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4個癥狀的人,少做4件事,多吃5類食物,血管一天比一天乾淨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的提前,其主要原因是各種不良習慣及所吃的食物不健康。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血管堵塞非一日之積!」人過了30歲,血管內毒素、脂肪等廢物就開始增多,但起初,血管堵塞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只有當血管堵塞超過70%才會有癥狀。
警惕,有這4個癥狀的人,要小心血管堵塞!
1,手腳麻木
中醫認為「痹」指氣血不暢,而「栓」指栓塞。
手腳麻木是痹栓引起,當體內痹栓沉積到270微克左右,就會使肢體活動受限,出現半身不遂的表現,甚至癱瘓。
2,胸痛、胸悶
出現胸痛、胸悶可能是心血管堵塞誘發的心絞痛,;若持續性胸痛、胸痛3-5天,立即送往醫院,避免發生猝死。
3,劇烈頭痛
任何突然發生的劇烈頭痛,或伴有抽搐、昏迷、嗜睡等表現,可能是腦血管堵塞。
另外,記憶力減退也要重視腦血管的檢查。
4,血壓突然異常
正常人的血壓大多數是80-120mmHg,當血壓突然出現異常,一定要警惕腦血管疾病。
當血壓突然持續升高到200/120mmHg時,可能是發生腦血管堵塞的前兆;
當血壓突然下降到80/50mmHg以下時,小心是形成腦血栓的前兆。
預防血管堵塞,這4件事要少做:
1,一天兩包煙
吸煙,是血管出現故障的元兇之一。
一天兩包煙,會使血管內毒素增多,誘發血管硬化。
研究表明,每天吸煙20支以上,冠心病風險會增加2—3倍。
2,久坐不動
血管問題不僅是腦血管和心血管,還有下肢血管。
長期久坐不運動會使血管內垃圾逐漸累積增多,誘發斑塊,促使粥樣硬化形成。若下肢血管有問題,誘發心臟病的記錄是正常人的4倍。
正常人皮膚上每平方毫米約有600根毛細血管,平時只開放100—200根,而運動會使更多毛細血管開放,促進血液微循環。
3,黑白顛倒
黑白顛倒的人經常過著沒有規律的生活,而熬夜,會使血管的生物鐘發生紊亂,導致體內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使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粘稠度增加。
長期「黑白顛倒」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4,大魚大肉
很多人經常在外應酬,而外面的菜多是「高油、高鹽、高糖」,會使血管內廢物的廢物越來越多,堵塞血管。
日常多吃這5類食物,血管會一天比一天乾淨!
1,富含α-亞麻酸的食物
主要來源:生亞麻籽油、有機蘇子油等
α-亞麻酸是人體必需氨基酸,需要從食物中攝取。其中,有機蘇子油中含α-亞麻酸可達67%左右,生亞麻籽油中含α-亞麻酸可達55%左右。
研究發現,α-亞麻酸有降血脂,調血壓,預防血管硬化的作用。α-亞麻酸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量, 同時還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量,促使血管健全。
同時,α-亞麻酸還能減少擠滿膽固醇的血小板,防止斑塊形成,增加血管彈性,從而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補充方法:每天直接食用5毫升生亞麻籽油或有機蘇子油,也可與酸奶一起攪拌後食用。
2,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主要來源:海參、泥鰍、鱔魚及芝麻、山藥、銀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精氨酸能補腎填精,還有助於補充血管張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張因子一氧化氮的形成,能有效減少血管損傷。
3,富含花青素的食物
主要來源:紫甘藍、紫薯、紫皮洋蔥、藍莓、蔓越莓等
花青素是一種水溶性色素,所以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多呈現深深淺淺的紫色或紅色。
花青素具有很強的抗衰老作用,能增強身體免疫能力,抗輻射,預防癌症;同時還能增強血管彈性,抑制炎症和過敏,改善關節的柔韌性。
4,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主要來源:新鮮蔬果、菌類等
膳食纖維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夠降低膽固醇水平。
調查研究:攝入充足的膳食纖維,能夠有效降低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是調脂控壓的「良藥」。健康成年人應該每天攝入25克膳食纖維。
5,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主要來源:西紅柿、西蘭花、柑橘類、獼猴桃、鮮棗等
維生素C可以稱得上是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它能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防止血管中脂質過氧化,降低血管病變的風險。
本文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三伏至,祛濕季,記住飯後「三不宜」、睡前「三不要」!
※45歲後要健康,保證身體1處「凈」、2處「通」,謹記3個字!
TAG:營養小霞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