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破案了 《邪不壓正》里的老北平城原來是特效建的

破案了 《邪不壓正》里的老北平城原來是特效建的

「子彈飛過已八載,一步之遙竟四年」,姜文導演的第六部作品——即「民國三部曲」迎來終章——《邪不壓正》。跟隨鏡頭的故事講述,影片畫面帶來的視覺享受成為這部「講究」之作的又一亮點。

來自好萊塢視效巨頭數字王國(Digital Domain)大中華區團隊的近百位藝術家為電影打造了476個特效鏡頭,同時包攬全片調色環節,涉及影片的絕大多數高光時刻:包括復原真實的北平風貌。這組數據或許是更為直觀的體現——數字王國為《邪不壓正》里的北平城搭建了6,000棟房屋;「栽種」了超過12,000棵樹木;搜集了20世紀30年代的北平城照片多達一萬張。

數字王國副總裁、大中華區影視劇視效業務負責人周逸夫強調: 「視覺特效的精妙之處正在於,它將電影實拍無法達到的效果藉助技術展示得栩栩如生,天衣無縫,」他在《邪不壓正》中擔任視覺特效總監。關於復原北平老城以及通過《邪不壓正》定義好特效的過程,周逸夫和數字王國視效團隊從以下十個側重點給出了答案。

Q1:參與《邪不壓正》視覺特效製作的契機是?

電影拍攝階段,《邪不壓正》一直在尋找國內視效領域的頂尖團隊,先後邀請了多個工作室進行鏡頭測試。經過一番慎重挑選,數字王國最終被委託製作影片中的476個鏡頭。

Q2:和姜文導演合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為「完美主義」的貫徹者,姜文導演對視覺呈現相當嚴格!數字王國的必達任務之一是依據歷史復原1937年的北平城。每一條街道的長度、每一座城樓的高度,甚至每一棵植物的種類,無一不遵循老照片所強調的真實性。視效製作過程中,導演常常從眾多鏡頭中挑出一座建築,詢問建築的名稱、高度是多少等等。(畫外音:要是回答錯誤就「慘」了。)

Q3:數字王國負責的鏡頭有哪些?

姜文導演在拍攝《邪不壓正》期間,反覆著重「講究才是根本,根本還真講究」。數字王國近百位藝術家在兼顧鏡頭美學的前提下,實現了他期待中的視覺表達:包括復原真實的北平風貌,替換及延伸城中各個四合院的屋頂,描繪李天然和師兄朱潛龍飛檐走壁的場景,花海、雪景、血液、火焰特效,以及「建造」那座上映前刷滿存在感的金門大橋等。

Q4:《邪不壓正》有別傳統意義「視效大片」的獨特之處是?

好特效的極致分為兩種。其一類似《復仇者聯盟》或《變形金剛》系列天馬行空的想像,畫面少不了極富視覺衝擊力的「看得見的」特效;其二便是《邪不壓正》所展現的不著痕迹和還原真實,讓觀眾能夠完全沉浸在劇情設置和人物塑造的「看不見的」特效。而這種不易察覺的視覺效果所需的付出和突破,並不亞於前者。這幾年大眾津津樂道的一個詞叫「匠人精神」,數字王國為《邪不壓正》所做的「看不見的特效」正是匠人精神的體現。

Q5:彭于晏在房頂上跑動的片段涉及大量「北平城」的環境鏡頭,如何處理這些環境?

還原1937年的北平城,一張精確的地圖必不可少。日本繪製的北京市街道地圖(1937年版)包含詳盡的街道名稱,但比例誤差較大;而出自NASA的衛星圖彌補了這一劣勢,提供了正確的建築街道布局和比例。藝術家們將兩者結合,還原出了全世界僅此一張的、比例精準的、信息完備的北平城地圖;隨後,他們將地圖的數據資料導入三維軟體,得到當時的城區地形地勢——擁有了這個「地基」,便可以在計算機的世界裡建造北平城的電子沙盤了。幾千棟建築物的高度和形態無法通過衛星技術輕易獲得,只能藉助人工考據。數字王國成立了歷史考據小組,除了研究地標性建築物的形態細節,還需要根據已知建築物的高度,等比測算出未知的建築物高度信息。這些考據工程量浩大,但作為「講究」的根本不能被怠慢。最終考據工作幾乎花掉了小組成員三個月的時間。

這組數據或許是更為直觀的體現:數字王國為《邪不壓正》里的北平城搭建了6,000棟房屋;「栽種」了超過12,000棵樹木;搜集了20世紀30年代的北平城照片多達一萬張。

Q6:遠景的延伸呢?

