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大基因今回應「癌變門」:不存在醫生接連誤判!缺陷胎兒漏檢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華大基因今回應「癌變門」:不存在醫生接連誤判!缺陷胎兒漏檢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註:本文無意參與口水戰,因而不對《華大癌變》一文做出評價。同時由於無法對事件過程中的醫生態度及建議、嬰兒父母的敘述及行為以及華大基因的市場推廣行為進行真偽驗證,因而本文亦不涉及品牌利益、不參與事件本身評論。

今日,華大基因發布了《華大基因致孕媽媽們的一封信》,再次強調其技術的使用範圍,稱「目前比較有效、準確、全面的產前檢查依舊是『傳統產檢+基因篩查+高風險人群產前診斷』這一方式」。

圖 | 今天發布在華大微信公號的《華大基因致孕媽媽們的一封信》

近日,一篇名為《華大癌變》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中介紹到 2017 年 9 月湖南一名產婦在接受過無創 DNA 檢測後產下一名有缺陷的男嬰,因而引出對無創檢測的過度推崇的質疑,以及對華大基因煙草業務提出批評。文章一經發出,立刻引發社會熱議,矛頭直指華大基因。

隨著中國二孩政策的展開,越來越多的高齡產婦正在加入生育大軍,對應地也將出現一個較高的生育缺陷可能周期。如何利用現有的篩查及診斷手段,將這種人間悲劇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是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


無創 DNA 產前檢測

產前診斷是針對懷孕中、出生之前的胎兒所做的檢查,目的是偵查生育缺陷,如神經管缺陷、染色體異常、遺傳疾病等癥狀。

圖 | 懷孕中,孕婦的外周血中遊離著大量的胎兒 DNA 碎片

根據診斷方法,產前診斷可分為侵入性方法和非侵入性方法:侵入性方法包括絨毛膜取樣術、羊膜穿刺術、胎兒鏡和胚胎活組織檢查等;非侵入性方法包括醫學超聲檢查、X 線或核磁共振成像檢查,母體外周血胎兒細胞檢測等手段。目前產前診斷仍以侵入性方法為主,並以羊膜腔穿刺最為常用。

根據檢測目的,產前診斷分為篩查和診斷性檢查,篩查是針對胎兒有發生某種遺傳病高風險進行的,而診斷性檢測必須建立在先證者確診基礎上,通常需先進行遺傳諮詢。

根據以上分類,此次備受爭議的無創 DNA 產前檢測(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屬於非侵入式篩查範疇,並不能替代診斷手段,同時商業機構不能做診斷性基因檢測。

圖 | 無創 DNA 產前檢測流程

無創 DNA 產前檢測,又稱無創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等,1997 年中國香港科學家盧煜明通過研究發現,在懷孕過程中,孕婦與胎兒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孕婦的血液中存在大量的胎兒 DNA 碎片。2010 年,隨著研究深入盧煜明等研究人員再次發現,這些遊離的 DNA 碎片可以拼接、重建胎兒完整的基因組,用於無創性產前診斷。

由於操作簡單(只需要孕婦幾毫升的外周血),安全係數高,無創 DNA 產前檢測一經提出便被廣泛接受,成為有史以來普及速度最快的檢測手段之一,也是最成熟的消費級基因測序應用之一。由於其良好的市場前景,各大基因測序公司也紛紛布局,不僅華大基因,2013 年測序界的絕對霸主 Illumina 就以 3.5 億美元的價格成功收購了美國產前診斷公司 Verinata Health,踏足產前診斷市場。


華大之罪?技術之罪?

那麼無創 DNA 產前檢測的檢測範圍是哪些呢?讓我們援引華大基因官網上的一段介紹: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NIFTY)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是通過採集孕婦外周血,提取遊離 DNA,採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並結合生物信息分析,得出胎兒發生染色體非整倍體的風險率。該技術具有準確、無創、安全、早期和規範的特點,目前主要用於檢測 21-三體綜合征(唐氏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愛德華氏綜合征)和 13-三體綜合征(帕陶氏綜合征)。2009 年至今,已與全球 52 個國家近千家大型醫院進行合作,檢測樣本數已突破 30 萬例,檢出率和特異性均大於 99.9%。2014 年 6 月 30 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經審查,批准了 BGISEQ-1000 基因測序儀、BGISEQ-100 基因測序儀和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連接測序法)、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試劑盒(半導體測序法)醫療器械註冊。華大基因成為全球首 CFDA 批准註冊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產品的機構。

而此次診斷的內容我們則援引虎嗅網《華大癌變》中的描述:

不幸的是,他的出生伴隨著「13 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綜合症」、「腦發育不良」、「虹膜缺損」等一系列缺陷和疾病。這意味著,小男孩很可能會智力障礙、生長遲緩、外表異常,幾乎無法正常長大。產婦曾經有過不良孕產史。

通俗的講,這名患兒出現的情況是,與常人相比 13 號染色體缺失了一段,而華大的篩查範圍則是 21 號、18 號、或 13 號染色體是否有三條。而事實上,如此流行的檢測手段並不是天衣無縫,在發明之初大家就已經預見到他的技術局限:該方法並不能檢測異位、倒位、環狀、缺失、重複等染色體異常;不能檢測基因遺傳疾病;不能預測晚期妊娠併發症等。

