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明日入伏,養生重點在於「避病」,這6件事要少做!

明日入伏,養生重點在於「避病」,這6件事要少做!

7月17日,就進入初伏了,開啟了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

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

初伏固定為10天, 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

2018年三伏天具體時間

初伏:7月17日

中伏:7月27日

末伏:8月16日

頭伏的民間習俗

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上海頭伏餛飩二伏茶」

頭伏要吃餛飩,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餛飩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

杭州頭伏火腿二伏雞」。

頭伏要吃火腿。中醫認為,火腿有健脾開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為最佳。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

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

民諺云:「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

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的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可做到發散體內蘊寒,防止秋髮寒病。

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潮濕悶熱的日子。

這段時間是養生的好時節,更是一個需要避病的日子……

初伏,按三穴位,護住陽氣,少生病,更健康

《內經》有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意思是說,陽氣之於人,就好比太陽之於自然,自然界沒有太陽就沒有生命,人沒有陽氣就會減壽。

經常按揉三大固陽要穴——補氣要穴、振奮陽氣、生命之根!

補氣:氣海穴

【位置】前部腹部的正中線,肚臍往下1.5寸,即兩橫指的位置。

【方法】平時可以按揉氣海穴或者用筷子、筆等按壓住穴位來迴旋轉刺激穴位,每次3—5分鐘,可以治療以各種氣虛為主的癥狀。

振奮陽氣:湧泉穴

【位置】前腳底板左右兩塊肌肉交匯點,明顯凹陷的位置。

【方法】用手揉湧泉穴,每次3—5分鐘。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第一個穴,腎為生命之本,是陽氣的升發之處,所以湧泉是振奮陽氣的一個要穴。

生命之根:神闕穴

【位置】肚臍正中。

【方法】平躺,全身放鬆,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旋轉按揉,順時針方向由小圈到大圈,然後逆時針方向由大圈到小圈來按摩,按摩時以感覺到胃腸的蠕動為標準。

三伏將至,「喝一茶」,健脾、開胃、祛濕,排毒

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此時,人體陽氣達到「高峰期」,很多人,容易出現上火的癥狀,此時,需要清熱、祛火

此外,受到「苦夏」的困擾,口淡乏味,食欲不振,此時,需要健脾、開胃

另,悶熱潮濕的三伏天,人體還容易被濕邪侵襲,此時,就需要祛暑、祛濕。

所以,三伏天,經常一杯蒲荷陳皮茶,能夠清熱解暑、健脾祛濕,很好地幫助身體改善各種不適癥狀。

自己動手做,蒲荷陳皮茶,泡水代茶飲

材料:蒲公英、薏苡仁、梔子、砂仁、赤小豆、茯苓、山藥、甘草、綠豆、葛根、黑豆、百合、乾薑、芡實、冬瓜皮、淡竹葉、馬齒莧、陳皮、桔梗、荷葉、人蔘、金銀花、菊花、紫蘇葉

做法:

1、蒲公英、馬齒莧,洗凈,切段,烘乾,碾碎,備用;

2、薏苡仁、赤小豆,炒熟,碾碎,備用;

3、梔子、砂仁、茯苓、山藥、甘草,烘乾後,碾碎,備用;

4、綠豆、黑豆、芡實、陳皮,碾碎,備用;

5、百合、乾薑、冬瓜皮、淡竹葉、桔梗、人蔘,洗凈,烘乾,碾碎,備用;

6、金銀花、菊花、紫蘇葉、荷葉,洗凈,烘乾,碾碎,備用;

7、取蒲公英、薏苡仁、梔子各0.3g;砂仁、赤小豆、茯苓、山藥、甘草、綠豆、葛根、黑豆、百合各0.2g;乾薑、芡實、冬瓜皮、淡竹葉、馬齒莧、陳皮、桔梗、荷葉、人蔘、金銀花、菊花、紫蘇葉各0.1g,做成一個茶包,即可!

解析: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利濕、排毒的功效,其中:

蒲公英可瀉火除濕,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荷葉,具有清暑化濕、昇陽清陽、涼血止瀉的作用,對於暑濕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有一定的幫助。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陳皮揮髮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促進胃液分泌,助於消化。

薏苡仁,《本草綱目》謂薏仁 「 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赤小豆,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對小便熱淋、黃疸、急性腸炎等有一定輔助作用。

茯苓,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

芡實,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伏天,少做這幾件事情

1:不開窗通風

三伏天,不少人怕熱,閉窗室內吹空調,但這是錯誤的做法!

天氣潮濕悶熱、通風差的室內,易引發中暑,而且使用空調不開窗換氣,空氣質量會變差,反而致病。

所以,三伏天,最好每天可以開窗通風兩次以上,每次15-30分鐘。

2:冷風對著吹

空調冷風,對著頸椎吹,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

三伏天,室內空調溫度,最好不要低於26℃,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或者搭個披肩。

3:大口急喝水

三伏天,人們出汗多,身體容易缺水,但是,切記,不要大口大量急喝水,會加重心臟負擔,危害身體健康!

4:濕發入睡

夏天時,人洗澡特別勤。有的人頭髮濕漉漉的就睡覺,導致「濕邪」在不知不覺中入侵身體。所以,一定要把頭髮擦乾再入睡。

5、熬夜納涼

很多人喜歡熬夜,從中醫角度來說,睡眠不足就是脾虛的癥狀,表明體內濕氣過重。

三伏天應該注意補一個午覺,二三十分鐘都可以。但如果過了1個小時,就會影響晚上睡眠了。

6:日光暴晒

三伏天烈日高照,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引起皮膚脫皮、紅斑,嚴重的甚至會起水皰。

過度暴晒,紫外線會破壞膠原、彈力纖維,讓皮膚提前衰老,甚至引發皮膚癌。此外,強烈的陽光還會損傷眼睛。

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紫外線最強,這個時段要特別注意防晒。

明天就入伏了,一定要注意哦!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雪姐姐 的精彩文章:

提醒:一旦身體長滿「它」,小心是肝臟早衰了,切莫忽視!
有這兩個方子在,還怕什麼頭疼腦熱?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