演員腳下的房子可人工進行搭建,而遠景的延伸只能依靠特效完成。三維模型與拍攝的實景的結合,講究的是嚴絲合縫。實景的信息數據被掃描進電腦進行匹配,得到這個場景里建築物的位置信息和周邊延伸環境的數據資料。數字王國的藝術家們按部就班地把一個個建造好的四合院模型排列組合,於是在延伸場景里,無論鏡頭怎麼轉動,他們都能得到準確的建築物露出畫面。

雖然遠景延伸里的畫面模糊又不引人注目,但僅憑感覺畫一片遠山樓宇並不是講究的導演和講究的特效公司的做法。即使是這樣的遠景,數字王國也會先把之前搭建的電子模型沙盤還原進鏡頭裡,每一棟建築的方位和高度都精準無誤。屋頂的風格用老照片做參照製作,最後根據畫面協調性調整樹木的形態和位置。看似普通的一個屋頂鏡頭,卻兼顧著歷史考究的科學性和鏡頭美學的藝術性。

Q7:是否可以詳細介紹金門大橋的創作過程?

熱心網友在《邪不壓正》預告片里捕捉到了一個細節:彭于晏飾演的李天然在金門大橋上慢跑時,大橋頂端仍在施工。這位網友查閱了金門大橋的建築經歷,發現大橋建於1933年至1937年間。網友驚嘆:「雖然是一晃而過的鏡頭,卻能做到如此嚴謹到位,在下佩服!」彭于晏回復該網友:「導演是細節控,就需要你這樣的眼力見兒。」為《邪不壓正》「建造」金門大橋前,姜文導演和攝影指導提出,希望數字王國根據真實照片復原金門大橋。團隊眾人隨即進行了資料搜集,發現當時的金門大橋主體結構即將完工,個別纜索處於搭建中,於是我們便完全按照歷史照片還原了這座大橋。負責這個鏡頭的藝術家正好是以嚴謹認真而聞名的德國人,團隊開玩笑地說:「來自德國的神秘力量,曾經我不信,今天終於見識到了。」

Q8:視效部分是否還有類似體現「細節控」的地方嗎?

涉及汽車的片段里,數字王國需要重塑背景環境中的鐘樓並在周圍「種植」草木,以及解決一個不易察覺的細節——汽車玻璃窗的反射。在未經處理的原片中,玻璃窗上肆無忌憚地倒映著大量劇組工人員和拍攝器材,由此產生的尷尬在數字王國數字繪景(Matte Painting)藝術家的精心處理後得以消失,他們繪製了與該場景對應的四合院圍牆,將其映射在玻璃窗上,完美避免了任何穿幫的可能性。

劇情版預告片49秒處出現了前朝武人藍青峰(姜文飾)開車的鏡頭,此刻的藍青峰佩戴標誌性的圓框墨鏡,而數字王國對於影片畫面的精細化處理同樣體現在墨鏡倒影中。比起汽車玻璃反射倒影的水平穿梭路徑,藍青峰頭部的動作和馬路的顛簸讓這兩塊小小倒影的運動路徑變得尤為複雜。為此,數字王國還原了演員所見的三維動態路況,以打造嚴謹的倒影效果,力圖讓觀眾看不出一丁點兒破綻。

Q9:是否可以介紹關於片中那雙飛檐走壁的「鞋」的處理?

《邪不壓正》的一大看點是飛檐走壁的快意恩仇。但對於演員來說,在斜度如此之大的屋頂上騎著1937年款的自行車上演飛檐走壁危險係數過高,演員因此穿著運動鞋、騎著特技山地車完成了拍攝,再由數字王國將其替換成符合故事背景的皮鞋、布鞋,以及老自行車。其中鞋的運動速度極快,視覺上幾乎只留下殘影,對跟蹤技術的要求格外高。即便是在這樣的運動速度下,如果你截取成片中的一張靜幀仔細觀察,仍能看到皮鞋上大量的塵土和劃痕。

Q10:視效製作過程中的技術亮點和突破是?

影片中,藍青峰有一句經典台詞:「作戰的三要素是什麼?時間、地點、人物。」通常情況下,數字王國主導的鏡頭需要花費一年時間完成,然而留給數字王國的只有短短5個月——營造理想畫面氛圍的過程中,「時間」要素並不佔優。為了壓縮工作周期,數字王國制定了一系列提高效率的工作流程,如工程文件的優化:將數以千萬計的大體量模型場景轉換為GPU Cache進行處理,保證優質效果的同時節省了大量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誰是神經病 的精彩文章:

歌手阿友最新力作《南方沒有北方的雪》正式首發
《給我一個十八歲》郭麒麟版少年秋水獲贊

TAG:誰是神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