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克里姆特逝世一百周年:璀璨光影背後的愛與生死

克里姆特逝世一百周年:璀璨光影背後的愛與生死

7月12日,為紀念克里姆特逝世一百周年而策劃的《璀璨之境——克里姆特映像藝術大展》在結束佛羅倫薩、米蘭、羅馬三站巡展之後抵滬,於上海虹橋藝術中心正式拉開帷幕。中國主辦方潮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孫寧及吳惠文女士、義大利Crossmedia董事長Federico Dalgas先生、海康貝公益基金會創始人曹菊萍女士等出席了本次開幕式。

展覽共分為「藝之境」、「幻之境」、「無限之境」(上海站獨一無二的時空隧道)、「悅之境」以及「VR體驗區」和「衍生品展示區」六個區域,通過不同多媒體設備展示了300餘幅克里姆特作品的高清影音資料,用光影著傳遞百年前對愛與永恆的探尋,期盼能讓更多觀眾直觀感知這位大師的藝術生命。

展覽現場

很多人對於克里姆特的了解,或許只停留在那幅眾人皆知、衍生出無數文創的《吻》,但他能在2009年英國泰晤士報公布的、由140萬公眾參與評選的「20世紀最偉大的200位藝術家」中超越莫奈位列第三(僅次於畢加索、塞尚),就足以看出他對於藝術的貢獻,絕不僅限於這幅傑出作品。

藝術,是使自己自由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是奧利地國寶級藝術家、維也納分離派的創始者。所謂分離派,顧名思義,即與傳統的美學觀、與保守的學院派藝術「分離」。分離派成立於1897年,是新藝術運動在奧地利發展的表現,他們追求畫面的裝飾性,主張藝術的獨創性與自由,正如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學導論》中說:「藝術家的首要目標是使自己自由,並且把作品傳達給其他一些願望同樣被抑制的人們,使這些人得到同樣的發泄。他那最個性化的、充滿願望的幻想在他的表達中得到實現,但它們經過了轉化,緩和了幻想中顯得唐突的東西,掩蓋了幻想個性化的起因,並遵循美的規律,用快樂這種補償方式取悅人,這時它們才變成了藝術作品。「

分離派雖為一派,但在自由原則的主導下,內部並無統一的藝術風格,導致不過短短几年後,派內便出現了嚴重的意見分歧,並於1908年徹底解散。

克里姆特在創立分離派之前的藝術作品依舊偏向古典主義風格,雖然已經開始具有明顯的裝飾性,但總體並沒有脫離寫實的原則。比如《牧歌》(《田園生活》)中,寫實畫面與裝飾性邊框的結合,很明顯顯露出畫家的藝術取向。

1897年開始,克里姆特步入了他的「黃金時期」,「黃金」一詞,一指克里姆特當時的繪畫方式。十八世紀日本的浮世繪畫家喜多川歌麿用雲母粉處理畫面背景,製造豪華效果,創造了別具一格的「雲母摺」,而百年後的克里姆特更為奢華。一定程度上受到做金匠的父親的影響,他開始採用金銀箔片、螺鈿等富有光澤的元素入畫,並借鑒義大利中世紀鑲嵌壁畫的手法,使畫面呈現一種「璀璨」之感,具有極強的裝飾性。

二也指此階段是克里姆特創作的巔峰時期,他在這十數年裡創作的《吻》、《阿黛爾·布羅克·鮑爾》等金色裝飾風格畫作,成為後世提起克里姆特,必然會想到的傑作。比如在2006年以1.35億美元成交、一舉成為當年交易市場上最貴藝術品的《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像一》。畫中的女子是一位銀行家兼糖業巨頭的妻子,姿態優雅,著黃金裙裝,被稱為是「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但從1910年開始,克里姆特不再執著追求畫作的裝飾性及金色底色,轉而成為表現主義運動的先驅,畫作更為抽象,更注重藝術性和繪畫性,因此也有觀點認為此時期才是他的巔峰時期。另外,克里姆特這一時期的畫作,還具有明顯的「中國風」,中國藝術中經常出現的鳳凰、牡丹,甚至是關雲長,都成為了克里姆特畫作中的背景。比如《阿黛爾2號》,這幅背景呈現濃重中國風的畫作,在2017年以1.5億美元的價格被一位中國買家拍下,冥冥之中似乎也是一種緣分。