而這裡所指的「缺失」正是那名患兒的案例。

那麼圈內人已知的技術缺陷,是否客觀、準確的傳遞給受試人呢?從華大出示的一份檢測知情同意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如下標紅的條款:

「本檢測僅針對 21 三體綜合征、18 三體綜合征和 13 三體綜合征 3 種常見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本檢測無法檢測到由以下因素引起的異常:染色體多倍體(三倍體、四倍體等);染色體平衡易位、倒位、環狀、缺失、重複;單親二倍體(UPD);單/多基因病等。本檢測無法完全排除胎兒嵌合型染色體疾病。」、「本檢測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結果。」等條款均出現在知情同意書中。

也就是說,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這名患兒的情況通過該種檢測方法均無法篩查——這種染色體疾病並不在無創 DNA 產前檢測範圍內。此外,即便是胎兒通過無創 DNA 產前檢測獲得陰性結果,仍然有 0.01% 的概率存在染色體非整數倍體異常。


天災?人禍?

那麼產前檢測是否只有無創 DNA 檢測這一種呢?換言之,是否有其他檢測手段有可能避免這種慘劇發生呢?

在中國,產前檢測的項目還包括 B 超檢查、唐氏篩查、羊膜穿刺、臍帶血穿刺等,其中以羊水穿刺最為常見且準確,但也伴隨著感染、流產等風險。同時,在孕期的不同階段,產婦的身體狀況也處在動態變化中,因而相同的項目也可能檢測多次。根據產婦年齡、身體狀況、遺傳史的不同,醫生會建議不同的檢查項目。

超聲波檢查可以檢查胚囊位置、是否雙胞胎、胎兒性別及發育狀況,唐氏篩查則是通過產婦血液中母體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絨毛促性腺激素和遊離雌三醇的濃度,並結合孕婦的年齡、體重、孕周等方面來判斷胎兒患先天愚型、神經管缺陷的危險係數,篩檢率約為 60%-80%。

圖 | 羊水穿刺

羊膜穿刺,又稱羊水測試,診斷的樣品是來自發育胎兒周圍的羊水。這種檢測主要是針對胎兒的唐氏症、鐮刀型紅血球疾病、囊腫性纖維化等先天遺傳疾病和單基因遺傳疾病的基因分析,還有胎兒成熟度的鑒定、開放性神經管缺損和子宮內胎兒溶血的診斷。對於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大腦白質退化症、小腦萎縮症、亨廷頓舞蹈症檢測的準確度可達 95%。

檢測中研究人員提取並培養羊水中的細胞,通過人工或電腦軟體對染色體數量、形態進行比對,如有異常將繼續與父母的遺傳信息進行比對。如果後續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則可確定染色體的缺失、重複等缺陷。

也就是說,無創 DNA 產前篩查可以對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情況進行篩查,而羊水穿刺不僅可以檢測無創 DNA 產前篩查範圍的問題,同時對於本次事件中胎兒的病症,也是可以進行檢測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無創 DNA 產前篩查屬於篩查範疇,而羊水穿刺則是診斷範疇,儘管二者具有相似的檢測適用範圍,但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前者無法代替後者。

那是否意味著無創 DNA 產前篩查就是一文不值的呢?當然不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無創 DNA 產前檢測更為安全、快捷,羊水穿刺則具有更高的感染、流產的風險。但對於一些特殊人群,如 35 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具有家族遺傳史、曾有過不良孕史及懷有雙胞胎或多胞胎的產婦來說,更需要根據醫生建議選擇進一步的篩查或診斷。

儘管產前檢測提供的只是一種可能性,但也有重要的意義,中國自 2003 年取消強制婚檢以來,婚檢率下降到目前的不足 10%,新生兒出生缺陷 10 多年間翻了一倍。

隨著中國二孩政策的展開,越來越多的高齡產婦加入生育大軍,相比之下,35 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在生育唐氏綜合征等染色體疾病患兒上具有近乎 10 倍的風險。健康備孕、合理膳食、積極進行產前篩查與診斷,可以有效降低生育風險,使天災沒有機會成為人禍。

醫學上的所有問題都是非生即死,非黑即白。但即使是同樣的事實擺在面前,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決斷。人們追尋自由的權利,殊不知有時自由是另一種形式的枷鎖,在面臨 0.01% 的可能性時,有所選擇有時比無路可選更難。

如今信息時代,獲取資源的途徑雜亂、片段化的信息擾亂視聽,即使看客們再客觀的將選擇陳列在面前,最終做出選擇的只有父母,而承擔風險的最終也只是父母和嬰兒。面對選擇,有的人賭徒心理,有的人力求萬無一失,而這個至關重要的選擇,可以算得上是成為父母的第一道考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美媒揭科技界「假AI」現象,以人力冒充AI套路被識破
納米技術在操縱分子方面取得突破進展,將平面大分子「立起來」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