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了一場展覽,get了一點靈感

看了一場展覽,get了一點靈感

@釋開達 一個非主流畫風的非主流畫師

成都已經接連下雨多日了,昨天還是暴雨,我是個心情很容易受到天氣影響的人,感覺這兩天的心情像曬不幹的衣服一樣要發霉了,於是乘雨小一點出門看了個藝術展。

是一場還不錯的有溫度的展,

很受啟發。

這是個聯展,我喜歡上面的「薄荷」,而下面的「空中花園」屬於要吐槽的展,後面再說,先說說「薄荷」吧。

這個是展覽的主視覺,真的不是我拍糊了,而是本來就有一種霧面的感覺,很符合展覽的主旨,透過回憶的朦朧濾鏡去觀察人生。

展覽開始於一張黑白老照片,

(現場的拍糊了,只有補上介紹手冊里的了)

這張照片是1983年藝術家所在的武術隊的照片,80年代全民練武,藝術家陳秋林也是其中一員。全民練武的風潮已經過去,照片里的人也各奔東西,步入各自的中年與老年。

於是藝術家就拿著這張照片走訪了故人,並用「薄荷」這場展覽記錄了他們的過去和當下。

他們中有的人當年還是志氣勃發的少年人,功夫一流,現在卻有了啤酒肚,變得害羞又靦腆。

有的人當年少年心性,如今也有了中年人的煩惱。

大家在同一張照片上相遇過,卻有了不同的人生經歷。

這個展覽展出了所有人的動態照(上圖的眼睛會眨)與生活照片,伴隨著藝術家的語音講解和展覽現場的有點靜謐的音樂,一張老照片的故事娓娓道來。

無論是畫畫、小說還是電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講故事的方式。我喜歡藝術家陳秋林這種講故事的形式,這就是藝術家的獨特語言

一邊看展,一邊回想著,小時候一起學畫畫的朋友,如今已經十多年未見。當時說好長大一起當畫家,也早就失了聯繫。

在網上看到有關這個展覽的評價,有的評價說莫名其妙的,的確,現場看到不少人連語音都沒有耐心聽。對於這個大家注意力普遍偏短的碎片化信息時代來說,也許唯有短暫的視覺衝擊才來得有吸引力吧。

說完了陳秋林的展,再說一下「空中花園」吧,說實話,說它值得吐槽並不是說藝術品本身。空中花園也有觸動我的藝術品,相比於「薄荷」展覽的故事感,「空中花園」更多是藝術家對材料和手法以及藝術表達形式的探索

我想吐槽的是藝術品的介紹,我摘錄一段吧。

「這幾個動態裝飾主要由部分鏽蝕的金屬鏈條構成,如同垂柳,重力決定了它們的姿態,似乎在往下方的空間里生長。」

「它們部分坍塌的狀態則指向某次遠古慶典的殘像,慶典已消逝許久,遭遇也已被預置。」

「這些遺迹層屬於一個想像出來的烏托邦,這個烏托邦現在已經腐朽,並從它過去的存在中被剝離。」

……?????????????

說真的,這種敘述是很多現代藝術展的通病,介紹看起來高大上,往內探索又感覺十分空洞。我很喜歡「空中花園」展覽中幾件作品的設計感,但我不喜歡這種玩弄文字+硬湊內涵的敘述。我沒什麼文學造詣,只是喜歡值得探究的故事和新奇有趣的設計造型

but,這只是我個人的喜好而已,每個人的品味都不一樣,不同人能從不同的藝術作品中獲得不同的觸動,這才是藝術存在的意義吧。

希望這個展覽也能給你一點創作靈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釋開達 的精彩文章:

TAG:釋開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