縱觀克里姆特的人生與創作生涯,皆離經叛道,他的畫作融合了古典主義、象徵主義、表現主義等多種藝術風格,借鑒中世紀、吸收東西方,自由多變,絲毫不讓自己拘泥於固定框架之中,似乎正契合了那句——「藝術家的首要目標是使自己自由」。

爭議,賦予更多解讀

克里姆特的一生,是自由的一生,同時也是極具爭議的一生。

1894年,克里姆特為維也納大學創作壁畫,卻因為運用象徵手法揭示人生苦難而遭到了猛烈攻擊,甚至被稱為「下流畫家」。

20世紀初,與克里姆特同時代的弗洛伊德的「泛性論」將性置於人類身份和意識的核心,而克里姆特受弗洛伊德影響很深,因此即便是在表現以色列女英雄朱迪斯時,他也弱化了其英雄氣概而突出了妖媚與誘惑,這再次將他捲入爭議的漩渦。他的畫作一度被部分人認為是一種「色情污染」。

但這種爭議,並沒有阻擋克里姆特追求藝術的腳步,19世紀末,他的「裝飾性象徵主義 」,完成了對正步入尾聲的象徵主義繪畫的創新與發展,被很多人批判的愛欲表達,也依舊是他藝術創作中永恆的主題之一。

或許也是因為這種爭議性,他的作品,有了更多的解讀可能性。

《吻》是克里姆特表達愛欲的代表作,一男一女在懸崖上親吻,象徵著生育力的帕納瑟斯草在主人公腳下茁壯生長,金色衣服上的長方形、圓形圖案,也被一些觀點認為是男女生殖器官的象徵。同樣一幅畫,有人看出的是愛情的衝動與熱烈,有人看出的卻是愛欲的盲目與危險。

但可以肯定的是,克里姆特想表達的,絕不僅僅只是表面的金色慾望。他身處的時代,正值奧匈帝國末期,蓬勃發展的藝術盛況背後,卻是悲觀主義席捲社會、政治危機一觸而發的社會現實。克里特的畫作亦是如此,璀璨表象背後,往往是難以掩蓋的頹廢與悲觀。

《死亡與生命》中,畫面左邊是象徵死亡、表情詭異的骷髏,右邊則是緊緊相擁、神態各異、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群。整體帶著悲觀主義的基調:在死亡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而渺小的,即便是再輝煌的生命,於蒼茫宇宙而言,也不過是如一顆小水滴般轉瞬即逝。

科技,讓展覽「活起來」

近些年,社會關注度的不斷提高使文物紛紛「火起來」了,但如何讓文物「活起來」,才是很多專業人士更為關心的問題。將科技手段運用於展覽,無疑是可行方式之一,它打破了空間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展覽的親切感與趣味性。

當然,科技始終只是展覽的服務者,能令更多人因此而對展覽、對藝術產生一定的關注與興趣,才是最終目的。「這個展是一座梯子,它讓藝術走下神壇,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更接地氣兒,亦讓平凡的生活因為藝術而更加美好。相信這樣的藝術展,會讓屬於國人與世界藝術對話的全新體驗加速到來。」

在展覽的第二單元「幻之境」中,影像鏡面營造出了璀璨、迷幻、絢麗多彩的體驗空間,在這個鏡像空間,參展者可以融入藝術本身,在層疊的影像交錯中零距離觸摸克里姆特運用色彩、線條裝飾、人像與人體藝術的無窮魅力和視覺衝擊。

GIF

GIF

而在「VR體驗區」和「悅之境」中,展覽除了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使觀眾可以步入克里姆特的3D畫作中進行身臨其境的體驗外,還設置了互動教育體驗區,觀眾可以在克里姆特的經典作品上進行天馬行空的再創作,並通過互動影像裝置,將作品投射到屏幕上,構成展覽的一部分。

克里姆特曾經說過:「我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只不過是一個夜以繼日不停作畫的畫家而已。如果誰意在了解作為藝術家的我,唯一有意義的辦法就是仔細觀察我的畫作, 試著從中了解我是誰, 我究竟想要做什麼。」

如果沒有辦法飛遍世界一覽克里姆特所有的經典作品,那《璀璨之境——克里姆特映像藝術大展》或許就是一個機會,帶你去了解克里姆特究竟是誰,他究竟想要做些什麼。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到10月13日,並將於之後在深圳、北京等其他城市進行巡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朱利安·格雷爾:路易威登出版社的藝術情懷
古典大師生貨引發全球競逐 佳士得倫敦晚拍斬獲2.74億元

TAG:雅昌藝術網 |