項羽

與項羽相比,劉邦的性子和為人處世則完全截然不同。劉邦跟項羽不一樣,不是名門望族出身,也沒有什麼家仇國恨,更是很難有與項羽相似忠肝義膽、報效國家的想法。劉邦是一個草莽漢子,出身平凡,如果沒有起義,他一生都是平平庸庸。由於自小沒有被灌輸精忠報國的想法,劉邦單純迷戀錢權的利益,這種心理於一個小人物而言,實在稀鬆平常。因此,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劉邦更會厚著臉皮不惜一切得到,也少了寬容和謙讓的氣量。於他而言,屈辱只是暫時,忍過了就是大好前途。

兩相對比之下,項羽不堪受辱,為人卻大氣有肚量;劉邦則萬事皆容忍,事事可再來。從兩人的性格對照,也就能解釋為何項羽想要自殺了。項羽明知有些時候做某些事對自己有利,可又因為大氣和不在乎,更讓他不願做那些事情。因此,在面對失敗後,項羽望著滾滾而過的烏江水,一時間心中波濤洶湧,遐想萬千,終於拋下了一切,大義凜然舉刀自殺。

劉邦

劉邦奪得了天下,了結了自己一輩子的心愿。然而,他的性子也決定了他一生都不可能跟項羽一樣大氣洒脫。為了鞏固朝政,劉邦分封臣子為諸侯,一步步積累自己的力量,歲數大了還要親自領兵,一生都勞累受罪。項羽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死得乾脆洒脫;劉邦奪得了權勢,一生卻受累於權勢的枷鎖之中,倒成了籠中鳥了。

眼見浮華萬千,如煙飄散,劉邦不知言語,心有所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史 的精彩文章:

帝感慨:老將至而無子!太監:萬歲爺別擔心,兒子給您養到6歲了
清朝最悲慘的一品大官,兵敗被英國人抓到印度,關籠子里絕食而亡

TAG: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