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大基因」風波怎麼看?其實不能過度依賴基因篩查

「華大基因」風波怎麼看?其實不能過度依賴基因篩查

事件回顧

隨著國家「二孩」政策的放開,高齡產婦也日漸增多,許多人都會在產前做一系列的產檢,以免孩子出生有缺陷。

近日,一篇名為《華大癌變》的文章在網上廣泛流傳。

文章稱,2017年9月,一個男嬰降生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婦幼保健院,其出生伴隨著「13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綜合征」「腦發育不良」「虹膜缺損」等一系列缺陷和疾病。

其家庭向此前負責產檢的醫院及華大基因展開詰問和斥責。

由於,該產婦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顯示「低風險」,卻生下患唐氏綜合征的病嬰,華大基因的無創DNA技術引發輿論質疑。

(虎嗅公眾號截圖)

官方回應

當日晚間,華大基因緊急發布公告,對於《華大癌變》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的質疑進行回應。

(官方回應截圖)

回應大概是幾點:

第一,相比傳統唐氏篩查技術而言,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具有高準確性的特點。多個大規模臨床樣本驗證研究證明無創具有高靈敏性、高特異性等特點。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顯著優於傳統血清學篩查,檢出率更高,且假陽性率更低。

第二,華大基因同時指出了無創技術的局限性。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作為針對21號染色體、18號染色體和13號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的篩查手段,可能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

所以,無創技術檢出率並非100%。在2016年國家衛計委發布《衛計委關於規範有序開展孕婦外周血胎兒遊離DNA產前篩查與診斷工作的通知》中,對於常規染色體非整倍體的檢出率做了以下要求:21三體、18三體、13三體的檢出率分別不低於95%、85%和70%,而非100%。

所以,不是100%。即使基因檢測結為低風險,但檢測後出現產前診斷指征(比如,醫生髮現不正常),還需要後續的產前診斷,進行確診。

唐篩基因檢測有用嗎?

首先,唐篩的基因篩查是有效的,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高齡產婦的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更高,無創基因篩查是一項靠譜的技術。

其次,無創基因檢測作為一項篩查技術,有局限性,存在假陰性和假陽性的風險,不是100%準確,此次網路議論的發酵,也再次給業內提醒,不能過於偏信且依賴這一看起來準確率特別高的單一技術

尤其是現在二胎政策放開,很多產婦已經超過35歲了,對於高齡產婦,胎兒患唐詩綜合征的風險,要比普通產婦高的多。

即使基因檢測提示低風險,但醫生總感覺你這個胎兒有問題,你依然不要拒絕,根據醫生的建議做進一步的有創確診。這樣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知多點

目前的唐篩手段主要有三種:

01

唐氏篩查(血清學篩查)

唐篩的原理是正常孕婦和懷有染色體異常胎兒(21-三體、18-三體、13-三體)孕婦血清中的標誌物濃度存在差異,根據血清標誌物的濃度,綜合孕婦年齡、孕周等因素,計算出孕婦的風險度,從而判斷其是否為高風險產婦。

02

無創產前篩查

無創產前篩查就是通過採集孕婦靜脈血,利用高通量DNA測序技術對母體外周血漿中的遊離DNA片段進行擴增測序,檢測出胎兒的染色體異常。

(唐篩示意圖)

無創產前篩查同樣是報告一個風險度而不是診斷性結果,不能檢測出所有的染色體異常(包括染色體插入和缺失)。其與唐篩的區別就是檢出率高,假陽性率低。

03

產前診斷

產前診斷包括影像學診斷和介入性手段(包括羊膜腔穿刺、絨毛活檢、臍靜脈穿刺、胎兒鏡檢查、植入前遺傳學診斷)。

(羊水穿刺示意圖)

它的優點是診斷性試驗,不僅能發現上述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還能發現染色體的大段缺失和插入,但由於是侵入性試驗,有可能會造成宮內感染和流產。

不管是唐篩無創產前篩查,都是一種篩查手段雖然無創產前篩查相比唐篩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有大幅度提高,但依然是一種篩查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而且不是對所有染色體疾病均有效,只能篩查21-三體、18-三體、13-三體,不能替代產前診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莞日報健康莞家 的精彩文章:

TAG:東莞日報健康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